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保卫战,外无援军情况下,1.8万名将士打死打伤日军2万人


今年是抗战胜利76周年,回首那段艰苦的历史,无数革命先烈和抗日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抗日战场上流下了自己的鲜血,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将日本侵略者彻底击败,把他们赶出了中国。
在抗日战场上,既有手持精良武器的国民党正规军,也有在敌后根据地进行游击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还有隐藏在民间的零散抗日武装力量。无论他们手中拿的是先进的火器,还是大刀长矛,只要对准日本侵略者,那他们就是抗日英雄。也正是因为这些前仆后继的抗日英烈,才有我们今日的和平盛世。
当时在国内有很多人认为打仗是军人的事情,只有正规军才算是真正的抗日,但实际上除了国民党正规军以外,还有很多抗日力量为最终的抗战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豫湘桂战役中,有那么一支由土匪组成的部队,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重创日军,击毙日军近两万人,创造了抗战历史上的奇迹。
这个故事发生在1944年5月,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尾声,日本法西斯已经呈现出了力不从心的颓势。
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的岛国,本身并没有多少能源,虽然工业非常发达,但是大规模的战争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远远超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预料。
因此,他们需要从占领地掠夺更多的能源来维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日本原计划将东北开发成自己的战略大后方,日本的矿产勘探专家一致认为东北地区肯定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日本人经过数年的艰苦勘探,却始终没有在东北大地上钻出石油,最终只得放弃。

而实际上,日本人已经找到了大庆油田,他们的钻井距离油田还差不到一百米。
也正是由于日本人在东北没有找到战争的血液---石油。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那里是英国与荷兰的殖民地。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不仅已经探明有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且英国人和荷兰人在这里经营多年,有成熟的石油开采和提炼工业。因此日本急欲将东南亚占为己有。
去往东南亚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海路,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抵达马来西亚。但当时日本已经失去了太平洋上的控制权,美国的潜艇时常出没在西太平洋,对日本的海上运输船形成巨大威胁。从海上根本无法保障能源运输的安全。
另外一条路就是打通中国内陆到东南亚的路上通道,通过火车将东南亚的石油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中国战场以及东北。
一旦这条通道被打通,日本就将再次获得维系战争的重要资源,将这场罪恶的战争继续下去。所以,日本人发动了臭名卓著的豫湘桂战役。

而这场战役的起始点就在河南,在洛阳。
日寇集结重兵对洛阳展开进攻,而负责保卫洛阳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和第九十四师。
这个十五军并不是很出名,他们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甚至都算不上正规的国军。
十五军的前身是河南西部地区的镇嵩军,这支镇嵩军在河南、河北、山西一带非常出名。表面上说这是一支军队,实际上主要成员都是土匪。
他们在华北一带打家劫舍、挖坟掘墓、欺压百姓、横行霸道,做了不少坏事。所以这支武装力量的名声并不是太好,普通老百姓看见镇嵩军就像见到虎狼猛兽一样,四散逃窜。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谁的人多,谁的枪多,就能抢占下一片地盘,成为一方霸主。镇嵩军也不例外,在河南一带逐渐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并且也时常和其他军阀来回争斗。
中原大战时,镇嵩军和各大军阀混战,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无奈之下只好投靠了蒋介石。蒋介石正好要招兵买马,于是把这股土匪兵收编到自己的麾下,改编为第十一军和第十五军。
于是镇嵩军由原来的地方土匪,一转身穿上了国军的军装,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民革命军。镇嵩军的首领叫刘振华,是河南一带的枭雄,原本很有本事。但是这个人后来患了精神疾病,喜怒无常,根本无法带兵。

