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天卖6万个到无人问津,“狗不理”包子为何不火了呢?


“狗不理”包子曾经火遍大江南北,很多人为了尝到正宗的“狗不理”包子,甚至不远万里去往天津当地寻找美食根源。这是“狗不理”包子鼎盛时期的光景,只不过现在已经趋于落寞,令人无限唏嘘。

“狗不理”包子并非真的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原产于中国天津,鼎盛时期一天能够卖出6万个包子,远超同行。
从缘起到兴盛,再到现在,已经有约为100年的历史了。正如《舌尖上的中国》那句名言所述“高端的食材往往采用最简朴的方式”,狗不理包子正是如此。外表饱满,香远益清,令无数人都惦记着的狗不理包子,用料也十分简单,比如面粉、猪肉。

不过,由于制料方法精良,烹饪过程也足够用心,所制作出来的狗不理包子口感令人入口不忘。鲜肉包是狗不理包子的特色,旗下有6大类以及98个细分品种,众多的口味,用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可谓贴心之至。

狗不理包子不仅代表地方特色,更上升到国家餐饮文化层次。在国外“唐人街”,狗不理包子店铺门前的食客也是络绎不绝。“半发面,水打馅”是狗不理包子保留独特香味的制作手法之一。
狗不理包子的制作十分严格,无论是馅料选取、面皮制作、烹饪工艺等方面,对于餐品外表,狗不理包子更是做出了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的严格规定。

而说起狗不理包子的由来,还有一段奇趣的历史渊源。传闻,出生在乡村的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取了一个农村人认为好养活的小名“狗子”。高贵友扎根餐饮行业,从学徒做起,直到创建“德聚号”,仅用了3年的光景。

高贵友天资聪颖,仅仅3年时间,就在实践中掌握了一手惊艳食客的手艺。彼时的厨房是开放式的,方便食客看到厨师制作餐品的全过程,让食客吃得安心、放心。

由于高贵友的生意十分兴隆,每到饭点总是人声鼎沸。专注于擀面、制馅的高贵友兼顾不了顾客的搭话。这一来二去,人们就打趣起厨师做包子不理人的情形。其实侧面也反映了狗不理包子店铺的供不应求以及受欢迎程度。

后来,随着远近食客的增多,狗不理包子的用料扩充到鸡、海鲜、野菜、菌类等,烹制方法也做了转型升级。这些具有远见的做法使得“龙凤包”、“鸳鸯包”一度成为狗不理包子店铺的经典好味。经过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天津狗不理包子已经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远近驰名的包子品牌。

百年口碑遭遇雪崩式坍塌
那么,如此经典的狗不理包子为何“突遇”冷潮,从人人追捧的火热场面逐渐走向落寞呢?有人认为这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一个道理。也有人认为这是狗不理店家自己“作”出来的。

2020年9月,位于王府井的狗不理包子分店上了热搜,一时之间,关于狗不理包子的声讨不绝于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是因为店家存在“欺凌”消费者的行为,仗着总店的好名声,不让消费者提意见,不顾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蛮横地认为自己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不接受任何的“差评”。

甚至,王府井狗不理包子店铺在事后不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反倒是态度强硬,“店大欺客”式地报起警来。此举一出,引出了一大批原本就对狗不理包子店铺服务人员态度恶劣不满的消费者。

这些消费者列证据、说观点,一一驳斥了狗不理包子店铺的“欲盖弥彰”。很快,公众的声讨引起了狗不理包子总部的重视,虽然该司发布了声明,但是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已经被严重挫败。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照理说,仅凭这一桩事件应该不足以摧垮百年品牌已经扎根群众的多年的根基。但其实从狗不理包子经营的纵横脉络来看,可以发现2020年的事情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早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狗不理包子店铺就已经积累了不少投诉,而且屡教不改。

从消费者反馈中,服务态度差、价格高昂、味道难吃等评价接连映入眼帘。已经强撑许久的狗不理包子店铺终于在2020年遭遇雪崩式坍塌。2020年前后,狗不理包子部分门店陆续关门。2020年5月份,狗不理在新三板正式摘牌。

经典老店逐渐退出舞台
除了狗不理包子店铺自身的原因,外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也在挤压百年老店的生存空间。很多新兴的包子铺强势入驻,吸引新一代的消费者的目光。这些“后来者”更懂得迎合新生代消费者新奇的口味需求,在广告、价格、口碑建设上都更有针对性。

虽说狗不理包子是经典老店,但是在经营管理、价格定制、口味改进上缺乏现代化理念。仅凭一个“老”字,就想要消费者甘愿买单,放在现在竞争激烈的餐饮环境来说是很难的。毕竟消费者拥有更新的消费理念,以及更多的选择。

但也有人认为,狗不理包子毕竟是地方特产,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尽管近年来口碑有所滑落,但是用户群仍旧十分庞大。只要狗不理包子能够及时整顿服务体系、提高对消费者评价的重视、虚心采纳消费者的意见,逆风翻盘不是没有可能。

但据了解,狗不理包子旗下的17家门店,除了天津本土店铺仍在营业之中,其他地区的狗不理包子店铺均已关停。百年品牌最终还是走上了“弃子保本”的道路。

有人形容狗不理包子店铺的没落是陈旧管理理念撞上新兴消费观的必然结果,不审时度势,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再枝繁叶茂的品牌也有会凋零的风险,感谢您的阅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