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放西藏,136名解放军组成入藏先遣连,其63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世人皆知长征是工农红军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次长途行军、一次战略转移,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长征之后,中国军队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次极为艰难的长途跋涉。虽然这次行军路程不长,人数也不多,但是他们走过了超出人类极限的艰难路程,付出了巨大牺牲,最终完成任务。
此次行军的部队,就是1950年新疆军区向西藏阿里地区派出的入藏先遣连,他们是第一支进入西藏的解放军部队。入藏先遣连跨越天险进入西藏阿里地区,为后续部队入藏做了充分准备。同时也震慑了西藏地区的反动势力,为最终和平解放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入藏先遣连在解放西藏的过程中,发扬了革命军队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成为我军历史上一支传奇的连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年入藏先遣连是如何走过这条“苍蝇也无法飞跃”的天路的。

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殆尽,毛主席下达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各主力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南下,东南沿海残敌很快被击溃,海南岛也很快被解放军攻克。
部分国民党残余勾结一批地方反动武装潜入大山深处,妄图依靠复杂地形与我人民政府长期对峙。解放军二野遂展开了大规模西南剿匪,历时一年,终于将所有匪患全部剿灭。
这个时候,在中国大陆的版图上只剩一个地方尚未被解放,那就是亚洲水塔,西藏。
西藏地区的情况要比其他省份复杂一些,首先这里地处青藏高原,地势复杂、环境闭塞;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西藏保持传统的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宗教领袖就是政府首脑,并且他们本质上并不认同中央政权的管辖。
尽管在历史上西藏很早就划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从唐朝起吐蕃领袖就已经正式向朝廷称臣,清朝时清政府甚至在拉萨设置了驻藏大臣。但却从未在这里设置全面的政府机构,并且也没有派驻军队进入西藏。
没有中央政府派驻的军队,就无法完全解放西藏。当时的西藏还处于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以宗教喇嘛和贵族为主,而这些人仅占西藏人口的5%,其余绝大部分藏人都是农奴。农奴的地位极其低下,生活极其困苦,受尽贵族的压迫和剥削。

为了解放西藏百万农奴,推翻守旧反动的农奴制度,中共中央下定决心要解放西藏。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就多次通知西藏统治阶层,让他们尽快派人到北京来协商西藏解放事宜。
但当时的西藏上层统治者内部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一部分顽固守旧的贵族和高级喇嘛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会受到损害。因此,他们坚决反对和中央政府谈判,也坚决不同意西藏解放,他们妄想自己获得独立地位,世世代代维持在西藏的统治地位。
同时,西藏统治阶级中还有一批有识之士,他们是承认西藏归属于中央政府的,并且也非常爱国。他们非常清楚,仅凭西藏的实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中央人民政府相抗争的。所以,他们建议与中共中央谈判,争取和平解放,减少流血牺牲。当然,他们也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利益和特权。
在初期,顽固派占了上风,他们认为凭借西藏百万公里土地,复杂的地形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汉人根本无法占到便宜,也无法占领西藏。同时,国民党特务也早已潜入西藏,秘密勾结了一大批西藏上层顽固分子,并向他们许诺,如果将解放军拒之门外,将得到台湾方面的大批援助。
所以,西藏高层很快调集了大批兵力在昌都集结,准备在这里抵抗解放军。
昌都是西藏的东大门,是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交界处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进藏的必经之地,人称“藏东明珠”!

