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清华国学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得满分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非常有趣的情节:
在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西行去取经的路上,遇到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这两人把除了孙悟空之外的人和马都给抓了过去。
金角大王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法宝,名叫魔葫芦,只要金角大王叫一个人的名字,他答应之后,便会被吸进葫芦里,而孙悟空就这样被吸进了葫芦。

后来孙悟空逃出了葫芦之后,又重新打到了魔王洞口,为了欺骗金角大王,他便说自己可不是孙行者,而是他的兄弟,名叫者行孙。
结果金角大王叫了者行孙之后,孙悟空以为这假名字,不会被吸进去,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也被吸进去了。
后来孙行者又说自己是孙行者的另外一个兄弟,名叫行者孙,结果还是一样被吸进去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有趣的情节,让孙行者大名成了孙悟空人尽皆知的名字。
时光飞回到民国时期,“孙行者”这三个字还成为了清华大学国学考试中的题目,而这道题便是以这三个字为上联,对出一个下联来。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就三个字的上联,竟然成为了清华的考试题目,岂不是太简单了一些?

但是真实的答卷情况却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尤其是对于当时广大的考生而言,这三个字竟然成为了他们进入清华的一道阻碍,因为在当时的考试中,多人交了白卷,而仅仅只有一人得到了满分。
那么这幅上联究竟有什么讲究,出题目的人是谁,得到满分的人又是谁?
这一切还得回到1932年。
陈寅恪出两道题
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晚清政府所设立的留美预留学校,建校的资金来自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可以说,从这所学校建立之初,就是高材生的预备基地,也是无数学子向往的理想学堂。

在1932年时,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自然也有很多人盯着,毕竟进入清华,也就意味着离出国留学又近了一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清华大学的国学考试题目都是由中文系的主任朱自清负责,但是这一次,他由于没在国内,而无法组织和挑选出题人。
这项工作就落在了刘文典的身上,他想了想,觉得还得找个出题的牛人才行,究竟该找谁呢?
他想到了陈寅恪,陈寅恪是极为著名的国学大师,在当时的名气也非常大。
即便是现在,他的名气依然振聋发聩,他是我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在国学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刘文典认为,出题这事交给陈寅恪,一定没有问题,于是便找到了他。

陈寅恪以前没有出过考题,但是他却批改了很多考卷,他一直都认为,以往的国学考试太过死板,根本考不出考生的国学功底,这次面对刘文典的请求,陈寅恪自然欣然接受。
由于当时陈寅恪的身上还有任务,但是凭借着扎实的文学功底,还是在短时间内,将考题出了出来。
刘文典拿到考题一看,好家伙,就两道:一道是作文《梦游清华园记》,另一道便是给上联“孙行者”对个下联。
周祖谟拿到满分
刘文典拿到考题之后,并没有觉得这考题很敷衍,他一看就看出了这是陈寅恪细心思考之后的所出的。
在陈寅恪看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考察一个考生的国学功底,根本不用出繁杂的题目,完全可以用这种最简单考察方式来体现。

这一年的清华入学考试如期举行了,不少考生拿到国学的试卷之后,直接懵圈了,因为他们也从未见过如此简洁的试卷。
对于作文题目,这些考生倒觉得不怎么难,反正就是写自己对清华大学的想法,无论是写对清华大学的印象,还是对清华大学的憧憬,亦或是考上清华大学之后自己会怎么做,都能写。
不少人干脆直接交了白卷,甚至还有一些考生,对的却是西游记里众所周知的名字,比如说唐三藏、沙和尚,甚至还有对猪八戒的……
等到陈寅恪批改试卷的时候,对于这些白卷和乱对的这些答卷,不禁暗自摇头,对于这届考生的国学知识也不禁大为摇头。

但是正当他摇头叹息之际,一个叫令他眼前一亮的答案却映入了他的眼帘,一个叫做周祖谟的考生,考卷上工工整整写着三个大字:
胡适之。
看到这个下联之后,陈寅恪当即给出了满分,并且表示:
凭借这三个字,周生想去哪里读书,恐怕都是绰绰有余的。
上下两联的奥秘
其实在陈寅恪出这道上联之后,还是给了两个参考答案的,其一是“祖冲之”,其二是“王引之”。
很显然,周祖谟所答的“胡适之”,并没有在这个标准答案里,但为何陈寅恪却给了这个下联满分呢?
这是因为陈寅恪觉得周祖谟的这个下联比自己的标准答案还要标准。
其实陈寅恪出的这个上联是绝对的无情联,要求的下联不用与上联有关系,但是在字上要绝对对仗工整,词性也要相同。
陈寅恪给出的这两个标准答案都是如此。

而周祖谟对的下联更是如此,首先“胡”对“孙”两者都是姓,其次“适”和“行”都是动词,且一个表达的是到达,一个是行走,最后“之”和“者”都是虚词,正所谓之乎者也。
更为关键的是,胡适之是当时著名的人物,即胡适,以当时实实在在的人物,对文学中不存在的孙悟空,也是相当精妙。
由此可见,周祖谟的下联完完全全对上了陈寅恪的上联,这也是为何周祖谟的下联能在文学大师陈寅恪挑剔的眼光中得到满分的原因所在。
凭借着这一精妙的下联,周祖谟也如愿被清华大学所录取,只不过最终因为学费太高而放弃清华大学,最终选择了费用相对较低的北京大学,不过这并没有影响陈寅恪对周祖谟的欣赏之情。
作者简介:
这里是飞鱼,一名资深文史爱好者,想和您一起探讨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吧,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