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因为3000美元,蒋介石“逼死”杜聿明长子?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1956年,美国。
这一天中午,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像往常一样叫弟弟杜致仁吃饭。可是弟弟的房门紧闭,怎么叫也不开门。情急之下,杜致礼只好让人破门而入。
进门之后,看见年轻的弟弟杜致仁躺在床上,双目紧闭,已无生气,床边是一个空空荡荡的安眠药药瓶。
年纪轻轻的杜致仁为什么要在美国服药自尽?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和蒋介石的薄情寡义有很大关系。
这一切要从1949年初杜聿明的被俘说起。

杜家去台湾后的凄惨岁月

1949年1月初,国民党反动派在淮海战场上败局已定。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被俘。

战场上的消息传到妻子曹秀清的耳朵里,曹秀清顿时心乱如麻。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断传来,一会说杜聿明已经战死,一会说杜聿明已经被俘并被枪毙,一会说杜聿明已经逃回来了。
曹秀清赶紧从上海赶往南京,想找蒋介石问个究竟。结果蒋介石以开会为由避而不见。曹秀清情急之下,大喊“请‘总统’答话,请‘总统’答话。”
然而曹秀清依旧没有等到蒋介石,多名警卫拦住了曹秀清的去路。悲愤之下,曹秀清只好哭着说“他已经病得要死,你们还要他去卖命,现在害得他要死不得死,害得我要活不得活。”
这就是被媒体报道的《曹秀清大闹‘总统府’》事件。
见不到蒋介石,曹秀清只好回到上海,在焦虑和苦闷之中度日如年。
上海即将解放之间,曹秀清突然接到了蒋介石的手谕,要求曹秀清带着子女和婆婆马上搭飞机去台湾。蒋介石在手谕中还承诺曹秀清,去台湾以后一家人的生活和子女的学费都能得到保证。
和当时很多国民党高官的家属一样,曹秀清此时还对蒋家政权抱有幻想,加上对我党了解甚少,最终她还是选择带着家人一起飞抵台湾。
蒋介石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把杜聿明的家人抓在手里,迫使杜聿明不敢为人民服务。
曹秀清带着家人来到台湾之后,才发现原先蒋介石承诺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没有房子,全家好几口人只有一点微薄的生活费
曹秀清四处求人,找宋美龄,找杜聿明的老部下,老同事,最后总算在当时的台北烟酒公卖局制品厂找到一个管内部收发的差事。孩子也终于得以在台湾入学,但是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惨淡。
日子清苦就算了,只要一家人还在一起,再苦的日子总有奔头。但是对曹秀清而言,因为信息的隔绝,丈夫生死未,婆婆因为思念儿子身体一直不好,杜家在台湾的生活越发艰难。
但是,她没有想到,更大的打击还远没到来。

杜致仁想不开

在台湾过了几年,杜家的生活稍稍有些起色。1953年,品学兼优的杜致仁也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就读于名校哈佛大学。

虽然杜家生活有点起色,但是赴美留学的费用还是无法负担的。杜致仁留学的费用还是靠从台湾银行贷款而来。到了美国之后,杜致仁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自己挣钱来维持在美的学习生活。
远在异乡,独自打拼,杜致仁的身体出了问题,无法再勤工俭学了。
这个时候杜致仁身上已经背了7000多美元的贷款,原本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杜致仁相信以自己哈佛毕业生找一份工作还是没问题的,到时所欠的贷款也能逐步还清。一个充满希望的人生就在不远处向他招手。
但是,人生总是有很多“但是”。
杜致仁的这个“但是”却最后毁掉了他年轻的生命——然在杜致仁大三那一年,台湾银行突然中断了贷款。
没有了贷款,自己也无法打工,就面临辍学的风险,而无法毕业,自己后面怎么有能力去偿清贷款呢?
原本充满希望的人生突然一下子就变成灰暗的了。
杜致仁先向姐姐姐夫借钱,但是无奈当时杜致礼和杨振宁刚刚在美国买了房子,手头也很紧张,帮不上忙。
不得已,杜致仁只好给远在台北的妈妈写信,说只差最后一年学费3000美元即可顺利毕业。
曹秀清身上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她只好连夜给蒋介石写了一个申请贷款3000美元的报告。半个月后,蒋介石的批复下来了。
批准借钱。
那杜家的问题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
并没有,蒋介石只批准了借1000美元,还要分两年支付。
这对杜家人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但是曹秀清也没有办法,先把500美元给杜致仁汇了过去。
杜致仁满心欢喜地拿到汇票,结果一看只有500美元,大失所望。他想自己的父亲为蒋介石卖命打仗,结果却换来这样的结局:连区区3000美元的贷款都不舍得给。
失望、愤怒、彷徨,多种情绪夹杂在一起,如狂放暴雨一般砸向这个才20出头的年轻人。姐姐姐夫不停劝慰,说会帮忙介绍工作,一家人一起想办法,总是可以渡过难关的。
然而此时的杜致仁已经绝望了,他回到自己的房间,越想越想不开,最后他吃掉了所有的安眠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57年,也就是杜致仁去世的第二年。他的姐夫杨振宁获得了诺尔贝奖,巨额的奖金让一家人生活得到了改善。
如果,年轻的杜致仁能够再坚强一点,再坚持一下,他的人生就会迎来完全不同的结局。
如果,蒋介石大方一点,杜致仁也不至于走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蒋介石的薄情寡义逼死了杜致仁。