西藏反动势力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之中,对外界并不了解,根本不知道他们自己与解放军实力差距有多大的悬殊。藏军主力集中到了昌都之后,就积极构筑工事,准备与解放军作战。但是所谓的主力部队,也不过一万余人,虽然得到国民党特务支援的部分武器弹药,但绝大部分人依旧只有落后的单发步枪,甚至很多人手里还抱着“杈子枪”!
当时的西藏还没有修筑现代化的公路和隧道,能够进入西藏的路径很少,他们认为只要守住了昌都,解放军就进不来。
党中央在研究了整体形势之后,决定派一支奇兵从新疆地区直接插入藏北阿里地区。这里是西藏的腹地,进入到这里之后,就可以俯视西藏中南部的核心区域,并且一马平川,很快就能占据战略优势,从而促进尽快和平解放西藏。
当时王震将军已经率部解放了整个新疆,在南疆还有重兵驻守,因此这项光荣任务就交给了新疆军区。
为了和平解放西藏,一方面中央政府积极争取与西藏当局的沟通、协商,另外一方面西南解放军也开始向昌都方面集结,形成正面的压力。
而西藏方面并不知道,与此同时有一支秘密部队,正要从新疆南下,直插藏北。西藏高层不知道也没有料到解放军会从北面进军,因为他们知道这里的根本没有路,只有白雪皑皑的雪山、湍急的河流与险峻的峡谷。这种地方,连苍鹰都飞不过去。
所以,西藏当局并没有在藏北设防,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毛主席决定打他一个出其不意。
至于那条艰险的天路,对于共产党军队来说,只有一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有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荣历史,这个世界上再难的路,也要去走一走!

1950年新疆军区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一支战斗意志顽强,革命意志坚决的精兵连队。他们将担任南下直插藏北的任务,这支连队,就是我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入藏先遣连”。他们将是第一支进入西藏的解放军连队,这一次进军注定要载入史册。
8月1日,入藏先遣连136名官兵在新疆于田普鲁集结完毕,新疆军区总司令王震以及其他高层领导来到普鲁亲自为先遣连送行。
王震将军亲自鼓励战士们,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发扬革命精神,为了解放西藏百万受压迫同胞而战斗,一定要把胜利的红旗插在西藏高原上!
先遣连的战士们各个热血沸腾,他们高喊着口号,握紧手中的钢枪,在连长李狄三的率领下,昂首阔步踏上了南下西藏的征途!
先遣连要走的这条路,在当时根本就不是路,于田县地处新疆和西藏的交界处。之所以在这里分界,并不是人为商定的,因为于田的南部就是昆仑山脉,在其境内的海拔落差就超过了3500米。古人认为在这个地方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所以边界就画在了这里。
可以说,先遣连一经出发就直奔昆仑山而去。昆仑山山脉是横亘在青藏高原上的一条庞大山系,虽然它的整体高度不能与西藏的那些高大山系相媲美,但是其环境复杂和艰险程度,却一点也不逊色。
先遣连之所以选择这条不是路的路,只是听当地人说古时候曾经有人从这里进入过藏北高原,也传说有曾经有藏人从这里下来过。但是究竟是真是假,却无从考究,在当时也找不到曾经走过这条路的向导。
经过侦查,解放军参谋部认为从这里进入藏北尽管非常难走,但理论上还是可以走过去的。红军长征的时候就曾经翻阅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因此先遣连的战士们相信自己可以像当年的红军一样,再次翻越这高耸入云的雪山。

鲁迅先生有句著名的话:这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先遣连的战士们却说:这里本没有路,但我们就是要蹚出一条路来!
没有路、没有向导,该怎么去西藏,先遣连连长李狄三的手中就只有一张军事地图和一个指南针。翻过昆仑山、进入藏北阿里地区,就只能靠这两样东西了。
先遣连离开普鲁之后,很快就开始沿昆仑山山系逐步向上行军,很快他们就越过了雪线,身处白雪皑皑的冰山雪林之中了。
雪山的景色非常壮观,但环境也相当地恶劣,随着海拔的突然提高,沿途的地形、植被和气候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尽管很多战士对爬山上坡并不陌生的,但这里毕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们没有向导,只能凭借着大体方向前进。
很快他们就遇到了第一个险境,赛虎拦姆石峡。这是一个在两座高大山体之间自然形成的一道狭长裂缝,石峡的两侧是光滑陡峭的石壁,向上望去几乎就是整个山被劈开了一样。
峡谷的底部曲折蜿蜒,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石堆在那里,非常难走,尤其是马匹,经常被恰在石头缝里。
峡谷底部的宽度差异也非常大,宽的地方好像大公路,可以随便散开行走,而最窄的地方只能通过一个人,马匹需要在人的帮助下才能勉强通过。好在他们没有携带大型设备,否则,根本过不去。
狭窄的通道和崎岖的路面还算不上是最大的危险,最难以防范的是从山顶不时坠落的碎石。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日夜温差很大,山谷中的风又很大,随时都有石头从山上掉落下来。

