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很难接受的北方美食,宁愿饿着也不想吃,你都吃过哪几种?


南稻北粟是我国的基本农作物种植格局,由此揭开了南北地理、气候、风俗、饮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面纱。
正如北方人受不了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一般,南方人去北方时,极有可能也会因为饮食差异的原因,对当地的美食“食之乏味”。

长得比人还高的山东大葱
2020年11月15日,山东章丘大葱文化节上,一棵特别的大葱横空出世,以2.532米“身高”引人侧目。网友纷纷戏称,不愧是山东养出来的大葱,简直比人还高。虽说这只是个例,但是北方的大葱与南方的大葱相比,就如“大巫见小巫”一般。

尤其是山东这块风水宝地,不仅人长得高,葱也高。然而,南方人震惊的是,被当作装饰、提味用的大葱,居然被北方人拿来当作主食。并且,北方人还能够安之若素地一口大葱、一口白面馒头就着吃。

北方的大葱个头大,辛味更重。对于习惯清淡饮食的大多数南方人来说,这是难以接受。但其实,北方人吃食大葱的历史由来已久。此前,由于北方冬天寒风凛冽,条件艰苦,因此自带辛味,给人带来暖意的大葱就成为了北方人民驱寒的利器。

大葱沿袭到现在,仍是许多北方人的心头爱,尤其在山东,大葱更是凭借着“高奇鲜”开创了煎饼卷大葱的街头特色美食之路。在用玉米面、小麦面粉等烙成的饼面上,放上几根青白分明的大葱,再熟练地卷起来,放进口中满足地咀嚼。

那热腾腾又辛辣鲜爽的口感令无数北方人重返童年记忆。然而这些“怪力”大葱的味道太过浓重,致使排汗、打嗝都带有大葱的痕迹,因此令许多南方人望而却步。

神之口味的北京豆汁
除了山东大葱,北京的豆汁也是一绝。并且,豆汁堪比古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豆汁不仅是北京人钟爱的早餐,也是京味最浓的传统小吃。虽然很多北京人提起豆汁的时候都会满脸自豪,但是对于南方人来说,豆汁并不像豆浆一样香甜,而是带有一股奇异的“膻味”。

据说,这是因为豆汁是经过复杂工艺发酵而来的原因。豆汁与豆浆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口味却千差万别。
北方豆汁并不像南方豆浆一样采用大豆发酵,而是挑选绿豆作为原料,通过过滤将淀粉滤出,再用剩余残渣进行古法发酵。

虽然制作流程复杂,营养丰富,还有清火的作用。但是对于尝鲜的南方游客来说,那神似“豆类腐败”的浓腥味还是将南方人吓到了。因此,对于已经“上过当受过骗”的南方人来说,豆汁简直是“神坛上的噩梦”。

但也有人反驳道,豆汁只是初次喝的时候有些怪异,喝习惯了就能够体会到豆汁的馨香。并且,北京人大多认为多喝豆汁有益于身体健康、补充膳食纤维。

药料调制的胡辣汤
最令南方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到的是,北方的胡辣汤的汤体居然像被打散的药膏一样粘稠。这也就算了,在这独特的汤中,将“中药精神”贯彻到底,采用大量白芷、甘草、木香、豆蔻、良姜等植物药料熬制。经过复杂的配比、熬煮之后,一碗河南老少皆爱的胡辣汤就这样产生了。

然而,饮惯了清汤的南方人本能地对这种浓稠的汤底产生抗拒的心理。
在一些南方人的认知里,汤底甚至不应该是浓稠的,这简直就是违背了“烹汤规律”。但就是这样一道令南方人疑惑“到底该不该喝”的胡辣汤,却广受河南人的欢迎。甚至在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不感慨一声,河南人真是闷声干大事。

其实,胡辣汤的由来一点都不比豆汁差,可追溯至北宋年间,官员之间尤其盛行饮用胡辣汤驱寒保暖。北方严寒,胡辣汤麻辣鲜香的口感,令人冬日中获得充足的温暖,既开胃又暖身,一举多得。
据说,河南每天都有超过三百万人选择胡辣汤当早餐,充分说明了胡辣汤的受认可度。

然而,胡辣汤对大部分的南方人行不通,因为长辈经常教导晚辈,早餐忌辛辣,护胃。南方人大多习惯豆浆油条、粥类、包子、米粉面食等较为清淡的菜品作为晨日早餐。

腻到骨子里的甜粽
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是全国的共识,然而在纪念伟人的这件大事上,北方人仍旧和南方人存在着不小的分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争议点就在于粽子应该放甜还是放咸。一直以来,南方人过端午的时候,都吃咸粽。

北方人民一听到这里就震惊了,粽子怎么能是咸的呢?自己从小吃到大的粽子分明是甜滋滋的蜜粽。其实,北方人吃甜粽是很久之前就流传下来的风俗。虽然,南北方的粽子,在外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然而在用料以及口味上具有很大的差别。南人喜好咸粽,北人喜好甜粽。

一般来说,北方甜粽的材料通常在糯米中掺入蜜枣,经过烹饪之后,在叶香之中升起袅娜的蜜枣甜味。但对于吃惯了绿豆搭配咸猪肉馅的大多数南方人来说,甜滋滋的蜜枣粽子实在太腻,嚼在口中更是越嚼越怀疑自己的味蕾。

南北方特色餐食如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随着信息的交流以及旅游业的发达,相信更多的南方人能够体会到更深层次、多样化的北方饮食文化。而北方人也能够在尝试中,逐渐接受经典的南方特色美食。这是当今时代,餐饮习俗的南北大交融趋势之一。

南北饮食的差异,真是多到数不清。但这也说明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无论是南方的美食还是北方的饮食习惯,都凝结了先辈的生活智慧,经过传承自成一派。可以说,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受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互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