所以蒋介石就任命刘振华的弟弟刘茂恩接替他的位置,担任第十五军的军长。
这个刘茂恩也不是个简单人物,虽说是绿林出身,但是带兵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并且他对日本人恨之入骨,在抗日战场上表现非常积极。
蒋介石任命他为第14集团军总司令,统辖四个主力军与日本人作战,当时黄埔名将范汉杰也曾在他的14集团军下作战。但后来蒋介石一再缩减刘茂恩手中的兵力,后来就仅剩他的第十五军和一个暂编第四军。
虽然第十五军是土匪出身,但是在刘茂恩的带领下,与日本人打仗从来没有退缩过。中原地区的几次大的会战,都有十五军的身影。
刘茂恩率十五军在中条山与日军决战,但却陷入重重包围,最后他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恰好此时天降暴雨,日军无法发起攻击。刘茂恩趁机率部冲出包围圈,这才险中求生。
由于第十五军作战异常勇猛,日军对这支部队也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尽管蒋介石习惯于借刀杀人的伎俩,希望这支杂牌军在抗日战场上被日本人削弱甚至消灭。但是刘茂恩却始终带着这支部队死里逃生,并且不断壮大,部队里的骨干也全部都是刘茂恩的亲信,誓死跟随他打日本鬼子。
1944年3月,日军整十数发动豫湘桂战役,也就是臭名卓著的“1号作战计划”,他们的战略目标就是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岗村宁次调集了日军主力精锐近十万人,兵分三路向河南腹地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保住河南,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调集了四十余万兵力,组成8个集团军在河南阻击日军南进。
国军方面的最高指挥官是汤恩伯和蒋鼎文。
国军虽然人数远超日军,但是武器装备落后,兵员素质低下,战斗意志不强,因此战斗一开始,国军就一路溃败。
河南省内多个战略要地相继失陷,郑州、许昌、郾城等地落入日本人的手中。日军很快控制了平汉铁路的南部线路,然后他们沿铁路线向两侧扩展,大片领土落入日军手中。
战场上的进军形势完全在岗村宁次的掌握之中,国军虽然做了充分准备,并奋力抵抗,但完全不是日军的对手。交战后不久,国军主力部队就向河南西部撤退。

而此时冈村宁次眼中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平汉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他盯上了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司令部的所在地,河南的心脏,洛阳。
日军主力随后开始向洛阳进发,战场形势一落千丈,作为指挥中心的洛阳也是人心惶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国民党军的高层此时不是在积极备战,而是想方设法地逃离洛阳。
这些向西逃离的人群,在路上又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轰炸,死伤不计其数。
并且,第一战区总指挥蒋鼎文此时出现了怯战的心态,非常害怕和日本人交战,并且他开始计划如何逃离洛阳。
日军的进攻速度超出了国军的预想,龙门是洛阳南部的门户,日军突然出现在龙门阵地之外的时候,国军尚未完全做好准备。
尽管龙门守军凭借地形优势奋力抵抗,但经过两昼夜的拼杀,国军弹尽粮绝,龙门失陷。从南部通往洛阳的大门被打开。
就在龙门失守的当天,蒋鼎文从洛阳出逃,逃跑的途中他的卫队被冲散,蒋鼎文本人也险些被日军活捉,极为狼狈。

5月9日,日军占领渑池、新安,洛宁、伊川、嵩县、偃师、孟津也相继沦陷,对洛阳形成合围之势。
日本人占领龙门之后,迅速向洛阳两侧进军,洛阳的东、西、北三面的战略据点也相继被日本人攻克。日军对洛阳形成了合围,形势万分危急。
这个时候坐镇洛阳的是蒋介石的爱将汤恩伯,但是他也感觉守不住了。于是他命令洛阳由十五军军长武庭麟全权负责坚守,94师也交由武庭麟统一指挥。随后汤恩伯便仓皇逃出洛阳城。
指挥官都跑了,当兵的还能坚守阵地吗?中央军可以跑、其他地方的兵也可以跑,但是十五军是土生土长的河南部队,他们跑了,就等于亲手把自己的故乡和父老乡亲扔给日本人了。
虽然他们是土匪出身,知道自己的名声不好,但日本人欺负到家门口了,这个时候不能当孬种。没有别的办法,拿起枪和他们拼了。
在武庭麟的鼓励下,十五军这批土匪兵激发出了空前的战斗意志。
同时和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一个94师,这个师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他们是著名的川军。
川军在当时不是最能打仗的,但绝对是骨头最硬的,他们不远千里出川抗日,是抗战时期最为著名的地方抗战军队。
94师全体官兵同仇敌忾,誓与十五军共同守卫洛阳城,誓与洛阳共存亡。