有好几名战士和马匹就被从山上落下的石块击中,流了很多血,所以此后他们在通过峡谷的时候都会想办法在头上覆盖一些防坠物的东西。
这条石峡不仅难走,而且还特别的长,估计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如此狭长的峡谷,战士们在这条山谷里艰难地走了整整三天。
走出峡谷之后,他们要面临的就是真正的高海拔地区了。这时候他们实际上已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了,但高原上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坦通途,而是一座又一座连绵不断的险峻山峰。
赛虎拦姆石峡之后的第一个高山就是库克阿达坂,这座山峰平均海拔高达5500米以上,在这种环境下,除了随时出现的狂风暴雪,最大的考验就是磨人的高原反应了。
先遣连的战士们大多都是从平原地区走上来的,短时间内跨越如此之大的海拔很不适应。尽管平原地区还是8月酷暑时节,战士们却早已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即便如此,在冰雪覆盖的高山上,战士们还是感到冰冷刺骨。
连长李狄三在队伍前面不停地为大家加油鼓劲,一边喊着口号,一边鼓励大家再加把劲,胜利就在前方,革命的队伍是不会被困难打倒的。
山路越走越陡,海拔越来越高,战士们的高原反应也越来越严重。很多战士开始出现头疼、胸闷、呕吐、浑身无力的状况。
由于长时间的在山路上负重行军,有些战士中途想停下来休息,一不小心就睡着了。李狄三和连队干部就连忙把他们叫醒,告诉他们无论多困在这种地方都不能睡觉,睡着了就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在李狄三的带领下,战士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翻越了大小几座雪山,终于到达了西藏阿里地区。此时战士们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刚刚出发时那种红光满面的肤色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裸露在外的皮肤就已经被风雪给吹打成了紫红色,很多人脸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皮现象。
到达阿里之后,先遣连找了一块相对较为平坦的地方作为营地。这里的平均海拔都在四千米以上,清水在80℃就已经滚沸了,粮食根本煮不熟。先遣连来到这里之后,吃得几乎都是半生不熟的粮食。
由于他们所携带的粮食并不多,并且尚未找到当地的藏族同胞,无法就地进行补充补给,所以李狄三组建了一个打猎小队,命令他们专门到山谷丛林里打猎。
打来的动物可以烤着吃,这样战士们才算吃上真正熟的东西。好在当地的野生动物非常丰富,打猎小队的战士们每天都能满载而归。不过,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困扰。
由于食物没有办法煮熟,只能烧烤,但战士们大都是从平原出生生活的人,烧烤虽然是美味,但天天吃、顿顿吃就受不了了,大多数人后来都吃得虚火过旺。
当先遣连克服种种困难安顿下来之后,李狄三就开始正是分配任务,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后续部队打前站。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找到当地的藏族同胞,向他们宣讲我们的民族政策,争取他们的支持,并帮助他们从落后的制度中解放出来。
任务分配后的第二天李狄三就带人出去寻找藏族同胞了。从地图上看阿里地区很大,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之后,才发现它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外出寻找藏族同胞的几队人,骑着马在广阔的高原上来回的奔波、搜寻,一连十几天,路越走越远,但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看见。只有成群的藏羚羊、牦牛群还有零星的其他动物,在用好奇的眼神望着这些山外来客。
为了更深入地寻找藏民,先遣连的营地也不断向内搬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搜寻,终于在一片水草丰盛的地方发现了几个正在放牧的藏民。

