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我们的历史只有上下五千年,饶是如此,也足以傲视群雄,但实际上我们的历史并不只有五千年,在更遥远的五万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五万年前,第一批智人踏上了中华大地,华夏的历史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经过漫长的繁衍和进化,大约在距今5800多年前后,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等地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从这时候开始,文明的进程便开始飞速发展。
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各个地区都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华大地已经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开始向四方辐射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民族也在不断融合,到了汉代,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了大统一的多民族的盛况。
时至如今,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每每提到祖国的名字,都会有种无法言状的自豪感,屹立在民族之林的我们,也因为这一身份而更有自信。
中国,我们共同的母亲,需要每个人来珍惜和呵护,国家强大,我们才能更加自信,无论什么时候,国家的荣誉都值得用生命来维护。
华夏民族的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那么中国为何叫中国,这一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这背后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有的简称。
如果连祖国名字的由来都不清楚,是不是会有些难为情?
西周何尊
中国一词,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当然不是出现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而是一个西周的铜器底部,该铜器名为何尊。
至于说何尊的出土和发现,背后还有一段相当曲折的经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宝鸡一位名叫陈堆的百姓,因为家中人口增加,老屋住不下,便租了隔壁两间房子来住。
院子的后面是个高高的土崖,每到下大雨的时候,陈堆就比较忧心,因为大雨会冲刷土堆,造成坍塌。
每次坍塌之后,陈堆一家都要费很大的力气来收拾,有那么一次,他就在坍塌的土崖上看到了好像有亮光。
于是他就用手慢慢地将亮光处刨开,结果就刨到了一个铜器。
陈堆对这个东西并没有多上心,只是将其放在了家中的一个角落,第二年,陈堆从离开宝鸡返回固原,觉得这个铜器拿着太费劲,便将其交给了同村的陈湖保管。
陈湖也没把这件东西当回事,便直接将其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得到了30元。
当时时任宝鸡市博物馆干部的佟太放,没事的时候就会去废品收购站转转,而他就发现了这个铜器。
佟太放拿起铜器仔细查看,他发现这个铜器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应该是一件非常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吴增坤报告。
吴坤增立即前往,他查看后,便以收费站购入的原价将其买了回去,经过考古专家的确认,断定这是一尊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价值不可估量,经过研究后,将其命名为何尊。
何尊底部铸有铭文12行,122个字,其中就有关于“中国”二字的明确记载,即: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
这句话是周武王灭商之后昭告天下的话语,意思是说,我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统治民众。
所以,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也是王朝的中央,具体来说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
对外首称
西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都没有国家的概念,其含义也有很多种,但大多还是指代王朝的中央。
“中国”二字作为国家的概念,萌发于宋代。
当时宋朝周边出现了不少强势的少数民族,与其处于长期对峙和战争状态,由于国力疲软,常吃败仗,只能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平等相处,这时候所出现的“中国”虽然还是天地中央,但已经有了国家的味道。
正如宋初的石介所言: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
“中国”作为一个朝代的自称,始于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在派往日本的使者,所持的文书中便出现了“中国”二字,不过此时仍然没有将其当作为正式的国名。
真正将“中国”当作国名并对外昭告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
正如《明太祖实录》中所记载:
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宵衣旰食,垂二十年。自去岁以来,殄绝北夷,以主中国,惟四夷未报。
这是朱元璋给日本国王的诏书,可谓霸气侧露,以“中国”二字为正式国名,传到了海外,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依然没有“中国”的国家概念。
民国简称
随着西方国家的强势崛起,闭关锁国的清政府综合国力也被西方国家甩了好几条街,国力疲软,他们自然对清政府很是蔑视,而对“中国”作为国家名称这一概念,自然也愿意承认。
梁启超在谈及中国积弱时,就对此很是痛心疾首,他说:
吾人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
所以在梁启超看来,想要国家真正的强大,民族要有凝聚力,必须得先有一个全民都认可的国名。
而民族意义上“中国”的概念,是与近代欧洲国家建立条约关系时才出现的。
或许很多人觉得,国名对于国家的发展,并不是至关重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国名不仅仅是个名称,还是领土、主权、独立的标志。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无数有良知的国人开始奋起,为了走向独立,他们撰写了《独立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中国者,吾中国人之中国,非他人所得而保全也,保全中国者,吾中国人自己之责任,非他人所得而代之也。
后来同盟会成立之后,其方略更对中国的含义进行了深化,即: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在这些人的振臂高呼之下,“中国”的概念渐成全体国民的共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便把中华民国的称号简称为“中国”,这也是中国以现代国家概念正式所拥有的国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其简称亦是“中国”,随着中华民族的强势崛起,“中国”的概念也切实深入到了每个国人的心中。
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英勇儿女,我们都该知道国名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不然就会有些难为情了。
作者简介:
这里是飞鱼,一名资深文史爱好者,想和您一起探讨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吧,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