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买房人彻底没脾气了


点击关注长鲸说房,获取最新资讯
【重要提醒】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大家可能会收不到推送,别忘了给长鲸说房加上星标⭐哦!
今天,各种利好股市的重磅措施一条条砸下来,把市场都砸懵了。看来,这是铁了心要砸出个牛市出来。
房产市场的重磅利好措施也已经一条条砸下来,估计也想着砸个牛市出来。只不过跟股市就一个大市场不同;房产市场又被切割成不同省份、不同城市。
股市的措施砸下来,马上落地,效果好也罢差也罢,立竿见影。
房产市场的措施砸下来,还得经过不同城市的关卡,层层通关。顾虑一多,心思一多,效果马上就大打折扣。
要是搁以前,都不用太早,比如21年,按照现在的放风吹号力度,大批买房人早就杀进楼市了。
如今北京楼市的买房人,颇有点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架势,光放音箱、吹号没用了,就等着北京的细则啥时候落地,才开始行动。
甚至有的人,即便在细则落地之后,依然无动于衷,原因很简单,买不动了。
最近跟一些粉丝沟通买房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现象:
大部分人对于未来比较悲观,对于楼市的态度趋向保守。
粉丝A,夫妻双方工作单位都不错,一个体制内,一个互联网大厂,兼顾了稳定收入与高收入。这种情况,适当加点杠杆,买到更合适的房子,完全没问题。要是放在21年,估计他们早就出手买了,目前处于万分纠结中。
粉丝B,攒了部分资金,原先准备继续买个小房子,纯粹投资。现在不想买了,并且把按揭贷款给提前还了。
粉丝C,贷款买了一套热点地段的次新房,如今感觉贷款有点压力,更主要的是对未来北京房产市场走向不确定,甚至动了念头,把次新房卖掉,大部分贷款还掉,用剩余资金,少量贷款买一套房子。
当然,也有例外的粉丝,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粉丝D,持续买买买,三年买了两套房,据说接下来还要继续买。
整体看下来,过去几年里,大家受的冲击还是蛮大的。很多人从心理上趋于保守,在制定买房策略时,也趋向保守。
这一点,就是我之前文章里反复说过的,普林斯顿教授布伦纳梅尔提出的疤痕效应。经历过大萧条的人在会更少参与冒险行为。
过去几年里,每个人都经受了大形势下不同的洗礼,心态也因此完全不同。
2023年,北京楼市的行情就像过山车一般刺激。
从冰冷到启动预热,从变暖到火热,从烈火烹油到树倒猢狲散,又从绝望谷底上演逆境大反转,戏路实在太多。
23年的1-8月,北京房产市场是最大的戏精。
22年12月之前,北京楼市妥妥的冷冻模式,冰封千里,市场冷清。一方面是成交数量比较少,大幅度低于2021年;另一方面是成交价也没有大的起伏,波澜不惊。
23年1月开始,楼市行情快速升温,成交量急剧增加,在3月份冲到峰顶,2.2万套,房价同样冲上峰顶。
23年4月,北京楼市一夜入冬,二手房成交量迅速下滑,楼市又开始变冷。
之后的5-7月,楼市进入漫长的冬天,成交量冰封,市场冰冻。
7月24日,再次对房地产定调: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化发生重大变化。随后几乎是一天一个文,一天一个件,喇叭吹的响,口号喊的快。
买房的人有点懵,卖房的人也有点懵。
人们对楼市的预期变化的太快,大起大落。
口罩三年,买房人的信心,早已被毒打的七零八落;买房人的购买力,也受到了严峻的冲击。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心要恢复,需要时间,需要实实在在的利好。
钱包要鼓起,需要时日,需要勤勤恳恳的拼搏。
现在,北京楼市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买房人受疫情冲击、钱包瘪了的矛盾,与房产预期走弱,信心滑落,房子卖不动的矛盾。
要想恢复信心,需要真金白银的砸利好,光靠喊口号是没用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