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之后,数百万解放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横扫整个华南,国民党反动派残存的兵力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一触即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解放军就将国民党军逼退到东南沿海的几个小岛上。
解放军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进行抢滩登陆作战,解放这些被国民党盘踞的岛屿,争取全国彻底解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从渡江战役之后,解放军是一路凯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同时这种顺利的局面也让某些官兵产生了骄傲轻敌的心态。
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八军,发起了解放金门岛的登陆作战,这就是著名的金门战役。
28军一梯队三个团九千余人在晚上九时,趁着大海涨潮,分别从莲河、澳头等地兵分三路向金门岛出发,在25日凌晨抵达计划的登陆地点垄口、古宁头等地。
并且当时海上起风,登陆部队可谓是顺风顺水,很快就到达金门岛。
这天晚上没有月亮,海上黑漆漆一片什么都看不见,金门岛上的守军哨兵也没有发现海上的船队。
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解放军登陆部队眼看静悄悄地到达预定地点的时候,突然发生了爆炸。
10月25日凌晨,正是解放军的登陆时间,国民党军安排的夜间海滩巡逻人员,误碰了自己设下的地雷,引起了爆炸。
爆炸声引起了金门岛上岗哨的注意,他们急忙打开探照灯四处赵奢,随后他他们发现了解放军登陆船!
解放军!敌人立即拉响了警报。
解放军主攻团244团正在这里登陆。在被发现以后,立即强行登陆。先头部队登陆后,先是与国民党守军展开激战,随后遭到了坦克的猛烈攻击,滩头的帆船被炮弹击中起火,还被死死地压制在滩头,无法前进。
金门开战以后,为了掩护登陆,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炮兵开始从大、小嶝炮击金门北岸官澳古宁头等地猛烈射击,但未能对金门守军造成大的破坏。
244团伤亡惨重,登陆部队不得不绕道迂回才向金门岛纵深而去,但此时已经失去了先机,未能按计划突进至太武山,占领战略要地。虽然解放军奋力进攻,曾经占领了双乳山,但也遭到了敌人的强烈反击,被迫向后撤退。
251团在古宁头突破登陆,登陆之后固守林厝阵地,与国民党118师和14师进行了激烈的反复争夺。敌人的反扑极为疯狂,251团固守阵地等待后援,但援军始终没能赶来,最终全团将士誓死守卫阵地到最后一刻,全部壮烈牺牲!
253团在湖尾登陆,才开始打的很顺利,占领了观音山和湖尾高地,但后来面对守军的凶猛反击,他们开始固守阵地,由于后援迟迟未到,最后不得不退了下来。
金门岛战役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的争夺,并且各种偶然状况的发生也对我军大大不利。战斗局势之惨烈是之前很少遇到的,并且也暴露出了我军在制定战斗计划时的一些致命失误。其中有一个问题,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登陆作战最重要的就是进攻的连续性,抢滩部队利用血肉之躯抢占滩头阵地,后续主力部队必须趁这个机会一鼓作气冲上去,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因此这种衔接必须是无缝连接的,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解放军的后续部队却怎么也跟不上来。
并不是解放军没有准备后援部队,而是后续部队根本没有船只跟进。
解放军的第二梯队在第一梯队出发之前就已经早早的在岸边集结了,当金门发生激烈交战的时候,第二梯队急的团团转,但也只能干着急。
因为他们需要运送第一梯队的船只返回之后才能登船出发,因为解放军没有足够的船运兵。
实际上这是在战斗发起之前准备工作的不足,并且在战斗开始之后又发生了意想不到情况。
原本解放军计划趁海水涨潮快速突进到金门滩头,发起强行登陆,然后船只快速返回接运第二梯队。
但是第一梯队由于敌人的失误而提前暴露,只能强行展开攻击,这就导致船只在没有卸下所有战士之前就暴露了,遭到了敌人的炮击,损失惨重。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海水突然无预兆地退潮了,导致大批船只在海滩上搁浅。如此一来,这些船就成了国民党岸基炮台的靶子,很快被国民党的炮火全部摧毁。
没有了船,第二梯队根本无法渡海,同时第一梯队的退路也被彻底切断了。
已经登上金门岛的八九千解放军只能依靠刚刚抢占的阵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双方从凌晨激战到天亮。天亮之后,国民党的飞机前来助战,解放军损失惨重,但他们依旧坚持抵抗。他们希望坚持到天黑,等厦门方面派来的援军接应。
而在厦门方面的解放军指挥部早就炸开了锅,无论是指挥官还是通讯员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呼喊声、叫骂声、拍桌子、砸板凳乱做一团。
对面好几千兄弟被人围着打,而他们只能隔岸观火,这种滋味根本不是人能承受的。
这一天,厦门方面的解放军用尽浑身解数终于凑了一小部分船只,当天夜里装载少量部队去接应金门岛上的弟兄。
但是这几艘小船对于正在金门岛上鏖战的解放军来说是杯水车薪,他们等不来大批援军,也无法全部安全撤退。
这是负责守卫金门岛的是国军名将胡琏,他可是三野的老对手了,并且刚刚率部队抵达金门岛,踌躇满志,士气正盛。
胡琏命令自己部队和原金门岛李良荣的部队,一起向解放军发起最猛烈的攻击。胡琏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名将,对战场形势看得非常清楚,他一眼就看出来,这回是解放军自己来送死了。
所以不断命令部队加强进攻力度,决心彻底歼灭登陆的解放军。
