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真的一只也没有了吗?
研究员刘荫增坐在窗前,望着秦岭茫茫的山林,没人知道他内心到底多么不甘。经过思想斗争,刘荫增还是展开了手中的地图。即使寻找了三年,他还是没有见到那种鸟儿的身影,但始终不愿意承认它们已经灭绝。
“我要继续找,”他的内心还有一点微茫但执着的希望,“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朱鹮!”
追寻红影之路
1964年,是资料记载的最后一次发现野生朱鹮。从那之后已经过了整整14年,但这些年里却再也没有朱鹮的消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决定成立一支朱鹮考察队,寻找美丽红鸟的身影。
带队的人就是刘荫增,在出发前,他已经无数次观看朱鹮的影像资料。他熟悉朱鹮的外貌特征,了解朱鹮的生活习性。这种被称为“东方宝石”的大鸟,拥有着白羽、红冠、长嘴和纤细的双脚。
在中国,朱鹮最有可能出现在东北、华北、陕西等地区,刘荫增当即决定先从这几个地方入手。从黑龙江到吉林,从河南再到陕西......9个省区,5万公里路程,科考队跋山涉水,却隐隐有山穷水尽之感。
如果连环境最适宜的栖息地都看不到朱鹮,那它们真的还存在吗?科考队成员无数次燃起希望,又无数次碰壁。直到1980年,有人告诉他们,甘肃天水市发现了3支疑似朱鹮的羽毛。
科考队又惊又喜,这是寻鸟之路启程以来他们第一次发现朱鹮的踪迹,不是虚无缥缈的传言,而是实打实的物证。这几支羽毛无疑告诉他们:再努力一把,我们在前方等着你们。
1980年前后,陕西洋县也多次传来消息,可惜短暂的欣喜过后,却又是连续的扑空。众人的热情逐渐冷却,有可能朱鹮留下羽毛后又遭遇了什么不测?更有可能那是全世界仅剩的1只朱鹮了。刘荫增没有心灰意冷,他想了很多方法。
朱鹮
其中一个便是“悬赏”,提供有效朱鹮线索的人,就能得到100元奖励。这个法子听上去粗暴但很有作用,至少能让村民们不至于与朱鹮擦肩而过还事不关己,也有一些人开始主动地寻找朱鹮。
1981年,当刘荫增第三次带队来到洋县,秦岭南部的汉中盆地都快被他们踏遍了,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昨天才见到过那种鸟,”两个猎户告诉他们,“就在姚家沟。”
朱鹮再现
众人不敢再轻易相信,他们面面相觑。刘荫增当机立断:“走!”科考队便再次打起精神,跟着猎户走进了深山。这场追寻又持续了好几天,猎户一口咬定一定会见到朱鹮。刘荫增有一种“近鹮情更怯”的紧张,但更多是害怕失望。
当他们来到一个叫金家河的地方,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秦岭北部的清幽山林中,两只白色大鸟正在盘旋飞舞,它们的翅羽泛着一片火焰般的红色,如影像中一样美丽。
是朱鹮,而且是两只成鸟。
1981年姚家沟发现的朱鹮
“天呐!我们找到了!”有人兴奋的喊叫声打破了沉默。刘荫增热泪盈眶,久久不能言语。或许是事在人为,几天后,刘荫增的科考队在一棵姚家沟的青冈树上发现了一对繁殖的朱鹮,甚至还有3只幼鸟!
中国7只朱鹮的发现震惊了全球,人们没有想过还能在地球上见到这种生物。因为自从20世纪80年代来,野生朱鹮在苏联、朝鲜等地已经宣告灭绝,就连曾想把朱鹮奉为国鸟的日本也没能拯救下来。
权威的鸟类学家们听说这个消息,火速赶往秦岭,与刘荫增的科考队一同在当地建立了朱鹮临时保护站。在日夜不息的观察中,一只朱鹮幼鸟从营巢地中不慎掉落,专家们急忙将幼鸟捡起来送到了北京动物园。
这一小小的意外对改善朱鹮保护现状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北京动物园此后悉心研发朱鹮人工繁殖技术,成为了全球人工成功繁育朱鹮的首例。
“吉祥之鸟”朱鹮的求生现状
朱鹮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能带来吉祥的鸟类,曾经大量分布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北部,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17年,但美好的寓意终究还是败给了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干扰。
朱鹮的天敌不少,鹰、雕等猛禽都会剥夺朱鹮的生存空间,有时它们的蛋还会被蛇偷吃。由于一胎只生3个蛋,朱鹮的繁殖速度甚至都比不上它们消失的速度。
朱鹮喜欢生活在森林、丘陵的水源附近,它们通常将巢穴筑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但随着各种工程项目的开发,可供朱鹮栖息的树木被大量砍伐,渐渐的它们无法拥有安全哺育幼鸟的地点。
朱鹮日常会用喙尖啄食水潭中的小鱼、泥鳅、虾等动物,水源的污染也会导致这些小型生物数量锐减,从而造成朱鹮食物的短缺。
经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我国现今已经建立了十几个朱鹮保护地,而且会不定期进行野化放归活动。22年底,我国朱鹮的数量已经从最初的7只增加到了9000多只!
寻找朱鹮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当朱鹮再次在秦岭振翅,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感动。很多时候人类以为它们的存在只是寻常,但当走遍全球的每一寸土地都找不到它们的身影时,我们会后悔吗?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