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贺龙大姐,47岁牺牲惨被肢解,贺龙:如果大姐活着比我强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贺龙出身于贫穷之家,但是这个贫穷的家庭却和中国大部分普通的穷人家庭有些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呢?贺龙的家族背后有着哥老会的影子。
贺龙的曾祖父叫贺廷璧,曾经是湘西一带哥老会的龙头大业。太平军起义之后,他拉起几千人扯旗造反,反对清廷。
虽然失败了,贺廷璧也被清政府杀了,但是贺家在哥老会里的地位却没有变。
到贺龙这一辈,父亲是哥老会龙头大爷,姐夫谷绩廷也是帮会里的大佬,就连贺龙还没成年就已经是哥老会的“十排老幺。”
这个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都有一股豪气,贺龙如此,贺龙的姐姐贺英也是这样。
贺英是大姐,多年之后贺龙回忆起大姐,曾经说“如果大姐没有牺牲,还活着的话,一定比我强”
1886年5月17日,贺英出生。作为这个江湖家庭的长女,贺英从小就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勇气和倔强。

旧时妇女有裹脚的陋习,贺英小时候家里亲戚准备给她裹脚。贺英不干,其他人嘲笑她像个男人。她就反唇相讥“你们的小脚走路扭来扭去,一阵风就给吹跑咯”
家里父母来劝她,她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向封建礼教低头。最后父母拿她没办法,只好随她去了。
贺英到了结婚的年纪,她嫁了自己表哥谷绩廷。对,就是那个哥老会的大佬谷绩廷。
哥老会是当时民间的秘密会社,成员多是中下层人民,穷苦的农民、手工业者、破产的小商贩等等。他们在乱世之中抱团取暖,也时常起来反抗官府。
1906年,贺英和丈夫拉起了一支地方武装,人数大概有小一千。在当地劫富济贫,在民间很有威望。
10年之后,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贺英和丈夫带着手下兄弟跟着贺龙干革命。在这个过程中,贺英的领导才能和军事天赋就显现出来了。
刚拉起来的队伍,枪不多,人也不多,敌人的力量雄厚多了。失败一度成了这支队伍的家常便饭。每一次失败,贺英都帮着贺龙整理队伍,稳定军心,重整旗鼓。
贺英没上过什么学,不懂什么革命理论。但是贺龙说她“想象力极强,胆大。天分比我们强多了”
这种天分更多的是贺英在经年累月的武装斗争中摸索总结出来的。
后来贺英丈夫谷绩廷被湘西军阀陈渠珍收编,当了一个巡防军的支队司令。
1922年,谷绩廷被陈渠珍下令暗杀。

悲痛之余,贺英并没有害怕。她挺身而出,带人把丈夫的遗体给抢回来。此后她整理队伍,自立为司令。带着剩下的人继续打土豪,救穷人,贺英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她经常骑着高头大马,手持短枪腰挎佩刀,走在队伍最前面。当地人都佩服地称她“贺司令”
1926年夏天,贺龙带着北伐军来了。贺英带着部队响应,赶跑了桑植县县长,进驻县城。 桑植县人民给她送了“万民伞”,敲锣打鼓地欢迎贺司令。
后来贺龙决心跟着党走,贺英第一个支持贺龙。大道理贺英讲不出来,但是这么多年枪林弹雨走过来,她看得很清楚:只有共产党是真心为穷人的。
贺英支持贺龙,不单是口头上的,也是行动上的。
1927年大革命失败,贺英返回老家,稳住队伍。而这只队伍后来就成为了贺龙红四军的核心力量。

南昌起义贺龙是总指挥,国民党反动派对贺龙恨之入骨。而贺英在老家有枪有人,还和他们对着干。自然也是要除之而后快的。
敌人重兵下乡围剿贺英,叫嚣着 “不抓到贺英不收兵”。重兵围剿之下,敌人怎么也没抓到贺英。反而被贺英重新攻占了县城。
1928年,贺龙回到湘鄂西开展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贺英听闻消息,马上带着队伍投奔了贺龙。贺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和丈夫一手拉出来的队伍交给了弟弟贺龙,交给了革命,交给了党。
实际上,贺英多次和贺龙提出过想要入党。但是组织上考虑到湘西一带地方武装很多,龙蛇混杂,而贺英的身份使得她在这些武装中说话有分量,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入党的话,可能会削弱这方面的作用。听了组织上的考虑,贺英也愿意以大局为重。
虽然没有入党,但是贺英是铁了心走革命的路。大部队转移了,她就带人在当地打游击,艰难地守护革命根据地。
贺龙带队在石门受挫,只好退入深山休整。当时的贺龙处境很难,部队被打垮了,又躲在深山里,不要说武器弹药了,就连基本的生存都很困难。
贺英听说之后,带着自己身边的20多名游击队战士想尽办法给红军筹措给养。打土豪,袭击敌人,筹钱,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好不容易筹集了一批银元布匹粮食,靠着人力给背进了深山。
贺英的到来对于贺龙来说很重要。
一方面,贺英带来的物资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部队有了吃有了穿,躁动的军心也有所稳定。
而更重要的是贺英给贺龙支招了。

当时红军新败,上下士气低迷,贺龙压力很大,一时也有迷茫。
贺英对贺龙说,老躲着不是办法。队伍‘要伍‘,‘不伍’不成队伍。
贺英的意思是要贺龙对部队进行整编,做思想工作,这才能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贺龙听进去了,对红四军进行了整顿。
首先把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先送走,这批人留下来只会增加部队的不稳定因素。
再把一些老党员老革命提拔起来,做排长班长,巩固基层部队。每个班都有党员,有老战士,确保了思想稳定,有战斗经验。
这么一搞,红四军虽然人少了,但是战斗力和凝聚力上来了。
整编完后,贺龙带着部队出山智取汪家营,夺得不少枪支。奇袭建始城,收编邬阳关部队,先后解放鹤峰县城和桑植县城。
正因为如此,贺龙多年后回忆起来说“如果我大姐不牺牲,说不定军事成就比我还高,那时候她就知道部队整编的重要性。”
1932年反“围剿”后,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四面包围根据地,贺英带着游击队苦苦坚持。
1933年5月5日,在叛徒的带领下,敌人包围了贺英所部的驻地。身陷绝境,贺英却越战越勇。带着战士们顽强抵抗。
敌人有备而来,占据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战斗到最后时刻,贺英中弹牺牲。
这一年,贺英47岁。

凶残的敌人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残忍地肢解了贺英的遗体并悬挂在城门之上。
贺龙心如刀绞,请人帮忙收尸,“骨头渣渣总有点剩的吧”
而这也成了贺龙一生不愿意提及的伤心事。
贺英虽然没有入党,但是她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人民。
2009年,贺英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全文完
往期好文
张国焘叛逃后,曾两次想回头都没成功,最后被冻死在养老院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22次会战01:淞沪会战1天打光1个师
英勇善战还是不堪一击?抗美援朝中朝鲜人民军战斗力可以打几分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经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