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不少,还是觉得累,这下被我破案了...



文 | 黛西

今天一起床,刷了下朋友圈,四处都是“放假一时爽,复工火葬场”的景象。
本来想着假期把《漫步华尔街》(2017年立的读书flag...)最后几章读完,结果被一个没有姓名和编号的病毒干趴下了,躺了整整七天。
在床上闲得难受,我听了张遇升医生的一个讲座。
我也没听说过这位医生,吸引我的是他的讲座主题:精力管理。
听到一半,我突然反应过来,我靠,这不就是养生么?我居然津津有味地听完了。
1
35岁后,明显感觉精力不如从前,身体特别容易疲劳。
其实,我的睡眠质量还不错,虽然入睡比较慢,但睡得效率非常高。
我一直用智能手表跟踪记录睡眠,给你们看看我最近一周的深睡眠时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3小时以上。

昨天白天睡多了,晚上失眠,后半夜才睡着,睡眠总时长只有6小时22分钟,也不耽误在睡着的时候“追赶”,深睡眠依然保持在3小时19分。

不太关注睡眠的姐妹们,可能不太了解“3小时深度睡眠”是什么概念,我给大伙解释下。
睡眠的好坏,不是看总共睡了几小时,质量才是王道,这个“质量”就是深度睡眠时间的长短。
“深度睡眠”是你睡着了以后,大脑不进行活动的深度休息,缓解一天的疲劳就指望它,通常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15-25%。
一般来说,二十几岁年轻人,每天晚上平均有2小时深度睡眠就不错了,年龄越大,深度睡眠越少。
我的深度睡眠占到了35-45%,不止是在中年人里,在全人类里都算睡得非常“有深度”的。

按理来说,我的精力应该很充沛,但事实好像不是这样。
上午还好,一到中午就昏沉沉的,下午干啥都打不起精神,午睡也不管用,身体就像一个充不上电的手机。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多睡”和“多动”上努力,效果有,但不持久,精神是一时的,疲劳是常态。
最近,我把这个案给破了——因为吃得不对。
2
怎么吃,是我一直以来的知识盲区。
之前写过35岁+身材管理,35岁+变美法则,都提到了“吃”,但都是一笔带过,因为我是真的不懂,没有太多可说的。
我对吃的态度就是,不忌口,不节食,吃自己爱吃的,认真吃正餐,少吃零食。
看上去还挺健康的哈?
但是,容易疲劳的原因,就藏在这几个看上去挺健康的饮食习惯上。
我工作的时候,比较容易进入心流状态,9点坐在电脑前,再一抬头就12点了,感觉不到时间在流淌,也不会想起来吃零食。
我习惯把正餐吃到饱,这样一来,两餐中间不吃零食,也不会饿到自己。
我一直觉得,“少吃零食”总不会错,无论对健康还是身材来说,并为自己的自律感到骄傲。
其实呢,如果正餐吃太饱,血液呼啦一下子跑去消化道,大脑中的血液量减少,人就容易觉得困。
更重要的是,正餐吃到饱,容易吃下大量碳水,正餐中的米饭面条之类的都是高碳水食物,碳水转化成糖,让你的血糖嗖嗖地升。
由于中间几小时没进食,下一顿正餐之前又会很饿,于是不知不觉又吃太饱,吃太多碳水。
你的血糖在一天里大起大落,像A股一样坐过山车,你的身体就会像股民一样感到疲惫。

3
很简单粗暴的一个方法是,变三餐为五餐。
正餐不要吃太多碳水,多吃优质蛋白和高纤维的食物,吃到七分饱就停下来,让血糖不要上升太快。
尤其是一些中式早餐,油条大饼煎饼果子啥的,都是深加工的精米精面,虽然确实很香,但是热量高营养低,偶尔吃一两次行了,别天天吃。
蛋糕就更不用说了,升糖指数高,营养热量比非常低,几乎都是碳水和糖。
但我喜欢甜食啊,有时候忍不住吃一大块蛋糕当早餐。
身体不喜欢,但嘴巴喜欢,我也没有其他太多爱好,如果连吃甜食都剥夺了,我会觉得生活特没劲。
于是我想了个办法,早饭想吃蛋糕的时候,把量减半,然后加上一片火腿,几个小番茄,水果。
▼ 队友看到我的蛋糕x火腿搭配震惊了

