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曾遍地无人捡,如今却卖60元一斤,老农:这可是“植物燕窝”


野生的燕窝是非常稀有的,所以价格十分昂贵。那么,号称60元一斤的“植物燕窝”又是何物呢?它真的能和燕窝相比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出神入化地形容桃花与枝条的繁茂。而“植物燕窝”就产出于桃树身上,而它们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胭脂泪”,学名为桃胶。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桃胶是蔷薇科植物山桃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从前,桃树在农村地区广泛种植,因为桃胶的踪迹,也得以遍布山西、甘肃、河南、云南等地。
桃胶并不是透明玲珑的,而是具有类似桃花一般的桃红,又因为粘质沉着的原因,比桃红要暗沉上几分。

桃胶虽然比不上燕窝珍贵和稀有,但是桃胶的功用却不少。首先,桃胶具有非常悠久的药用价值,古方认为桃胶具有通淋止痢的效果。其次,桃胶的天然性以及弹性,使其成为现代食品的原材料之一。人们同使用口感独特、质地粘稠的桃胶压制成精美的饼干。

与此同时,桃胶也常被用作增稠剂原料,成为现代化工产业的螺丝钉之一。经过深加工之后的桃胶,甚至被研磨成低筋面粉,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物美价廉,受众不少。
桃胶是如何产生的?
桃胶自桃树身上而来,如果把桃树比作人体的话,桃胶几乎就相当于桃树的血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桃胶看上去具有彩玉宝石的观感,以及柔软的触感,精心处理的话,可像盘核桃一样把玩一番。
但其实,桃胶的产生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而是桃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只有当桃树本体受到撞击、患病的时候,桃胶才会像植物创可贴一般出现在桃树的伤口处,用厚厚的、呈颗粒状的桃胶阻挡外界细菌乘机侵入桃树体内。
桃胶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小小的一颗桃胶就含有极为丰富的胶原蛋白、维生素,促使桃树的伤口迅速痊愈。

同时,这种被誉为“胭脂泪”的桃胶,也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虽然效果不及燕窝,但仍能起到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尽管,桃胶的价值以一当十,但是在生产桃胶的广大农村地区,却不是那么受人欢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农村桃胶遍地都是却无人感兴趣
其实,桃胶在农村地区无人问津也可以理解。毕竟,桃胶出自于桃树身上,而农民依靠桃树结果谋生。如果一棵桃树身上出现太多的桃胶,那就意味着桃树的营养流失,或者受到机械损伤。这对于桃树能不能产出足量的桃子至关重要。

在果农眼中,即使桃胶真的打出了市场,但对于长久依赖果实售卖的他们来说,桃树犹如西瓜,桃胶犹如芝麻。重视桃胶的产出,而忽视对果树的照顾以及果实的采收,无异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并且,如果健康的桃树身上真的莫名出现大量桃胶,果农还需要另掏腰包,对出状况的桃树诊治、喷药。由于桃树的密集性,一旦产生大面积的病虫害传染,果农可能损失惨重了。

另外,现在的桃胶市场并不是很成熟,只有一部分的销售渠道和特定市场。如果搞不清桃胶市场的门道,即使对桃胶进行大规模的采收,也不一定能够卖出好价钱。

加之,桃胶采摘了之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挑拣与清洗,这个步骤非常耗时耗力,并且需要丰富经验才能够保证桃胶的卖相。综上种种原因,桃胶在农村地区变得格“不值钱”。
桃胶在城市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虽然,许多农户认为收集桃胶以及售卖是一件非常复杂且“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桃胶在城市却有着不错的表现,平均每斤售价在60元左右,品质更高的桃胶在特殊节假日则能够卖出每斤上百元的高价。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消费者作为消费主力军,拥有更为现代化的美容、养生意识。桃胶商家投其所好,大肆宣传桃胶的高营养、零添加、低脂肪,并且在包装与销售方面都下足了功夫,让桃胶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植物燕窝”。

代入消费者的视角,“植物燕窝”与燕窝功效差不多,但是价格却更为亲民实惠,而且还是市面上的新品,如此多的好处,简直令消费者无力说不。那么,有了市场需求之后,原本对桃胶喜欢不起来的农户们,会不会对桃胶的印象有所改观呢?

农户以买卖果蔬、农作物利润为生,市场需求变动了,作为“种植户”的他们,绝大多数会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变动。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在一夕之间完成太大的转变。
除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其他农户看到有利润空间之后,才会舍弃原本的农作物,“铤而走险”走新兴的桃胶特色产业。

桃胶的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诚如前文所言,桃胶初级产业以及深加工产业虽然“有利可图”。但就目前的市场规模来说,还相对较小。新型的桃胶产品进过包装与炒作之后,虽然能够“博得一定的版面”,但是由于桃胶市场的上下级链条都未成熟运转的原因,桃胶生产的“后来者”可能会突然遇冷。

另外,桃胶采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因为桃胶不易采收,且需要适时晾晒,因此极为考验采摘的专业度。并且,集中采收之后的桃胶需要经过一定的清洗,才能在初级市场出售。
这也就意味着桃胶农户在获取利润之前,需要投入较大的初期成本,以及接受较长的资金回本期。

总的来说,桃胶还有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的。只不过,商家的炒作使其背离了原本的价值,加之现在的市场还不成熟,如果农户盲目“入市”,可能要面临不同程度的考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互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