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随着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基本上宣告结束,在大陆的国民党军队,面对解放军摧枯拉朽般的横扫,无还手之力,整个大陆的解放已经是指日可待。
百万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冲破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随后解放军攻入南京,蒋介石的总统府之上升起了鲜红的旗帜。这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上的统治,已经正式宣告结束。毛主席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国民党残留在大陆的军队,根本无力抵抗解放军的猛烈攻势,一溃千里,全国解放的目标即将实现。
尽管形势一片大好,但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在解放全国的战斗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小的挫折。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就在1949年的金门登陆作战时,遭受了重大损失,登岛部队全军覆没。此后,由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主席调动南方部队北上支援朝鲜,所以只能暂时放弃了攻占金门的计划。
大家对于金门战役的失利非常熟悉,但还有另外一次登陆战,在金门战役之后的不到十天,同样也是三野的部队,于1949年11月3日发起了舟山群岛的登步岛作战,这次登陆作战同样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指战员能够灵活应对战场变化,后方及时派出支援。虽然最终未能登岛成功,但却全身而退,并且还俘获了大量敌军。为我军后来的抢滩夺岛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是我军沿海作战历史上的一次经典战例!
渡江战役之后,解放军高歌猛进,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只能撤往海上的岛屿,妄图继续负隅顽抗。当时国民党军队6万人盘踞在舟山群岛、大陈岛、一江山岛与海南岛等沿海各岛屿。因此解放军作战的主要任务,就是清除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军队,争取全国解放。
三野第七兵团的任务就是消灭浙江沿海尤其是舟山群岛国民党军队残余部队,登步岛就是舟山群岛中的战略要地,此战至关重要。
担任舟山群岛作战的主力是七兵团21军61师和22军,全部兵力合计11个步兵团4万余人。
而盘踞在舟山群岛的国民党军队残余有6万余人,合计4个军13个师。
解放军没有制空权与制海权,总兵力也不占优势,对于以陆军为主的解放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从整体的兵力对比就可以看出,我军处于劣势。
解放军是携胜利之威而来,是进攻一方;而国民党军队则是一路溃败,已经是心力憔悴,无心恋战。所以我们士气旺盛,并不是没有优势。
针对这种情况,三野制定了舟山群岛战役的大体方案,那就是由第22军军长孙继先全权指挥攻岛部队,先拿下舟山的外围,最后再全力攻击舟山本岛。这也是我军集中兵力解决敌人的思路。
这样的思路成效显著。在孙继先的指挥下,参战部队作战勇猛士气高昂,而被攻击岛屿的守军则一触即溃,在解放军的猛攻之下纷纷缴械投降。
我军气势如虹,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很多岛屿和阵地。
从8月18日发起进攻到10月18日,解放军就解放了大榭、金塘、虾峙、大小双山和桃花岛等十几个岛屿。
我军在10月5日占领金塘岛,对舟山本岛西侧形成了直接的威胁。蒋介石知道之后惊恐万分,匆忙带着蒋经国、桂永清等陆海空高级将领飞临舟山,亲自部署舟山群岛防守事务。
蒋介石把海军主力第一、第二舰队调到了舟山本岛,抢占制海权,对舟山群岛国民党守军提供海上支援。妄图长期负隅顽抗!
同时,蒋介石命令加紧扩建岱山机场,用于紧急起降轰炸机,其目的就是要牢牢掌握制空权。
尽管蒋介石亲临舟山群岛部署作战,但却不能挽回败局。在解放军的攻击下,很快就失去了桃花岛的控制权。
10月18日,61师登陆突击部队乘70艘船发起了桃花岛登陆作战,国民党守军望风而逃,形不成有效反击,到19日,守军全部投降,解放军只用了20小时,就占领了桃花岛。
桃花岛一战,61师歼灭国民党守军1300余人,战绩辉煌。
这几场夺岛之战的异常顺利,解放军信心大增,孙继先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距离桃花岛仅1.4公里之遥的登步岛。
登步岛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国共两军必争之地。
登步岛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双方都紧紧瞄上了它呢?