李良荣在京门大厦下了大功夫,构筑了很多的防守工事。尽管他的部队人数不多,但是金门岛的区域并不大,地形也相对复杂,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蒋介石非常重视金门岛,所以在这边投入很大。很多先进的美式武器也被运输到了金门。用坦克防守滩头,台军的一个独特发明,直到现在金门岛上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坦克隐藏在滩头附近。
解放军登上金门之后,随即就遭到了国民党守军强大火力的阻击,这些杀伤力极强的大杀器,对解放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这种极其不易的局面下,解放军虽然极力抵抗,但是迟迟看不到援军,心里难免会发生一些波动。
他们明白那个时候他们已经陷入了死寂,如果援军再不能到达,他们就有可能被敌人全部歼灭。
厦门方面派来的接应部队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自己反而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金门岛上的解放军坚持到了10月27日。
接引部队登上金门之后,无法用有限的船只将部队撤退到厦门,只能和他们一起依靠简单的工事防御国民党军的进攻。
他们带来的几艘小船也在途中,遭到了国民党炮火和飞机的轰炸,大部分都沉没在海里。
这个时候,登陆部队还剩一千余人,他们退到了岸边,依靠仅有的阵地坚持抵抗。在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之下,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里。有的战士身负重伤,但依然举枪射击,最终牺牲在了阵地上。登陆金门的部队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仅有极个别战士趁机逃出包围圈,游回了对岸。
这一天是三野历史上最耻辱的一个日子,也是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次全军覆没的战例。这一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那么为什么一路凯歌的解放军三野会遭遇如此惨败呢?
总体来说还是因为轻敌,在金门战役之前,三野的部队仗打得太顺了。淮海战役、渡江作战和南下福建作战,绝大部分战役都获得了胜利,并且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因此,此时的三野全军上下都有了一种骄傲轻敌的心态,曾经的失败和经验,已经被淡忘了。
胡琏作为我们的老对手,曾经给我们造成过很大的麻烦,还曾经击败过三野部队,但此时却没有引起主将叶飞的重视。
金门战役,从1949年10月24日开始到27日结束,三野十兵团二十八军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大部分牺牲,部分被俘,只有两个人在被俘以后寻找机会从金门逃回了大陆,所以说是全军覆没。
而此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抗美援朝爆发,毛主席千里调兵支援朝鲜,三野也没有机会再次发动复仇之战了。金门战役的失败,也就成了三野永久的耻辱。
其次就是不明敌情。根据战前的情报,驻守金门的是李良荣部,这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不足为惧,并且他的兵力不多。
不过战前得到情报,驻守潮汕的胡琏部队突然被调离,去向不明,但很有可能被调去了金门岛。厦门前线指挥部却没有引起重视,在没有确认胡琏到金门岛之前,他们不认为国民党会有援兵到来。
并且如果胡琏来了,正好一起收拾了他,骄兵之气,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厦门前线总指挥的叶飞,根本没有把这个小小的金门岛放在眼里,他对前线指挥员说,只要前锋部队冲过第一道防线,战斗基本上就没有悬念了。
所以,不要管其他的,一鼓作气冲上去,一次性解决战斗。
政委和参谋长对这种准备并不充分的战斗有所担心,但是叶飞却不以为意,当时他心中的目标是解放台湾活捉蒋介石,一个小小的金门岛,根本看不上眼。
攻打金门岛最重要的装备就是船只,但是当时十兵团并没有搜集到足够的船只,因为大部分船只都被国民党在撤退前炸毁了。
剩下的小渔船也由于群众工作尚未展开而很难搜集到。因此尽管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搜集到的船只也仅能供第一梯队渡海。
厦门前线指挥部只能让一批船来回运送士兵,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后来的的战斗也证明了这一点。
并且当时攻打金门并没有成为十兵团的战略重点,甚至连28军都不重视,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只有一个副军长和政治部主任。
28军原来的主要任务是防守阻击,很少打攻坚战,这次却让他们进行抢滩登陆,实际上是一种冒险。
另外,参与进攻的三个团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分属于不同的师,在指挥和配合上根本达不成默契。
并且在登陆的第一梯队之中,并没有安排一名指挥全局的高级别指挥员,解放军登陆之后,大部分时间处于各自为战的情况,根本无法相互配合。
由于船只征调不力,金门战役也只好一再推迟。
十兵团却在船只尚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动了对金门的战斗。
针对金门战役的具体行动,十兵团只开过3次会议,随后就交给二十八军,而负责战役的二十八军,也仅只开过一次简单的分析会,此后就再也没就战役进行过深入调研。
直到10月24日,金门战役发起的时候,已经确认了胡琏兵团增援金门岛的情报,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十兵团依然认为,就算多了胡琏也不要紧,最多也不过和他打一仗。
但现在情况不明,前线指挥员都建议兵团推迟战斗。其实下面的进攻团也对此是有疑虑的,244团团长兼政委刑永生就在会议上发出疑问,敌人援兵到了,现在还怎么打?