当战士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不顾高原反应兴奋地叫了起来,然后他们策马奔腾向藏民跑去。但是这几个藏民突然发现有人向他们狂奔而来,立刻警觉了起来,随后便骑马逃跑,甚至连自家的羊群都不要了。
先遣连的战士们发现这些藏民好像有些害怕,于是尝试向他们喊话,让他们不要惊慌。结果这几个藏民还是拼命的跑,为了不失去好不容易找到的目标,战士们只能放慢速度悄悄地跟在他们身后,远远地看着他们。
先遣连的副连长彭青云是这次带队的队长,他发现这些藏民好像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可惜连里只有一个藏语翻译,却在李狄三他们那队里。
于是彭青云一面跟着这几个藏民一面派人去通知连长。很快李狄三带着翻译骑马赶来,在翻译的帮助下,这几个藏民才渐渐对解放军消除了警戒心,与李狄三开始交谈。
李狄三告诉藏族同胞,我们是解放军是为穷人打仗的队伍,这次来西藏就是为了帮助他们解放的。藏民才开始听不懂,翻译经过慢慢的解释藏民才明白,解放军是来帮助他们的,解放军来了之后,他们就不用在给头人干活了,也不用交租了。以后牛羊都是自己的,种的青稞也是自己的。
后来,先遣连的战士们帮助藏民把跑散了的羊追了回来,还给了他们一些粮食。藏民非常感动,主动表示明天会去通知附近的其他藏民兄弟,让他们都来欢迎解放军。
于是藏民的工作就慢慢的开展了起来。当时藏民的生活是非常困苦的,生活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藏民几乎就是奴隶,根本没有什么财产,并且自己的财产还会被贵族随时抢去,甚至连自己都被贵族视为是私人财产,可以随意买卖。
解放军的到来让藏北高原上的藏民看到了希望,他们真心希望李狄三所说的解放能早一天到来,彻底打倒那些贵族。
随着藏民工作的快速展开,藏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主动为解放军带路,介绍当地的所有情况。这引起了当地藏族贵族的警觉,他们便带着自己的私人武装假意与解放军表示友好。
李狄三看着这群身背杈子枪,腰跨藏刀,飞扬跋扈的贵族,知道来者不善,不过,仅凭他们几十号人,还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李狄三也与他们把酒言欢,并把解放军的政策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这里的头人名叫噶本,他知道解放军来到这里之后,他们贵族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于是他想向解放军示威,将李狄三等人吓走。

于是他提议让双方的勇士们来比试枪法,看看究竟是哪一方的勇士更加厉害,更加勇敢。众多藏民也非常想看看解放军的勇士到底有什么样的本事,于是都在一旁开始鼓掌。
李狄三笑了笑,表示同意,然后向队伍里挥手示意,连队中几个顶尖的神枪手便起身走上前来。
噶本原本想借比试枪法吓唬一下解放军,可没想到在比试的时候,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景。
由于藏族地区的枪支比较落后,很多都是杈子枪,实际上就是手动点火的火铳,射程很短。安装他们的习惯,射击标靶只有50多米的距离,但是解放军一上来就把标靶放在了150米的距离上。
解放军几个神枪手分别向藏族同胞展示了步枪、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的射击,并且都能准确命中150米开外的标靶。有一个神枪手甚至还命中了200米开外的目标,百发百中。
为了震慑这些头人,李狄三趁机让炮手演示了迫击炮射击,连这位头人也没有见过这种武器。只见解放军炮手,将一枚小小的炮弹放入到炮筒之中,随后炮筒应声而响,十几秒钟之后,在一公里开外的地方,一个石碓被炸的粉碎。
机关枪和迫击炮的威力让这些藏族贵族大为震撼,以自己手中的杈子枪和藏刀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和这些解放军抗衡,何况据说他们还是先头小部队。
此后,李狄三他们便在阿里各个地区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条件极其恶劣,缺医少药,再加之工作非常繁重,很多战士都病倒了。
有一种特殊的高原病在战士们中间流传开来,战士们吃饭、睡觉都无法正常进行,后期便浑身无力,全身还渗出不明的黄色液体,最后不吃不喝直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在进入藏北地区之后,入藏先遣连136名解放军战士,包括连长李狄三在内的63人为西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入藏先遣连为了大部队进入藏北,配合彻底解放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在听说入藏先遣连牺牲过半时,还特别对王震提出了批评,盛赞了先遣连的战士们是真正的盖世英雄!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