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系特工张冲,给周总理留下一段阴影,去世时周总理却亲自去悼念


说起国民党情报体系,世人最为熟知的应该是戴笠以及他的继任者毛人凤。这两位无论是在国民党还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是赫赫有名,不过在共产党人眼里,这二人却未必是最厉害的国民党特工。
在复兴社崛起之前,国民党体系之内最强大的情报系统实际上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后来升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由于创建并实际操控这个机构的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因此这个系统也就有了一个大家较为熟悉的名字:CC系。
中统给我们的印象相比军统较为松散,能力也稍逊一筹,实际上这是后期的大体情况。在中统前期,无论它的机构、人员还是能力都是非常强悍的,也是中央特科早期最主要的对手,并且中统对我党地下工作系统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远胜军统。
前期的中统之所以如此强悍,和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情报天才的张冲。
这个并不高调的天才特工无论是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谍战中,还是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国共两党高层的高度评价。
那么这位张冲到底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张冲出生于浙江乐清市,家境富裕,自幼聪明好学,有很强烈的上进心和爱国情怀。在中学时就曾经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后来考入北京交通大学,不久便转入了哈尔滨政法大学。
人们常说英雄不问出处,不过张冲浙江人这个身份在他后来的仕途之上,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哈尔滨张冲也接触到了对他一生有较大影响的人和事。
首先,思想先进、积极的张冲在哈尔滨加入了国民党,还担任了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长,足以看出张冲的能力非常突出。
其次,由于哈尔滨接近苏联,那里有很多从苏联地区聚居的人,通过这些人张冲也开始对苏联制度以及共产党有所了解。张冲是个非常活跃的人,因此也和这些外国人交上了朋友。当时的张冲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家境富裕又才华横溢,很是吸引人。而那时他又邂逅了一位名叫“白相相”白俄罗斯的少女,此女子金发碧眼、肤白貌美、身材窈窕、婀娜多姿,让张冲顿生爱慕之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追求,张冲终于抱得美人归,拥有了一个美丽的白俄罗斯女友,让整个学校的男子为之艳羡。而这次恋情却给张冲带来了额外的收获,他在北京的时候就学习过俄文,不过半生不熟,来到哈尔滨之后俄语使用的频率高了起来。尤其是与白相相恋爱之后,他在俄文上下了大功夫,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可以纯熟的使用俄语聊天、阅读,甚至是写作了。而这俄文功夫,在后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张冲在这段时间里,不但了解到了苏联、苏共的一些情况,还听说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事情。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而他也听说中共方面有一位年轻的杰出领导,名叫周恩来。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与张冲也算得上是同乡,周恩来出生地是淮安,地处淮河之南,而张冲的家乡也正是淮南。或许冥冥之中,二人注定今生有些许渊源。
春风得意的张冲在哈尔滨极为活跃,不仅是国民党的党员干部,而且和苏联人走得也很近。对于这些革命人士,时任东北地区行政长官,东北王张作霖并不高兴,一怒之下抓捕了大批进步人士,张冲就在其中。
张冲后来就被关在东北的监狱里,一待就是数年,直到1929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宣布归附国民政府,张冲才被释放。
张冲被释放之后,带着妻儿去南京谋职,当然他的妻子并不是那位白俄情人。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此时的张冲依然年轻,但岁月和牢狱已经将他当年的稚嫩磨去了,现在的他更加沉稳、冷静、并且富有野心。南京是当时的首都,乃精英云集,虎踞龙盘之地,张冲就是冲着最高政治舞台而来的。
张冲为了给自己谋一份好差事,在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把国民政府各部门、各派系以及个主要人物都分析了个遍。然后又根据自身情况和他们的需求,选准了目标,并且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方案。
他瞄准的目标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即CC系。之所以选他们,一是因为张冲有一个中学同学萧铮在二陈手下担任要职,并且备受器重,由他来引荐,事半功倍;其二便是陈氏兄弟当时刚刚组建中统,正在广纳贤良,张冲认为自己在这一方面有独特优势。

