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长鲸说房,获取最新资讯
【重要提醒】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大家可能会收不到推送,别忘了给长鲸说房加上星标⭐哦!
2023年,北京楼市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山车行情,并且不止一次过山车。
其一、北京房价过山车,把卖房人、买房人都转蒙了。
上半年第一季度,房产市场行情火爆,尤其是2-3月份,成交量大增、成交价大涨。此前被压制的买房需求,一下子井喷释放。
结果,房价的上涨趋势和房子成交量,4月就开始熄火,并且市场变的越来越冷。
冰冻的市场行情,一直持续到8月。
到了9月,楼市新政发布,房产市场再次火爆,眼瞅着成交量大涨了两周,是的,你没看错,仅仅两周时间,然后成交量又再次下跌。
这一波行情,来得快,去的更快,房价都没来得及上涨。
从热火朝天,到一片冰冻,节奏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快得大家根本没反应过来。
买房人也好,卖房人也罢,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在市场上大干一场,该卖就卖、该换就换,结果被迎头一桶冰水浇下来:二手房挂牌量暴涨至将近17万套,二手房市场交易冰冻了。
10月份,高涨的二手房挂牌量,叠加成交量大跌,市场表现很一般,救市大利好,并没有表现出来。
11月份,二手房新增挂牌速度终于降下来了,库存开始慢慢消化。接下来11、12月,大致都是慢慢消化库存的阶段。
其二,楼市政策过山车,从卡的严严实实,到一放到底,再到挤牙膏淅淅沥沥。
1-2月份,那会的政策口径还是房山做试点,一点点试探,根本没有彻底放开的意思。
结果2-3月份北京房产市场行情火爆,一下子引发了担忧,试点直接取消。
到了4月10日,年内推进房山的消息,才在官网挂出来。
5月、6月、7月,随着市场冰冻,人们开始预期政策放松,这月盼下月,盼来又盼去,一直没落地。
7月24日,房地产大定调,对于房地产的口径出现了大转弯。
8月,广州、深圳开始吃螃蟹,放松调控。
9月1日,北京跟进,认房不认贷,彻底放开。谁也没想到,会出的这么果断、这么坚决、涉及面这么广。
9月25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9月26日,某个大中介官宣降低中介费。
10月31日,公积金认房不认贷。
11月,还会继续推出放松措施吗?
其三,认房不认贷效果大打折扣,距离人们的预期差距很大。
各类房产相关措施,需要调整,从无序中重建有序,让市场恢复到新的平衡点。
7月底,对于中国的房地产措施,下了一个结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供求关系,这是根本变量。
供求变了,此前所有相关的措施,都得重新审视,做出调整。
这两天,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的“第二支箭”,终于发了。新城控股、美的置业、卓越商管获得绿条,同时龙湖、金辉、华宇、新希望地产等几家民营房企债券发行项目,也在推进。这几家民营房地产开发商,终于上岸了。
此外,11月7日,央行、住建、金监总局、证监等四个部门,召开房地产座谈会,召集了万科、保利、华润、中海、龙湖和金地等房企。一方面是排摸房企融资需求,更重要的是释放维稳信号,稳预期稳信心稳楼市。
北京大概率还会继续发出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措施。
其四,北京的买房人、卖房人进退两难,很尴尬。
如今北京楼市的买房人,颇有点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架势,光放音箱、吹号没用了,就等着北京的细则啥时候落地,才开始行动。
整体看下来,过去几年里,大家受的冲击还是蛮大的。很多人从心理上趋于保守,在制定买房策略时,也趋向保守。
这一点,就是我之前文章里反复说过的,普林斯顿教授布伦纳梅尔提出的疤痕效应。经历过大萧条的人在会更少参与冒险行为。
过去几年里,每个人都经受了大形势下不同的洗礼,心态也因此完全不同。
人们对楼市的预期变化的太快,大起大落。
口罩三年,买房人的信心,早已被毒打的七零八落;买房人的购买力,也受到了严峻的冲击。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心要恢复,需要时间,需要实实在在的利好。
钱包要鼓起,需要时日,需要勤勤恳恳的拼搏。
现在,北京楼市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买房人受疫情冲击、钱包瘪了的矛盾,与房产预期走弱,信心滑落,房子卖不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