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小说著称,但这一诗一词的出现,足以问鼎古典巅峰



文:闲花,图:风神、画画的云淡风轻
说起诗词,人们首先会想到唐宋,其次是清代,因为清代出了个纳兰容若,怎么也不会想到明朝。
确实,由于历史的发展,语言文学的不断变化,明朝时期,诗词的影响已经很小很小,转而代之的是顺应潮流的小说。
明清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四大名著中的三部:《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封神榜》、《三言二拍》等,都是在明代完成的。
除此之外,明代洪武之治、永乐盛世期间,还修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
但明代也有很多人写诗填词,虽然规模和影响不及唐宋,却也不乏惊艳绝伦之作。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却并不熟悉唐温如这个人。
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少之又少,以至于一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首诗出自现代。
这是一首纪游七绝诗,诗题中的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南接湘水,北接洞庭,今泛指洞庭湖。
诗从洞庭湖的风景起笔,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结合,以虚幻飘渺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深沉而沧桑。
他说,狂劲的秋风似乎把洞庭湖的湖水吹老了许多;湘君也因一夜愁思频添了白发。
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成为一段美丽传说。
事实上,洞庭湖的湖水永远不会老,传说中的湘水神女也不会一夜白发,真正苍老的是诗人自己,是我们这些诗外的看客。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后面这两句很美,描绘诗人醉酒后的梦境,同时将前两句的深沉巧妙转移。
意思是说,他喝醉了,不知倒映在水中的星辰只是幻影。梦里,他躺在小舟上,游荡于天河之中,满天星河像瀑布一样流光溢彩。
好美,好梦幻,却又好真实。
唐温如这首诗,是我读过最美最梦幻的诗,比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还要使人沉醉。
宛若太虚幻境,勾人心神!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先生这首《临江仙》,即使放到唐宋也足以响彻云霄。
词苍凉而镇定,读后让人感悟到江山永恒,人生短暂的深意。
他说“多少英雄,都随着滔滔江水,消逝得没有踪迹了。是非成败,功贵荣辱,就如同那滚滚波涛,来时汹涌,去时了无痕迹。几多争夺,几多浮沉,转眼皆成空。不老青山,看日复一日的夕阳落沉,看尽世态炎凉。白发渔樵,他们是退隐江湖的高士,他们早已看惯秋月春风,以知己相逢为乐事。
那些古今纷纷扰扰的故事,也成了喝酒时候的笑谈,像秋日里经霜的黄花,清淡得不足为道了!”
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读白落梅的《烟月不知人事改》,宋词里的悲观离合。她在里面就解析了这首词,是我认为写得最好的,没有之一。
选一个秋日的黄昏,捧一本宋词,沏一壶黄花酒,再放上一首毛阿敏的《历史的天空》,简直美到极致,痛到极致!
当然,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我建议再加上张昪的《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那一句“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与杨慎先生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足以让你痛彻心扉,看尽历史沧桑!
如今,杨慎先生早已远去,他所遭遇的失意与困顿,就像他词里写的一样,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闲话。
可整个大明王朝却因为他的失意,得以在词坛占尽风华,不失唐风宋韵。
或许我的想法有点自私,但还是要庆幸,如果不是杨慎秉性刚直,屡次直谏导致仕途受阻,我们读不到这样苍凉厚重的伟大词作……


  end

图片来源:小🍠,作者“风神”、
“画画的云淡风轻”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闹处读词,静处品诗
扫描二维码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