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两岸尽快完成统一。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蒋经国看了之后请宋美龄回信。结果宋美龄的回信却让人读之心寒。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
廖承志之所以给蒋经国写信,其实也是我们对台工作的一个步骤。当时邓颖超是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她按照中央的部署安排廖承志写了这一封信。
为什么是廖承志来写这一封信呢?
首先,是当年7月邓颖超读到了蒋经国写的悼念蒋介石文章。文中除了对父亲的追思,还有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
邓颖超立即召集大家研究,会上决定让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一封公开信。
廖承志和蒋经国一家有很深的渊源。
黄埔军校期间,蒋介石是校长,廖仲恺则是国民党党代表,母亲何香凝则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廖仲恺和何香凝都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人物。
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廖仲恺因为亲共而遭右派分子暗杀,何香凝始终认为幕后主使就是蒋介石,但是始终没有确凿证据。
因此蒋廖两家虽有来往但其实是有心结,廖承志和蒋经国是儿时好友,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不论从家族还是个人而言,廖承志和蒋经国都有一定的交情。
由廖承志出面,以个人名义写公开信, 可以显示廖家的大度,即国家和民族的大义高于私人恩怨,也可以展现我们的开阔胸襟。
这封信,廖承志写得情真意切。信中回顾了国共两次合作历史,也介绍了我们和平统一的方针。廖承志在信中恳切地从国家、民族和个人的角度,让蒋经国要顺应历史潮流,承担起历史责任,展开和谈,以达成国家的最终统一。
廖承志在信中还引用周总理当年在张治中给台湾的公开信的句子“寥廓海天,不归待何?”也借用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总之,廖承志的这封公开信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也体系了我党的民族大义。
蒋经国自然是看到了这封信,但是出于自己的身份,他没有亲自回信,而是抬出了宋美龄,让她以长辈的身份来回信。
宋美龄的这封回信依旧充斥着国民党当局顽固的“三不政策”,还写下了“敝帚自珍,幡然来归”,昭示着台湾当局不肯合作的傲慢态度。
我们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大义;而蒋经国宋美龄却是依旧死守着党派恩怨,不愿意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宋美龄的回信着实让人心寒,让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失所望。
但是也不能说廖承志的这封公开信完全没有效果,5年之后,蒋经国宣布开放对大陆探亲和解除戒严。两岸迈出了解冻的第一步。
然而遗憾的是,蒋经国在1988年去世,原本在蒋经国心中计划的和大陆进一步联系的计划也没有实施。
历史在这一刻让人无奈。
全文完
往期好文
上将唐亮在毛主席面前撒谎,夫人被笑“乡巴佬”,唐亮:乡巴佬好
许世友为王近山求情,5年后许世友遭诬陷,王近山说了两个字
65年,开国中将王近山进京找老部下:医院不给我看病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经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