登步岛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处在桃花岛和舟山本岛之间,是舟山本岛的天然屏障,虽然面积约14平方公里,也就是一个小县城大小的地方。
如果守住了登步岛,国民党军队就可以依靠舟山群岛为大本营,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所以蒋介石必然死守登步岛。
因此,失去桃花岛之后,蒋介石把胡琏的第12兵团和67军紧急调到了舟山群岛,加强舟山本岛和登步岛的防御。
舟山群岛的国民党军队的兵力一下子由的6万人增到了9万人,这里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
丢掉桃花岛以后,在蒋介石的督促和调整下,221师在登步岛的三个制高点部署了重兵,有居高临下之势。
师长吴渊明亲率警卫连在岛上指挥作战。还在滩头做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准备可谓很充分。
为了加强滩头防御,舟山防卫司令官石觉还把第80军山炮配属给了221师配合防御。
登陆作战对火器装备和防御阵地有很高的要求在这方面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点在前段时间的金门战役中,也得到了实践的证明,因此国民党希望依靠这些优势装备击退解放军。
但是解放军的61师情况就不是那么理想了,因为此前他们在进攻各个岛屿的时候,船只已经是受到了很大损毁,并且部队也有不小的伤亡。
对于解放军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船只,因为国民党在开战之前就把沿海的各种船只全部摧毁,只有部分民船被隐藏起来,另外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也不能和国民党相提并论。
为了保障台湾的战略地位,美军支援了国民党大批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在岸基防御方面的武器,这些武器的摧毁力很强,对于只能乘坐木船的解放军来说,威胁非常巨大。
另外61师现在是孤军奋战,因为解放军目前并没有后续的部队可以跟进支援,但是国民党方面又在不停的增援登步岛,所以从整体局势上来看,61师所处的地位极为不利。
这种情况61师是非常清楚的,因此他们及时的报告给了孙继先军长,不过孙继先并没有打算停止进攻。
因为孙继先从此前的十几次登岛作战的情况来看,认为国民党已经是军心涣散,不可能形成有效的阻击,即便61师目前的处境不是非常理想,只要解放军发挥敢打敢拼的作风,攻下登步岛,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所以孙继先命令61时按照原计划对登步岛发起进攻,为了支援61师指挥部,还调拨了一批救生物资和一个山炮营。
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发起主动进攻,实际上这种决策并不理智,也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了隐患。归根结底和金门岛战役的情况一样,指挥官有了轻敌的心态。
61师的准备并不充分,并且兵力不足。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指挥部又下达了提前发起进攻的命令。
之所以要提前发动进攻,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气象部门的通知。根据天气预报,11月6日以后气候会有较大变化,对于渡海作战不利。所以指挥部命令61师于11月3日提前开始渡海作战。
但后来事实证明,这个天气预报并不准确,因此也给后来的登陆作战造成了很大阻碍。
61师登步岛作战部署是这样的,以181团作为留守,确保后方稳固;183团3营和2营一个连则布置在猫山渡口作为预备队;以182团全部和183团1营共4个营的兵力为主攻部队,由182团指挥;炮营的12门山炮则部署在桃花岛北侧作炮火支援。
11月3日下午4时30分,61师开始实施炮火打击,破坏敌人的防御阵地,为登陆作战拉开了序幕。
指挥部原计划定于11月3日晚上20点正式开始发起登陆作战,但是由于部分船只在调度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所以导致了行动被延误两小时。如此一来实际的进攻时间,就拖延到了晚上22:00。
而正是这延误的两个小时,导致部队错过了最佳的登陆时间,而恰在此时海上又起了大风,暴雨突然而至。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进行登陆作战,对我军十分不利。
不过61师的官兵依然勇猛异常,即便气候条件非常困难,但他们顶住压力,依靠顽强的毅力,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就登上了滩头阵地。随后与守岛的敌军展开了激烈交战,并且突破了敌军之地。
