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转型:剩余价值公式到资产负债表


范式转型:剩余价值公式到资产负债表
赵燕菁
2023年6月11日,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与《政治经济学报》共同主办的“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2023”在沈阳召开。本文为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的主题演讲内容。

我谈一个比较小众的话题。看看能不能从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公式W=c+v+m推导到资产负债表,然后再在会计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宏观分析框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公式:商品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现在很多人都想把马克思的框架与新古典经济学联系起来,我跟大家讲联系不上。因为剩余价值公式不是一个经济学的公式,而是一个会计学的恒等式。在会计学看来,任何商业模式都可以记录为收益减去成本等于剩余。马克思的创新之处在于把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照马克思的思路,收益也可以分为资本性收益和运营性收益、剩余也相应分为资本性剩余和运营性剩余。这样我们就可以分别得到两个公式:1)资本性收益-资本性支出(固定资本)=资本性剩余;2)运营性收益-运营性支出(可变资本)=运营性剩余。
这两个公式分别对应会计三大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收支平衡表,也叫利润表。和经济学里很多“人造”的变量(比如GDP、全要素、资本等)不同,会计学的微观基础直接建立在统计报表基础上。资产负债表的债务端,记录了钱从哪里来,由所有者权益项和负债项组成。资产端记录的是钱到哪里去,由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组成。显然,资产端和债务端一定要相等。这样我们就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公式转化为现代会计报表。不过大家知道,所有会计报表都是微观的。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宏观化,让抽象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得“可视化”。这首先要区分现代增长和传统增长。
两种增长类型的第一个差异,就是传统增长第一桶金靠的是过去剩余的积累,也就是要节衣缩食;现代增长的第一桶金则是来自于未来收益的贴现,无需压缩当前的消费。现代增长的速度为什么变得非常快,这是因为传统增长的积累强度是有上限的,你再压缩消费也不能不吃不喝。现代增长强度则是没有上限的,只要你有足够的信用,就能把未来收益贴现过来。现代增长和传统增长第二个不同,就是现代增长使用的是信用货币,而传统增长使用的是实物货币。实物货币实际上就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商品,比如,早期的贝壳、盐,以及后来的贵金属;信用货币则是被普遍接受、有足值抵押的银行债务。
把资本形成和货币生成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我们就可以将微观会计报表转变为宏观会计报表。首先,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就是债务端的所有者权益项。现代增长里,所有者权益是利润表中未来利润项通过资本市场估值获得,包括股票、国债等标准证券和土地等非标准证券。然后,通过抵押所有者权益在银行创造负债,将非标的所有者权益转换为标准货币。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货币是预先给定的,而在会计框架,货币则是资产表负债里“负债项”内生的。这样我们就把微观的会计报表转化为宏观的经济分析工具。严格讲,大部分增长模型都不能内生货币。而不能内生货币的增长理论都算不上完整的宏观模型。

在宏观会计为基础的这个增长模型中,我们可以找到所有的宏观经济变量。比如投资,实际上是创造资产负债表的过程;消费是维持利润表的过程,两个报表分别刻画了投资和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宏观会计框架里,你就可以发现萨伊定理所说的“供给创造需求”其实并不严谨。更准确地讲,是为了形成“供给”而产生的借贷,才真正创造了需求。很简单,代表“需求”的利润表的“收入项”等于资产负债表“负债项”所创造的货币总量。“负债”越多,货币越多,需求就越多。当你消灭了“负债”,你同时也消灭了“需求”。
再比如潜在增长率在经济学里是一个说不清的变量,但在资产负债表里就会发现,资产端和债务并不总是刚好相等。资产负债表的大小是由较小的一侧决定。这较小的一侧,就是增长的瓶颈或短板。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所谓的潜在增长率。资产端相当于实体经济,债务端相当于虚拟经济。如果资产端不足,债务端过剩,你就必须创造实体经济才能释放经济潜力,反之,你就要增加债务端才能实现资产负债表扩张。而经济增长在会计框架里,就是资产负债表扩张。
二十大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将这一句话进一步解释为“忽视甚至打压虚拟经济”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目前制约中国经济短板的是债务端,也就是虚拟经济,当前经济的下滑,根源就在于房地产崩盘导致债务端的急剧萎缩。理论界必须澄清对虚拟经济的歧视甚至丑化,资本野蛮扩张必须纠正,但这并不是资本无序扩张,更不应该被压制。没有资本的超常扩张,中国经济很难走出此次经济下滑。
传统增长理论中,货币在宏观经济中常被认为是“中性的”,货币的创造对增长没有本质影响。但在宏观会计框架里,货币相当于经济的“气候”,货币减少,气候变冷,什么植物(企业)都活不下去。相反,如果你的货币充足,经济“气候”温暖,企业就会枝繁叶茂。而货币在现代增长里就是由“负债”创造出来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主张救房地产、救债务,因为中国经济的货币就是以房地产抵押负债的途径,从债务端创造出来的。救房地产就是救负债;救负债就是救货币,救货币就是救消费。只要债务端(资本)不萎缩,资产端(劳动)的就业就可以保住。
在经济学中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可以用资产端和债务端分别代表。资产端等于债务端意味着劳动和资本存在着“镜像”关系——劳动过剩必定是因为资本不足,资本过剩也必定是劳动不足。资本端和劳动端不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通过贸易互相“借用”对方的资产剩余或债务剩余从而实现两个资产负债表的最大化,这就是国际贸易乃至全球化的基础。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也可以用这个框架来解释。全球化时代,中国有最廉价的劳动力,负责资产端;美国有最廉价的资本,负责债务端。中美脱钩,中国劳动找不到资本就会过剩,经济就会通过工人失业、企业倒闭来恢复资产负债相等;美国资本找不到劳动也会过剩,经济就会体现为通货膨胀来恢复资产负债表两端相等。
所有现代增长必定是债务端增长,创造债务的能力决定了一个经济增长所能达到的边界。在债务端,负债能力取决于信用。信用就是预期净收益的估值,其大小取决于潜在净收益贴现的倍数,泡沫就是贴现倍数。信用越好,贴现倍数越大,资本越便宜。当然倍数越大,估值越高,违约风险越大,经济越容易出现危机。只有在新的框架里,才能理解债务和泡沫的两面性,才能深刻理解债务在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功能。
只有新的范式能取代旧的范式。新古典经济学多年来批而不倒,就是他是一个成熟的范式,仅仅指出新古典的问题,并不足以打倒新古典。替代新古典的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范式,剩余价值公式提供了一个基石。“供给-需求均衡”到“资产-负债恒等”是一个范式的切换。将宏观经济学重新建立在微观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就能反映所有微观经济运行对宏观的影响。我所做的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我猜想借助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公式,也许有助于我们建立起一套中国式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存量规划前沿 
Now is the Beginning
作为专业从业者讨论的平台,
分享解读城市政策、前沿思想与案例。
【厦大规划院城市更新协同创新中心】
【海峡城市杂志】
每周一固定更新
时不时热点更新
- 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