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房地产触发系统性风险
赵燕菁
第一,断贷影响规模可控,但需要警惕出现链式反应。目前来看这次断贷事件规模可控,但是不能小看这件事,因为这有可能是房地产向系统性风险演化的一个阶段。如果放任断贷事件形成链式反应,其经济乃至政治后果可能会远远超出现在的规模和影响。要在青萍之末,微澜之间辨识潜在的危机。只有见微知著,才敢果断出手。也只有霹雳行动,才能防止危机扩散。而且出手越早,代价越小,效果越好。
第二,地产下行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需要警惕。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出口形势出乎意料的高增长表明,美国的制裁、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对中国经济冲击有限,同时也进一步坐实了房地产行业才是拖累整个经济的根本原因。房地产的影响之所以一定会是全局性的,乃是为房地产深度影响中国金融,这使得那些和房地产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业也受到广泛的冲击。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判断,只要房地产行业看不到底部,整个经济就看不到底部。认为中国经济下半年就能触底反弹的观点,可能言之过早。
第三,住房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保障房。“房住不炒”提了多年,之所以效果不彰,是因为执行出了问题。以打压房价为核心的住房政策也许能抑制“炒”,但不能解决“住”。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当前的房价下跌,不仅没有大规模解决“住”的问题,反而导致需求下滑,市场不振。实践表明,解决“住”的唯一办法是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将打压房价等同于“房住不炒”,只会导致诸如断贷、土地流拍等问题不断出现。想要避免大规模烂尾楼,房价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上涨预期,只要价格恢复上涨,现在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很多问题或许都能解决。那些认为价格上涨就是“前功尽弃”的判断不仅错误,而且危险。一句话,“住”和“炒”一定要分开,否则任何政策都一定是顾此失彼,首鼠两端。
第四,住房不仅仅是商品,更是金融产品。打压房价、限价、限购、限贷,这样一些政策都是对“房住不炒”的错误理解。如果把“房住不炒”等价于抑制房价上涨,会产生很多问题。中国的住房制度演进多年,已经是一个深度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就必须用金融市场的管理办法。金融产品和普通商品的一大不同,就是价格上涨,需求越多,价格下降,需求反而萎缩。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不能把商品房当成普通商品那样管理。恢复资产价格上涨预期不仅不是什么“前功尽弃”,而是必须的“纠偏”,因为打压房价的政策不仅没有什么“功”,其本身就是当前房地产危机之源!
第五,促进房地产行业恢复,需要放开需求,减少供给。当前恢复经济的关键,就是尽快恢复房地产资产的流动性。这要求不动产在市场上要从目前的“供大于求”恢复到以前的“供不应求”。除了放开前一阶段出台的一系列需求限制外,还需要大规模减少供给,特别是限制新增土地进入市场,必要时,政府甚至要回购已经投入市场的土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购房者信心,尽快把存量住房出清。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因为只有出清,银行资产负债表才能修复、开发商才能有序退出,地方政府才能完成从土地金融(卖地融资)向土地财政(增加税收)的转型。如果没有外部财政支持,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暂时的财务困难就一定会加大土地供给,房地产市场就会更加难以出清,从而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也正因如此,在解决地方财务危机方面,中央财政和金融,要扮演“主要救火队”的角色。政策制定也要用“去化周期”取代“房价”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
第六,政府是解决本次断贷问题的关键所在。纷繁乱象,一定要抓住最紧迫的问题。追究责任是必要的,但在当下危机之中却不是最主要的。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如同车祸现场,问题已经爆发了,当前最优先的是“先救人”,要在一片“血肉模糊”现场中找到最主要的“出血点”。追究事故责任是以后的事。目前出现的断贷问题,实际上是开发商、银行、购房者构成的三角债,单从哪一方下手都难以拆解债务循环,这就需要作为第四方的政府,在解决本次断贷问题中扮演“过桥”的角色。由于之前的棚改、旧村旧城改造释出的大量土地,已经透支了地方政府的财务腾挪空间,地方政府在解决断贷问题上,难有太大作为,而中央政府相比负债比地方政府低,货币、国债等金融工具也远远多过地方政府,因此,尽管中央政府并不是这场车祸的直接肇事者,中央政府也必须在化解房地产危机中扮演更主要的角色。比如,中央政府可以发行特别国债接手烂尾楼项目并将其转化为共有产权。一旦房价恢复上涨预期,政府救市的资金最终就能够收回。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救市需要的资金并不是很大,但如果任由事态蔓延,需要的资金就可能急剧放大。此时,中央政府应该当机立断,果断出手,不给断贷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的机会。
2022-7-20
中国财富管理50 人论坛《当前房地产市场热点问题研讨:风险研判与政策应对》发言要点
存量规划前沿
Now is the Beginning
作为专业从业者讨论的平台,
分享解读城市政策、前沿思想与案例。
【厦大规划院城市更新协同创新中心公众号】
【海峡城市杂志公众号】
每周一固定更新
时不时热点更新
- 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