敌军的前沿阵地被突破之后,解放军一鼓作气向岛内发起猛烈冲击战斗,和之前一样进行的比较顺利,国民党军队在岛上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很快解放军占领了整个岛屿的2/3的区域。
国民党部队接连败退,最后退到岛屿的北部,依靠坚固的防御攻势继续顽抗。由于登陆部队没有携带用于攻坚的重型武器,所以与敌军形成了对峙。这也给了国民党部队短暂的喘息之机。
这个时候攻击部队,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只要等待后续部队跟是跟进,将敌人最后的阵地突破,整个战役就能胜利拿下。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后方却出现了突然状况,整个战局因此发生了扭转。就在第一梯队出发之后,海上的天气突然发生了转变,原先预计三天之后才会到来的风暴,在当天晚上没有预兆的情况下提前到来。
这种风暴超出了指挥部的预计,包括运送第二梯队的船队,都无法出海。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尴尬的局面,第一梯队已经占领了岛屿的大部分地区,就等后续部队携带重武器攻击敌人最后的阵地,但此时后续部队却无论如何也跟不上来了。
这种情况在前不久的金门岛战役当中也出现过,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导致金门岛登陆部队9000余战士全军覆没。
看到这种情况,最高指挥孙继先也开始着急了,一旦后续部队无法跟进,那么金门岛战役的悲剧很可能又要重演。
孙继先现在也无计可施,只能祈祷上天尽快地结束这场风暴。可惜老天爷这次没有站在孙继先的这一边,这场大风暴持续了一天一夜。
就在这个短暂的间隙里面,国民党舟山指挥部发掘了解放军方面出现重大问题,解放军的后续部队无法支援,登步岛的作战部队。
于是国民党立即派出大部队支援登步岛。国民党方面有大型的军舰,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勉强可以进行兵力运输,所以舟山群岛本部对登步岛进行了兵力支援。
同时,国民党军舰也通过舰炮对岛上的解放军进行炮轰支援国民党岛上守军。
在这种情况下登陆岛上的战局出现了转变,原本被动防守的国民党军开始占据主动,我解放军部队只能根据控制的阵地进行防御抵抗。
国民党军队在军舰和强力炮火的支援下迅速发起反攻,并攻占了解放军之前占领的张岗湾山等地,其后他们又开始重点进攻炮台山。
炮台山对于解放军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当时炮台山阵地处于解放军防线的中间薄弱地带一旦炮台山被攻陷,那么也就意味着解放军的阵线上将会打开一个缺口,两边的军队将被切断。
敌人的援军源源不断的登上登步岛,然后连续向炮台山发起5次大规模冲锋解放军寡不敌众,无奈之下只得撤出阵地。
随后国民党部队又对解放军占领了其他阵地,展开了猛烈攻击,敌军的炮火和飞机对我军阵地进行愈加猛烈的轰炸。
在登步岛上连续作战的解放军发挥了勇猛顽强的作风,坚守阵地接连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
但是在敌人优势火力的打击之下,第一梯队的解放军损失也非常严重,最要命的是,如果援军迟迟不能到达,那么登陆岛上的解放军很有可能陷入全军覆没的境地。
金门战役的惨痛教训就在眼前。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登步岛上的解放军已经非常疲惫,弹药也随时有可能耗尽。
第2天夜间气候条件开始好转,大风暴雨逐渐停息。桃花岛上的解放军61师开始调集船只登步岛支援。
61师181团派出了2000人的援军,开始登上登陆岛。援军抵达之后立即投入战斗,并向敌人发起攻击,并歼灭了敌人一个团的兵力。次日双方在岛上形成了僵持的局势。
在61师师长胡炜的率领下,解放军再次向张岗湾山和炮台山发起猛烈冲击,试图再次夺回阵地。
不过国民党方面也像发了疯似的向解放军发动攻击,双方以来我往战斗进行的非常惨烈,形势一直处于焦灼状态难分胜负。
但国民党方面占有更大的优势,因为他们的援军一直不断的这里增员天气好转之后,拥有更强运兵能力的国民党部队得到了极大支援。解放军方面却只有这2000援军在第1波攻击打完打过之后,后续就再无援兵跟进。
国民党部队的主官亲自站到第1线,带头冲锋与解放军直接对阵,国民党部队士气大涨给解放军阵地造成了巨大压力。
登步岛对于舟山本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蒋介石亲自向登步岛上的国民党官兵发急电。鼓励他们誓死抵抗,只要能将共军击退,就会有重金奖赏。
在蒋介石亲自鼓励之下,国民党军队也激发了作战潜力,拼命向解放军部队发起攻击,国民党海军军舰也从各个方向对解放军阵地实施炮击。
尽管解放军处于劣势地位,但毕竟是胜利之师,183团又是老部队具有优良的作战传统。因此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交锋,甚至数次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白刃战肉搏战。