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加入,升糖指数就会被拉低,尤其是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是天然的升“糖缓释剂”。
这就是为啥土豆红薯也是高碳水食物,但里面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丰富,可以拉低升糖速度,比米饭面条大饼升糖慢很多。
正餐吃到七分饱,在两餐中间,也就是早餐和午餐中间、午餐和晚餐中间,各加一次零食加餐。
加餐可以吃点坚果啊,水果啊,酸奶,小番茄之类的,避免吃太多升糖快的碳水。
总之,让血糖尽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不要忽高忽低。
4
第二点是我队友提醒我的,补镁。
现代人重视补钙,钙片一把把地吃,还有维生素ABCDEFG,逮到就狂补。

镁呢,好像一直是个小透明。
如果你也吃膳食补充剂,你可以看看营养表,很可能没有镁的姓名。
其实,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很容易导致缺镁,咱们吃的食物都是被过度加工的,在加工过程中,镁都流失得七七八八了。
再加上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也会加速消耗镁。
身体缺镁,又会反过来增加压力激素分泌,让人感到焦虑,恶性循环。
但是,缺镁经常查不出来,因为它在血液中只占很小比例,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器官里,体检报告不会告诉你。
如果你经常无缘无故地头疼,疲劳,焦虑,明明累成狗了还很难入睡,明明睡很多还是觉得累,有可能是缺镁的症状。
尤其是很少吃坚果和蔬菜的人,更容易缺镁,我就是这样的人之一。
最近我尝试了下,头疼或感到疲劳的时候,补200-300毫克左右的镁,十次有八次会明显改善。(不排除安慰剂效应)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需要至少300毫克的镁,最好的方法就是天然食补。
坚果(杏仁芝麻南瓜子等),可可(可可含量高的黑巧克力),豆类(黄豆红豆黑豆等),粗粮(小米玉米荞麦面等),绿叶蔬菜(紫菜菠菜等),富含镁的水果(无花果牛油果香蕉等),都可以。
提醒下哈,如果一天里吃了大量富含镁的食物,就不要额外补了。
比如菠菜富含镁(大力水手吃菠菜不是没理由的),我队友有一次吃火锅涮了好多菠菜,那天又额外补了400毫克镁片,结果头晕了一整天。
啥都是这样,过犹不及。
5
第三点是,一定要多喝水,让身体充分“水化”。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在酷热的夏天,汗流浃背走在柏油路上,经常觉得腿沉,明明没走几步路,就感觉迈不动步了。
但是呢,好像在秋天冬天走相同的一段路,就不会觉得腿沉。
区别就是,你在太阳下面走,出了太多汗,身体里的水分流失,让你的身体处于缺水状态。
 
身体的70%都是水,你觉得累,有时候只是因为身体缺水,大脑抗议了。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补一大杯水,不然一晚上没喝水,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就容易累。
平时一定要喝足够的水,让身体充分水化。
怎么算“足够”?
我学了这么一个公式,用你的体重除以32,就是每天至少需要喝的水量。
比如我52公斤,52除以32,我每天应该喝1.6升水,300ml的玻璃杯就是5杯半。
如果总是忘了喝水,告诉你个充满玄学色彩的trick,在办公桌左手边放一个六分满的玻璃杯,一少了就要补到六分满,具体原理以后再和你们解释。
6
以前,我根本不屑于点开那种讲“怎么吃”的微信文章,今天居然自己写了一篇,怎么感觉有点显老。。。
不知不觉地,我们都站到了那个分水岭上——理想是“漫步华尔街”,现实是“被迫养生”。
人可以假装年轻,但没法假装健康,这就是中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的一年,和屏幕前30+40+的小姐姐们共勉。
晚安,早睡。
黛西
你可能还喜欢读
可以照抄的整理收纳,治愈到睁不开眼哎
“妈妈帮你存着”太过时了,娃的压岁钱可以这么安排
听了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的话,我整个人都好了
黛西专辑精选
01 卧底德国幼儿园    02 亲子共读和童书
03 玩具与桌游选择    04 家里蹲陪玩秘籍
05 孩子心里怎么想    07 养育小事与大事
07 金融女聊点财商    08 宇宙最端正启蒙
09 和你一起变更好    10 这是真实的德国
11 天秤女的收纳术    12 如果你想认识我
点赞“在看”,变更好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