武庭麟是刘茂恩手下第一大将,刘茂恩升任14集团军总司令之后,就把十五军交给了武庭麟。
武庭麟和刘茂恩一样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和日本人打仗从来没有退缩过。
汤恩伯逃跑以后,武庭麟立即全面接管洛阳城的防务,他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洛阳北的制高点上,以便随时观察战场形势。
随后,他命令将洛阳外围阵地根据实际地形划分成为三个部分,并增派兵力加强防御工事。其中川军94师固守洛阳城。
由于两个最高指挥官不战而逃,导致原先很多部队都各自逃命去了,原本固若金汤的洛阳城,此时的兵力并不多。武庭麟手上的兵力还不到两万五千人,但是日军已经集结完毕的兵力就高达五万人,并且他们还占有武器优势。

整体来开,整个战局于国军不利,洛阳城守住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日本人方面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也发生了矛盾。日军的进攻分成三部分,正面主攻由第63师团担任,而日军的第1军和第12军则从东西两侧发起攻击。
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日军各自为战的奇怪阵势。其实主要原因是日军总指挥岗村宁次与他的副手内山英太郎之间出现了矛盾。
岗村宁次是日本陆军高层重点培养的精英军官,虽然他在长沙会战中失利,但被调到华北之后立即成了这里的最高指挥官。而内山英太郎则是靠着军功一步步打拼上来的,因此他对岗村宁次非常不服气。
后来二人之间又因为意见不和闹过不少矛盾,因此,在具体行动的时候,岗村宁次根本指挥不动内山。华北日军的主力精锐正是内山麾下的第1军和第12军。

1944年5月11日,日军从三个方向向洛阳发起攻击,日军依靠强大的火炮和坦克、战车,开始对洛阳防守阵地倾斜炮弹。
中国守军的阵地上顿时一片火海,各种防御工事也遭到轰炸,中国守军只能在坑道里躲避日军的炮火。
猛烈的炮火之后,日军步兵开始向中国阵地发起冲锋。中国守军此时全部从工事里钻了出来,依靠坚固的阵地对日军发起猛烈反击。
中国军队缺少重武器,之后依靠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等火器发动反击。但即便如此,中国士兵的顽强抵抗,让一路顺利进军的日本人遭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
自战役开始以来,日军尚未遇到过如此坚决的抵抗,日本人发动的数次冲锋都被击溃,死伤也非常严重。
岗村宁次直属的63师团负责在正面主攻洛阳城,而防守洛阳城的正是川军第九十四师。洛阳地处中原地带,地势平坦,没有多少可以防守的高地,仅能依靠城中的建筑来处处设防。
战斗一开始双方就陷入了焦灼的拉锯战中,双方在洛阳城内外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好几个阵地被日军攻克。随后,川军将士就组成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从日本人手里把阵地夺回来。
双方都是打仗不要命的硬骨头,日本人是出了名的不怕死,但是川军更是从来不服输。阵地在双方手中来回轮换,每一次易手往往意味着阵地上的守军全体阵亡。

尸体很快堆满了进入洛阳城的道路,日军面对惨重的伤亡,不得不下令撤退。
平日里被国民党中央军嘲笑为土匪军的十五军将士在洛阳保卫战中,表现出了英勇的战斗精神。很多士兵与日军展开了殊死肉搏,即便身上被日军的刺刀插入,也会抱住日军与他们同归于尽。
日军从未见过如此顽强的抵抗,冈村宁次和内山英太郎看着自己不断增加的伤亡人数,恼羞成怒,命令后续部队向前支援,增加攻城兵力,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洛阳城。
日军从11日开始攻城,但直到19号,洛阳城依旧牢牢掌握在中国军队的手里。日军第63师团担任主攻任务,但是他们不但没有攻下洛阳,自己的反而遭受巨大损失。
面对这种情况,岗村宁次不得不将战场指挥权,交给内山英太郎。
20号,内山英太郎指挥日军发起了第二次攻击,他要一举拿下洛阳城。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鏖战,中国军队的损失也非常惨重,外围阵地除了两个车站之外,已经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
随后,武庭麟命令城外部队撤入城里,九十四师和十五军分别防守洛阳城东西两部,坚持与日军决一死战。

