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长鲸说房,获取最新资讯
【重要提醒】微信推荐机制调整,大家可能会收不到推送,别忘了给长鲸说房加上星标⭐哦!
最近几场直播,一直有人问这个问题:
26年之后,新出生人口少了,新入学人口也少了,学区房是不是就崩了啊。
之前我在视频里、文章里,也反复说过这个问题。现在,有一个现实案例,大家可以感受下。
按照网上统计数据,2023年2月1日至24日,德胜片区的成交量是72套,预计到月底,成交量80套问题不大。
德胜片区,是这两年受多校划片影响的重灾区。
随着大棒挥舞,德胜片区的房价起起伏伏,已经好几遍了。
最近三年,德胜片区学区房的价格变动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先是2020年4-6月份,731出台,大量家长集中杀入西城,德胜片区的房价也开始暴涨。
7月份开始,德胜房价暴跌,持续到11月。
随后,德胜片区学区房的成交量,开始大幅上涨;价格也随之上涨。2021年3-5月份,德胜学区房价格到达最高点,成交量同样达到高点。
2021年6月底、7月初,多校划片落地执行,德胜大量学生被调剂出区。于是,德胜学区房价格再度暴跌。
22年3-5月份,德胜区域的房价,再次开始修复上涨。
22年7月份,再次有大量学生被调剂,德胜房价再次下跌。
单纯看这个成交量,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我挑了几个不同时间德胜片区的成交量,做个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个时间段是2020年:
2020年11月,成交125套;
2020年12月,成交207套。
第二个时间段是2021年:
2021年1月,成交161套;
2021年2月,成交77套;
2021年3月,成交109套。
2021年8月,成交38套;
2021年9月,成交18套;
2021年10月,成交41套。
第三个时间段,2022年
2022年1月,成交59套;
2022年2月,成交24套;
2022年3月,成交61套;
2022年8月,成交39套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学区房也是,有人卖出,有人买入。
经历了21年7月、22年7月两次大规模的调剂后,有的家长依然义无反顾的买入德胜。
这些家长,显然不是因为人傻钱多,而是充分权衡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按照现在的政策,买了学区房,可能摇号被调剂;如果不买学区房,彻底就上不了这个学校。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区房是大部分中产家长们的信仰。
虽然学区房这玩意,跟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八竿子都打不着,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所谓学区房,没法提供个人发展的上限,但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下限。所以,对于很多家长来说,
学区房是刚需。
面临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其一,买学区房、落户要尽早。
举个例子,娃2021年入学,你2020年甚至2021年才买学区房。很有可能会被多校,划到别的学校去。相反,如果是2024年入学,你2020年就买了房,到了入学时候,即使多校划片,因为落户时间够早、买房时间够早,所以被调剂的概率自然会降低。虽然说划片跟买房、落户时间没关系,在没有公布摇号规则之前,谁清楚呢?
其二,评估网络的放大效应,谨慎选择。
我们看到网上有大量的被调剂、多校的信息,漫天遍野,似乎被调剂的人特别多。要知道,被调剂的更有发声的想法,希望改变现实。那些顺利入学,没被调剂的,绝大多数都不会跑到网上发声。被录取的占比99%,这些人里,在网上发声的可能1%都没有;被多校调剂的有1%,这批人里,基本全部都会发声。信息量严重不对等,很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似乎大量学生都被多校了。
其三,派位有规则,就近入学。
除非学位实在不足,多数派位都会在学区内解决。对某个学区,如果买房时间早、落户时间早,如果学位充足,派位时很大可能会被优先派到。这点跟那则段子有异曲同工之处:两人在森林里遇虎,一人赶紧取下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另一人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其四,入学高峰26年后结束。
按照北京新出生人口的数据,这一波的入学人口高峰,大致会持续到2025年左右,到了2026年,适龄入学儿童只有11万左右。那时,学位严重过剩,会有大量的学位空置、废弃。不仅不用多校划片,大概率又回到单校划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