曹秀清回大陆

身在台湾的曹秀清听闻这个噩耗,悲痛欲绝。自己含辛茹苦辛苦养大的儿子,眼看就要苦尽甘来,就这样因为学费而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她痛苦不堪,也更加让她认清了蒋介石的嘴脸,对蒋介石最后一丝幻想也彻底破灭。

得知长孙去世,曹秀清的婆婆病情更重,一病不起,终究是撒手人寰。
曹秀清忍着双重悲痛,操办婆婆的葬礼。
诡异的是,这一次蒋介石政府上上下下格外上心。
杜家灵堂两侧是各路高官送来的挽联,陈诚写了“懿德长昭”,何应钦写的“永播徽音”,顾祝同、张群都送来挽联,平日里冷清的门前突然是车水马龙。
曹秀清很纳闷,这是为什么?
后来蒋介石还召见了曹秀清,直到此时曹秀清才明白蒋介石态度大变的原因——她的大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蒋介石想让曹秀清赴美劝说杨振宁回台湾效力。
此情此景,曹秀清心里说不出滋味,这些年家里艰难,也曾求见过蒋介石,但蒋都避而不见。如今却主动找来。
曹秀清或许只能在心里暗地感叹一声世态炎凉吧
曹秀清后来假意答应蒋介石的要求,准备启程赴美。但是鸡贼的蒋介石只准她一个人去美国,其他子女都要留在台湾,而且曹秀清自己只能在美国呆6个月。说到底,老蒋还是防着她。
曹秀清终于离开台湾,来到美国,见到女儿女婿是悲喜交加。喜的是母女多年未见,悲的是想起长子在美国的境遇,难以释怀。
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消息传到美国,曹秀清非常高兴,她迫切地想见到杜聿明。
但是现实却又让曹秀清下不来决心,大陆那边是相濡以沫的丈夫,台湾还有自己的儿女。到底该何去何从,曹秀清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纠结之中,母爱一度占了上风,曹秀清跑到当时台湾驻美机构,想请代买回台湾的机票。可是得到回复却是:我们不相信杜将军的夫人没钱买飞机票!

最后,在内心反复的拉锯之下,曹秀清终于从美国经第三国回到了祖国大陆,和杜聿明团聚。
这是一种无奈,毕竟没有哪个母亲会想丢下自己的骨肉。
曹秀清和子女在台湾的遭遇,杜聿明之前一无所知,听了妻子的哭诉,大为悲痛,更让他无法释怀的就是长子的早逝。他想不到,为蒋介石卖命这么多年,蒋介石竟然可以薄情寡义到如此的地步。
曹秀清离台之后,留在台湾的两个儿子杜致勇和杜致严处境更为艰难,为了生计,杜致严只好去开出租车。杜致勇求职屡屡受阻;杜聿明两个女儿在台湾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的子女甚至一度不准离开台湾。
1981年,杜聿明去世之后,台湾当局才准许杜家子女去香港见曹秀清,目的也是要劝曹秀清回台湾。
此时垂垂老矣的曹秀清在香港见到分别多年的子女,老泪纵横。骨肉一边,20多年,这其中的酸楚外人无法想象。
但是曹秀清终究没有回台湾,她不想再回到那个充满伤心回忆的小岛。
全文完
往期好文
82年,廖承志写信给蒋经国呼吁两岸统一,宋美龄的回信让人心寒
上将唐亮在毛主席面前撒谎,夫人被笑“乡巴佬”,唐亮:乡巴佬好
许世友为王近山求情,5年后许世友遭诬陷,王近山说了两个字
全职写作不易,您的赞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恳请各位把本文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经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