内山接管指挥权之后,向洛阳城发动了更加猛烈的决死冲锋。成百上千的日本士兵,端着步枪,咆哮着向洛阳城冲过去。
阵地上的中国士兵也杀红了眼,日军一旦进入射程,则轻重机枪同时开火,把日军全部消灭在阵地前沿。
当日军的决死队冲破中国守军的阵地时,所有的士兵立即端起步枪与敌人展开白刃战,阵地上一时间陷入混战。
日军一次次的冲锋,最后换来的是一次次溃败,内山英太郎见如此攻击,竟然还是拿不下洛阳城。于是下令收兵,他要拿出他的秘密武器,毒气弹。
在前方将士奋勇杀敌的同时,第一战区的最高指挥蒋鼎文却不顾蒋介石的命令,在西安做壁上观,根本没有向洛阳派出援兵。就看着守军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和日寇拼杀。
另外,洛阳城里还有一批早已潜伏进来的汉奸、间谍。他们甚至公然给日军飞机发出信号,呼唤日本战机轰炸。
城内守军发现这些汉奸和间谍之后,将其当场击毙!
此时的内山英太郎也坐不住了,因为伤亡太大了。自从战役开始,日军一路顺风顺水,但在进攻洛阳短短几天的时间内,日军就已经死亡过万,在这么打下去,拿下洛阳城也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内山英太郎准备劝降中国守军,结果被严词拒绝,中国阵地上从此开始大声叫骂内山。
内山英太郎见自己写的劝降书没有起到作用,于是又用大喇叭向中国军队喊话,呼吁中国守军投降。结果换来的是中国守军阵地上一梭子子弹。
内山本想通过其他方式拿下洛阳城,以减少日军的伤亡。但这些措施都不奏效,所以他准备再次发动自杀式进攻。
日军将所有的火炮全都集中到洛阳城外,由从后方调来了大批部队,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强攻。而此时,日军已经将能派上的士兵全部都派上了,目的就是要全面拿下洛阳城。
无数的炮弹射进了洛阳城,城里一片火海,中国守军和日军再一次展开殊死肉搏。尽管战斗异常惨烈,守军的弹药也粮食也即将用尽,而外围却看不见一个援兵的影子。但中国守军却无一人投降。
从20日开始,日军发起了第二次攻击波,但依然未能完全占领洛阳,中国军队的阵地还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日军也已经杀红了眼,华北日军和华中日军不同,他们在华北几乎没有遇到过太过强烈的抵抗。因此,在他们眼中,中国军队是软弱无能的典型,根本不足为惧。
但洛阳保卫战,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军人,什么是中国人真正的反抗精神。
5月24日,日军派出六路大军冲进洛阳城,中国守军与日军在洛阳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你争我夺,洛阳城内血流漂橹。

当天战斗结束的时候,日军伤亡高达八千余人,而中国军队也有四五千人的损失。
不过在这一天,中国军队的大部分阵地被日本人攻占,洛阳城大部已经被日军占领,顽强的中国守军还在城内坚守着最后十几个阵地,与日军继续战斗。
由于敌众我寡,外围也没有援军赶来,武庭麟知道再继续坚持下去,就算全军覆没也无法阻止日军攻占洛阳。因此,他果断下令,全体守军趁夜色向城北撤退,当晚大部分守军和伤病员安全转移到城外,保存了有生力量!
由于通讯中断,一部分守军未能及时得到消息,他们依旧坚守在阵地上,第二日在和日军的战斗中全体壮烈牺牲。
根据战后的数据统计,洛阳保卫战日军阵亡人数超过两万,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非常罕见的重大伤亡。

中国军队的伤亡也非常大,两万五千人的队伍,最终突围的仅有四千人,其余大部壮烈牺牲。
正是这支土匪出身的部队,却在此战中以坚决无比的战斗意志,对日军造成了重创。他们是真正的抗日英雄,值得后人铭记!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