毕竟咱们人少准备不足,敌人又增兵,兵力可是解放军的两倍之多,这样的登陆战,胜算不大。
这次登陆战的准备工作太仓促了,二十八军的领导甚至也认为,这次的作战准备,根本不能打仗。
但叶飞依然维持原先的作战计划,并要求二十八军猛攻突袭、速战速决。这些疑虑,最终都没有根本尽快发起战役的决心,
那么在金门岛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真的如叶飞预料的那样吗?
国军自1949年6月中旬以后才开始在岛上构筑工事,铺设通信线路。在金门的防御,也是随着大陆战事的进展的。
除了李良荣的22兵团,此时的金门岛上,还有胡琏第12兵团,足足有三万余人的两个兵团。
本来,按照计划,李良荣调走胡琏接防,但恰恰在这个时候,解放军发起了登岛作战,如此一来,李良荣就走不了了,他只能留下来继续作战。
这个时机,确实是太巧了。胡琏部没有到,单独打李良荣,胜算很大;或者单独打胡琏部,依然很具有胜算,毕竟这两个人都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单独打哪一个都是有把握的。
10月24日下午,李良荣在解放军可能登陆的地点,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反登陆演习。
凑巧的是,这个演习的地点,正是解放军选择的登陆地点。而演习的时间,也是解放军发起登陆战的时间!
更加凑巧的,国军演习结束时,一辆轻型坦克因为故障滞留在了垄口附近滩头,无论如何就是修理不好。所以参与演习的另外两辆坦克也没有回去,就停在了这里。
正是这三辆恰好处于解放军登陆关键位置的坦克,对解放军的登陆作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对金门战役结局的起到了关键作用。
金门岛上的青年军201师,是孙立人在台湾亲自编训部队。孙立人我们都知道,悍将,经过他编训的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蒋介石命令汤恩伯亲自到金门,下达了誓死坚守金门的命令。
金门守军在垄口至古宁头之间,埋设了数千颗地雷,这里正是解放军可能的登陆地点的平坦沙岸。201师还突击修建了数百座碉堡,全力阻挡解放军的登陆作战。
因此,国军方面在金门岛的防御,是下了大功夫的,绝非想象中的不堪一击。
金门守军必须面临的局面就是所谓的背水一战。
登岛部队和船工共九千余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分负伤被俘,此战我军全军覆没!
大规模的战斗结束了,但依然有部分暂时还没有被俘的解放军战士利用各种地形进行零散的战斗。
在岛上坚持时间最久的,是253团团长徐博,10月26日,他利用夜晚突围后,一直隐蔽在山洞里,等待解放军后续登陆部队,但最终他没有等来援军。
1950年1月他被发现被俘,后来他被押到台湾惨遭杀害。
244团团长邢永生,山东寿光人,因为叛徒告密,邢永生身份暴露后惨遭杀害,时年只有35岁。金门战役失败后,对十兵团尤其是二十八军的打击是巨大的。副军长肖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同时向叶飞请求处分。
金门战役的失败,中央的定性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轻敌,并且准备极不充分。
金门岛战役之后,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曾向三野和中央表示,自请处分并要求自己承担主要责任,不过组织上并未批准,而且还要他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下次登陆的准备,当时的总体战略还是解放台湾。
直接指挥作战的副军长肖锋受到了严重处分,被调离28军,职务连降四级,最后担任副师长,1955年授大校,1961年再授少将。
政治部主任李曼村,负次要责任,没有撤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金门战役的胜利,蒋介石暂时保住了台湾,也因为金门战役的胜利,放缓了一些心情,随后他便加大了对金门岛的建设投入。
解放军没有占领的金门岛,这场战斗反而成了阻挡台湾分裂的转折点,直到今天,金门依旧保留在台湾当局的手里。
金门战役的失败也让三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做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打下了东山岛和一江山岛。
但遗憾的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去金门为战友报仇雪恨了。
总体来说,金门战役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三野犯了轻敌和急躁的错误。尽管前期的战斗非常顺利,敌人也出现了大面积投降的迹象,战斗意志不强。
但是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战役指挥官应该明白,在对待任何一个对手的时候都不应该轻敌。就像毛主席所说的,战略上要轻视野,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尽管金门岛并不大,岛上的敌军也不强悍。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一举得胜,轻轻松松地拿下金门岛。
当时轻敌的思想在全军上下已经蔓延开来,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各项工作都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我军以往的优良传统没有继续发扬,导致最终眼高手低,在实战中遭受了巨大损失。
叶飞将军在战后痛定思痛,在全军上下做了深刻检讨,并且反复研究了金门战役失利的所有细节。
1958年,叶飞将军又指挥了震惊世界的炮击金门,而金门岛上的守将依旧还是他的老对手胡琏,那一次炮战,胡琏险些丧命!
金门战役是我军历史上一次惨痛的教训,再一次的失败证明了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骄兵必败!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