此时61师师长胡炜已经看清了形势,我军后方已经不可能再有援军等,而敌人的优势正在增加我军的损失过于惨烈。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我军很有可能被敌人围歼,甚至连后撤的机会都没有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胡炜决定保存有生力量,避免部队全军覆没,应该寻找合适时机尽快撤退。
实际上胡炜要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当时从全国整体局面来看国民党军队败局以定,一触即溃。尽管我军处于不利地位,但战场形势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并且战士们的战斗激情非常高涨,此时宣布撤退有点不合时宜。前线正在战斗的战士们肯定也会不太理解。
不过作为一个指挥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力,胡炜师长已经看出危险所在,因此当机立断宣布当晚全体撤退。
撤退命令下达到各部队之后,胡炜又通过电台向指挥部作了具体报告。
这个命令是白天下来的,回复的时间是在夜间,因此解放军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撤退,在晚间进行,撤退有序进行,没有一点慌乱。
由于双方已经进行了数日的激烈战斗,因此每到晚上双方就自动达成默契,开始休战当然我军的夜战非常强悍,国军始终在夜间处于防守状态,极少主动发起攻击。
所以当我军开始撤退的时候,国军并不知情,只是派少量部队进行夜间防卫而已。
解放军的人数并不多,但是撤退却用了7、8个小时的时间,因为我们的船只非常少,根本没有办法一次性把这么多人运回去。
这个时候国军已经占有了压倒性优势,他们只需要等待明天天一亮继续发动猛烈攻击,有飞机和舰船的支援,陆地上的国民党部队自然会轻松许多,所以他们在夜间并没有任何动作。国民党海军在夜间也进入了休整状态,甚至没有出动舰艇进行巡逻,自然就没有发现我军的撤退行动。
在我军的撤退行动当中整个队伍行进有序,无一伤亡,并且还将在岛上抓获的俘虏一起带回。
因此在天亮之前,我军所有人员全部撤回桃花岛。
天亮之后,国民党海陆空军进入战斗状态,等待解放军发起攻击,此时的登步岛上已经见不到一个解放军的身影了。
国民党部队发现解放军趁夜撤退之后,立即向蒋介石报告喜讯,他们宣称自己勇猛作战,杀伤大量共军。共军无力抵抗,只得仓皇撤军。蒋介石闻听大喜,立即岛上作战官兵给予重金奖励。
此次登陆作战,解放军牺牲近400人,负伤上千人。但最终主力部队安全撤出,并且牺牲战友的遗骸也被全部带回。
国民党方面被我军击毙上千人,俘虏800余人,在我军撤回撤退时,带回了400余名俘虏,还有一半俘虏在登船时拼命逃窜,跳入大海。
战后,前线指挥部对此次作战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尽管主力部队基本撤回,我军损失也不算太大。但是并没有完成此前的作战计划,登步岛未能完全拿下。
主要的原因也是前沿指挥部犯了轻敌急躁的错误,这种情况和金门岛战役如出一辙。所幸在胡炜师长的指挥下,我军全部撤出,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惨剧再次发生。
此次作战之后,我军特别关注登陆作战前的敌情侦察和物资运输工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并且针对登陆作战进行了专门的演练。为后来解放沿海诸岛,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此,上级不但没有追究胡炜将军撤退的责任,还对其能够将部队安全撤回进行了奖励。
登步岛作战与金门岛战役所遭遇的意外情况类似,但是参加登步岛作战的指战员面对复杂情况能够灵活应对,在确认大局不利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合理指挥部队进行有序的撤退,保全了主力部队。
登步岛作战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受到的挫折吸取深刻教训,认识到了在登陆作战中,不能像在陆地上对战那样仅凭勇猛以及平面战术。海面上的后勤保障以及海军对地支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次作战中我军对天气情况突变的预估以及应对准备不足,后期又遭到国民党海军军舰的攻击,让我们认识到了在这些方面急需加强。
通过登步岛作战的深刻认识,后期我军专门针对登陆夺岛作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训练,在后来的沿海作战中取得了丰硕战果!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