圆明园 清冷锁清秋


说来惭愧,我在自己的记忆里仔细搜索了一番,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没去过圆明园。至于何以如此,我也说不清。
坐地铁到圆明园很方便,4号线专门有一站。


地铁圆明园站里就有圆明园的布景。

圆明园不能用公园年卡,但门票依旧感人。成人票10元,通票25元,买10元票即可。


南门入口处。

往西不远的正觉寺,现在是圆明园博物馆,不需要额外买票就可以参观。



这里记载了一些考古修缮前的照片。

正觉寺原来更是被单位和居民占据,后来才腾退出来。




考古出土的物品。

西洋楼建筑残片。

西洋楼遗址海晏堂前原本的十二生肖。


现在有7件找到了,还有5件没下落。



现在也只能找到几个兽首,比兽首大得多的兽身早就不知所踪了,有人说因为是铜铸,已经早就被人融了。

最新回来的马首,真的是很漂亮。

博物馆不大,转完可以直接进圆明园里。




圆明园里面的景色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湖边跟后海差不多。


这里的松鼠四处乱窜,不太怕人,有人带着栗子等果实来投喂。八大处喂猫、地坛喂鸽子,圆明园喂松鼠。



别看地图没多大,圆明园实际比我想得可大多了,从南门的绮春园进,走了二十分钟才到三园交汇处,然后是长春园、圆明园。


银杏叶还没黄透,就落满了地。

枝头挂满了银杏果。

荷塘已是一片冬日衰败,但可以想象夏天会很美。

塘里有一种浑身通黑、额头和嘴雪白、眼睛通红的鸟。

还有不少鸭子,很肥。


我很喜欢这枯萎的莲蓬。


西洋楼遗址,这里要另花15元门票,里面就是圆明园的标志建筑。


银杏大道,叶子没咋变色也基本落光,今年秋景不咋地。


方壶胜境废墟,圆明园基本都是这些废墟了。
我们一直将火烧圆明园当作国耻,但很少有人说为什么会被烧,在我看来,那根本就是当时无能无知还狂妄的晚清朝廷自己作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从广州打到北京,清政府派人议和,结果在通州谈判时,将对方派来谈判的代表团扣押送往北京当做人质,且虐杀了一半的人。打不过人家要谈判,谈判不好好谈,抓人质还虐杀,这是屁股长在脑袋上么?
英法联军得知后立即进军北京,赶到关人质的地方,看到被大卸八块、眼口鼻浑身蛆虫的人质立刻决定报复,但报复为什么不打砸抢紫禁城,要去绕道郊区打砸抢圆明园?据说,因为联军司令额尔金说此事与北京百姓无关,圆明园是皇室私家园林,对这里破坏不会牵连城里的无辜民众。
而圆明园偌大的园林,一支外国军队的破坏还不是最毁灭性的,真正让圆明园后来变得几无所剩的,是乱世里的义和团、军阀、盗匪、民众的不断洗劫盗用,将这里稍微值钱的都搞走、所有能用的都搬走,最终使圆明园从盛世名园变成焦土废墟。
要说这是国耻,不如说是晚清朝廷当权者之耻,高高在上统治万民,闭关锁国自以为是,压榨民脂民膏为自己的酒池肉林奢靡享乐,最终取之于民还于民,只不过从艺术上确实是巨大的损失。
但民众就得利了么?统治者的昏庸、最倒霉的永远是百姓,所谓普通人的一生,“盛世之牛马、乱世的炮灰”,不过如此。



这个大湖是福海,地图上看着不大,实际好大。

四方桌、四个凳子,在这里打一天牌不错。

鸳鸯在俯探至水面的树干处嬉戏玩耍。

超大的一群锦鲤。

落满遍地的绿叶。

逛了半天,都还没进圆明园的部分,太大了,我都走废了。


当年的盛况,只能从一些资料上看到,实际已经只剩残破地基了。
清朝离现在还算近,想想在西安看到的以前那些皇宫的泥土宫墙,完全无法识别,更没有照片画卷存世,哪里还看得出往昔的辉煌。

一对黑天鹅带着三只丑小鸭。

有的水面已经结了一层冰。

用小石子打不破,用脚可以踩裂,捡起一大块像玻璃一样的薄冰。

扔到冰面上碎成小块儿。

我在这里玩了好一会儿,这边的圆明园,几乎没什么人,园子却偌大无比,很适合一大早来,带着吃的喝的,午餐放松玩耍。
原来帝王的私家园林,现在的郊野公园。





清冷又宁静。

绕回长春园的银杏大道。

一片鸭子在等投喂。

残桥。

转了一圈,溜溜一天,出门就是清华大学。我来过那么多次清华,却一次圆明园也没来过,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是为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