接下来张冲便展开行动,萧铮见到老同学自然是热情招待,至于推荐差事,那更是没有问题,第二天萧铮便向二陈大力推荐张冲,并把他的履历交给了陈氏兄弟。
国民党体系内素有拉帮结派,重用同乡的传统,二陈也不例外,他们一看张冲是浙江乐清人,关系不远。
张冲早就加入了国民党,参加过很多活动,并且还因为党员身份被张作霖抓捕入狱,经历了数年考验。从这一段“光荣”履历来看,此人对党国的忠诚度是没有问题的。有过实战经验的人,比学校里出来的毕业生可是金贵多了。
看过张冲的简历,陈氏兄弟对张冲的印象不错,基本同意让他进入自己的体系之中,接下来就应该是走程序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秘书报告有人求见陈氏兄弟,此人名叫张冲。二陈一听,不免有点吃惊。毛遂自荐,看来这小子有几分胆色,请他进来,让我们瞧瞧到底是何方神圣。
张冲大大方方的走进了二陈的办公室,陈氏兄弟近距离观察了张冲,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处处透露出此人不是等闲之辈。
叙谈之中,陈氏兄弟得知张冲精通俄语,又多一分惊喜,因为他们此时正需要多了解苏联方面。
在谈到国民党情报机构的建设时,张冲建议模仿苏联情报机构“契卡”来打造一个属于国民政的顶级情报体系。
一提到“契卡”,陈果夫、陈立夫眼前一亮,这正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世界顶级情报机构。没想到这小子竟然也知道。随后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谈,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张冲对“契卡”的了解程度,比陈氏兄弟通过专门情报机关搜集来的资料还要深入全面,并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契卡”是苏联早期的安全保卫和情报机构,后来逐渐发展壮大,1954年更名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代号:克格勃!
如果说没有见到张冲之前,他们对这个人的评价也是符合标准,而此时,陈氏兄弟认为这简直是上天给他们派来的栋梁之材。
当时的中央调查科已经建立起来了,陈氏兄弟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同乡徐恩曾。不过,这个徐恩曾并不是一个搞情报的行家里手,因此在与中共以及外国间谍之间的较量中,常常受欺负,这也让二陈感到很无奈,所以才决定多招一些有才华的人才。
随后,二陈任命张冲为中统采访股总干事,这个职务的级别并不高,中统的最高负责人还是徐恩曾。

不过,采访股是中统的核心机构,里面的人不多,但清一色都是二陈的心腹亲信,忠诚度极高。让张冲这么一个新人直接进入这里面,也可以看出二陈对他的重视。
并且二陈给予了张冲很大的权力和发挥空间,让他协助改革中统结构,并且培训新人。在张冲的努力下,中统有了飞速提升,不久之后就成为国民党内最重要也是最庞大的情报机构。
此前蒋介石并不重视中统,后来看到陈氏兄弟手下有如此强大的情报机关,担心自己受到影响,因此才授命戴笠壮大复兴社。
张冲一面竭力打造中统,另一方面在隐蔽战线上和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周恩来亲手组建的中央特科,规模虽然不大,条件也很艰苦,但是其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特科成员又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精英,因此工作效率奇高。徐恩曾与特科较量往往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并且,徐恩曾的身边就有特科的高级特工钱壮飞。
张冲来到之后,快速提高了中统基层干部的素质并改善了组织结构,致使中共在很多方面都遭受了损失,也逐渐对张冲提高了警惕。
当时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的陈赓就对张冲有过极高的评价。
张冲在基层部下的天罗地网很快就捕到了一条大鱼,1931年4月,中统武汉站在汉口抓住了中共中央特科高级负责人顾顺章。

