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我在公众号里发表了题为“阿富汗瓦罕公路连通中国仅剩最后10公里”的推文,真的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几天,阿富汗有关方面接连又给我发来很多新闻供我参考,同时新疆塔县的有关同志也跟我咨询和讨论这条道路的一些具体情况,因此,我决定把这条古代“丝绸之路”南道再做一次详细介绍,以感谢关心我,以及关心中、阿两国友谊深入发展交流的朋友们。
第一、正名:
1、从阿富汗伊斯卡西姆东侧的卡兹德赫(Kazidh)到中国南瓦根基达坂,总长里程为263公里,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的瓦罕县辖区,它不包括伊斯卡西姆。主要分三段:瓦罕河谷段、上部峡谷段和小帕米尔段。
2、瓦罕河谷段,河流名叫“喷赤河”。这里海拔2500-2900米,长度90公里,县治所在地是“汉杜德”;瓦罕古国的首府在喀拉潘贾,即帕米尔河与瓦罕河的汇流处,是瓦罕的主要聚居区。
3、从喀拉潘贾经萨尔哈德到小帕米的Langar高原段,即“上部峡谷段”,河流名叫“瓦罕河”。海拔从2900米上升到3900米左右,里程是105公里左右,为典型的高山峡谷路段,主要聚居区是著名的萨尔哈德河谷冲积平原,也就是大家经常叫的“瓦罕帕米尔”。
4、从Langar到南瓦根基达坂,全程70公里左右,海拔高度从3900米提升至5000米,属于高原路段。河流名称是“瓦赫达拉”,即喷赤河(阿姆河)的发源地。
(参见附图,方向是由西至东)
第二、阿富汗道路状况
1、瓦罕河谷路段,道路路基及桥梁已经建成通车,道路没有硬化、交通状况一般。
2、上部峡谷段,从喀拉潘贾到萨尔哈德段与瓦罕河谷路段道路状况基本情况差不多,但桥梁、排水和滑坡尚需治理,有交通危险。但萨尔哈德以上的路段就属于“半拉子”道路交通状况了,只有基本路基,个别桥梁修好,挡墙和滑坡没有任何处理,到处是洪水冲毁路段,属于高危险路段。
3、最后是小帕米尔高原路段,也是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所说的最后“10公里”路段。其实它远不止10公里,有70公里长,连接中国南瓦根基达坂的瓦赫达拉路段为50公路左右,路基根本就没有铺设,桥梁也没建设,短时间基本无法新建完成,但越野车可以在古道上行驶。也不是阿富汗媒体和我们国内媒体所宣传的那样,“一两个月就能联通”。
(阿富汗小帕米尔克族人)
第三,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孜人,即所谓“世界屋脊的囚徒”。此地游牧克族大致有三百人左右,他们原来是今天塔县塔合曼村迁徙过来的克族游牧人。今天他们主要依赖吉尔吉斯斯坦奥什的援助,但他们一直都不承认自己是阿富汗人,他们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跟我2016年在塔吉克斯坦的克孜勒拉波特乡所见到的克族人有点不同,尽管他们都同是阿克陶苏巴什和塔合曼迁徙而至的游牧人,但由于原苏联人洗脑,塔吉克斯坦一侧的克孜勒拉波特的柯尔克孜人远没有阿富汗这边的克族人具有淳朴的中国情;不过他们跟中国“排依克乡和达布达尔乡”的克族人都是亲戚。
(塔吉克斯坦克孜勒拉波特的克族人)
个人心愿,我们中国当局应该以“民间”方式开展与小帕米尔高原的联系,这样做其实是有利于两国的长远发展的,尤其有利于帕米尔高原全局的反恐、反毒和反极端主义。个中缘由,我就不在这里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