顾顺章很快叛变,但他拒绝向武汉中统提供情报,而是要求直接面见蒋介石才肯交代。武汉中统只好将其押往南京,顾顺章曾一再叮嘱武汉中统,不能向南京通报自己被捕的消息。
但武汉中统负责人急于邀功请赏,还是向徐恩曾发了一封密电,结果这封密电被钱壮飞截获。当晚就设法通知了上海的李克农,上海地下党组织立即组织紧急转移。
张冲得到消息之后,立即亲自部署抓捕,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伍豪”。当特务们冲进伍豪的住所时,只见地上的火盆里还有尚未熄灭的灰烬。人肯定刚刚离开,据特务们回忆,他们冲进胡同的时候,曾经遇见一个穿着华丽、气质高雅的贵妇人走出去,只不过那人用围巾捂着脸。由于他们要抓的是个男人,所以就没有注意,再出去看时,已经不见了踪迹。
张冲知道了以后,大发雷霆,把特务们臭骂了一顿,那个人就是伍豪,伍豪就是当时中共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
其实张冲的动作非常快,尽管地下党组织的主要成员已经提前得到消息,但他们转移时,大多数也是和特务们擦肩而过。
没有抓住周恩来,是张冲那次行动最大的遗憾,于是张冲趁上海党中央被破坏之际,冒充伍豪之名,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了一份“脱党声明”。其目的就是造成中共内部的混乱和分裂,这就是著名的“伍豪脱党事件”!

这件事情现在看来不过就是敌人释放的一颗烟雾弹,可是在当时确实对我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张冲的诡计甚至险些得逞。周恩来总理也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和攻击,直到后来毛泽东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声明,才揭露出了张冲的诡计。
周恩来总理一生为革命鞠躬尽瘁,经历为了无数大风大浪,应该说无论多大的事情,在他的心里都会波澜不惊。但有一件事情给总理造成了巨大的阴影,只不过此事一直被他深埋在心里,谁也不知道。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才无意中得知了这件事情。
周总理生命的晚期,有一次需要进行手术,此时的他已经进入了半昏迷状态,在即将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总理躺在那里喃喃自语,像是在说梦话。
他们认为总理可能是有什么话要交代,于是赶忙附耳倾听,结果只听到周总理在不断重复着一句话:“我不是叛徒!”
“叛徒”?
工作人员们回忆,总理被怀疑是叛徒,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当年的伍豪脱党事件。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依然还压在总理心头,成了他一生的阴影,但他却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

能够给总理造成如此伤害的,世间唯有张冲一人!
尽管张冲是中统内的灵魂人物,与中央特科的斗争也非常激烈,曾经杀害过我党同志,也给我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不过,张冲和特务机关中其他的忠实走狗不一样,他还是有自己客观的政治见解的。
当国共争斗时,他会为了国民党冲锋陷阵,但当国家和民族利益受到威胁时,他还是可以站到客观的角度顾全大局。
国共的争斗虽然非常激烈,但是外敌入侵的风声却越来越紧,日本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1936年,国民党也觉察到日本人正在蓄谋对中国展开大规模侵略战争,此时红军长征早已结束,在陕甘宁站稳脚跟。
国民党左派认为此时应该以大局为重,和中共可以开展一些接触。蒋介石虽然非常不情愿,但是迫于压力,也勉强同意尝试和中共联系。
负责和中共联系的人,正是张冲。
张冲当时也找不到中共组织,想起当年的伍豪脱党事件,于是他便在报纸上连续发布寻人启事,寻找伍豪。由于此前和中共斗的非常厉害,党中央也担心这是敌人的陷阱,因此不同意周恩来直接和其接触。
但又不想错失这次接触的机会,于是便派中央特科负责人潘汉年与张冲见面。
最终,国共两党情报机构的两大高手,在香港会面。这次会谈进行的非常顺利,双方都表达了希望合作的意向,当然张冲是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愿望的,和蒋介石有所不同。
不久之后,西安事变爆发,在中共的积极斡旋之下,此次危机得以化解,蒋介石也公开表示同意与中共联合抗日。
随后国共双方代表团在西安举行了第一次接触性谈判,史称西安谈判。这次谈判张冲也参加了,并且和周恩来有了第一次见面。
令张冲深感意外的是,周恩来的气质、言谈以及学识比传说中的更加传神,并且对于他对中共以及周恩来本人造成的伤害,并没有耿耿于怀。

和周恩来的短暂接触,让张冲大为震撼,同时也让他认定了国共合作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后来,中共和国民党代表又进行了几次谈判,但都无果而终,关键的问题是,很多原则性问题必须由蒋介石来拍板。但是蒋介石之前给他们指示是绝不让步,这就给谈判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张冲也非常着急。
张冲为了尽快促成国共合作,曾经暗示周恩来,可以提出要求,让老头子亲自来谈,那样的话,什么事都可以当场解决。
果然,中共方面提出要国民党派一个说话算数的人,能做决定的人来谈判。这个要求一提出来,国民党方面没有一个人再敢站出来了。老蒋没有办法,只能亲自出马了。
1937年3月底,趁为宋美龄贺寿之机,蒋介石邀请周恩来到西湖烟霞洞面谈。
很快,周恩来只带潘汉年一人到烟霞洞与蒋介石会面。此次会谈中,周恩来、潘汉年行程中一切事务全部由张冲负责安排,并亲自将二人接到烟霞寺。
蒋介石也只带一人陪同谈判,就是张冲。这场只有四个人,短短三天的会谈,却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为后来的合作达成做了重要铺垫,双方很多原则性问题在这里达成一致。因此,张冲也成了历史见证人之一。
只不过,这次谈判在历史上显得颇为神秘,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后来负责整理党史的工作人员,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周总理和张冲的合影,才挖掘出了这段故事。据说党史研究员是根据他们身后两个独特的盘龙石柱才判断出,那里是西湖名胜“楼外楼”,然后顺藤摸瓜,找出了这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故事。

张冲是国共谈判期间的主要联络人,在延安、重庆之间架设的秘密电台,就是由张冲直接负责的。所有密电都经由张冲之手发出,所有来电全部由张冲亲自交于蒋介石,中间不会被其他任何人看到。戴笠在张冲面前,也得靠后站。
从这段时间开始,张冲和周恩来从原先你死我活的对手,变成了配合默契的同事,二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步熟络起来。张冲对周恩来愈加敬佩,周恩来也对张冲赞赏有加,二人英雄惜英雄。
为了能够打动蒋介石下定决心与中共合作,张冲还曾经给周恩来建议,适当的时候,可以把蒋经国这张牌打出去。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蒋经国去往苏联学习深造,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当时的中共还是共产国际的中国分支机构,蒋介石此举惹怒了斯大林。斯大林一怒之下,把蒋经国关押了起来,后来还把他发配到西伯利亚去干苦力。从此,蒋氏父子中断联系。
蒋介石曾经一度认为蒋经国已经死了,心中悲痛不已。虽然为了政治前途发动了政变,但老头子的心里对蒋经国还是充满愧疚的。
所以,周恩来抓住蒋介石在关键时刻犹豫的机会,适时的告诉蒋介石,蒋公子经国,不日即将携家人返回上海,与蒋公团聚。
蒋介石听闻此言,当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感谢中共高风亮节,不计前嫌,他将全力促成国共合作,共御外辱!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希望能够得到苏联方面的援助。由于张冲精通俄语,此前一直负责与苏联方面的对接工作,所以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他的肩上。
虽然张冲比较熟悉苏联,但却和苏联高层没有联系,所以,他来到延安请求周恩来给予帮助。
周恩来给了他一张自己的名片,让他拿着名片去莫斯科找中共代表王明,到时候他会鼎力协助的。

历史上能够拿到周恩来名片的人并不多。
后来,张冲就是凭着这张名片得到了王明的帮助,在王明的介绍下,张冲竟然得以和斯大林见面,二人长谈了几个小时。
张冲此行获得巨大成果,得到了苏联的大批援助,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支援中国力度最大的就是苏联,超过美国。
蒋介石也对张冲大为满意,将其升为中将,戴笠到死也就是个少将。
不过,张冲并不是蒋介石眼中最理想的属下,因为他反对蒋介石对中共的态度。以至于后来张冲在国民党内部处处受到排挤,心中非常抑郁。
1941年8月11日,因患恶性疟疾,不治身亡,年仅37岁!
中共高层领导纷纷发来唁电表示痛惜,周恩来亲自出席了张冲的追悼会,为国家失去如此一位栋梁之材深表惋惜。并赠送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