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疯了,最后的遮羞布,扯掉了



文 | 猫妹 · 原创

广州楼市,疯狂上大分了,打响一线城市松绑政策第一枪。
新政四大看点,几乎一撸到底:
1、120平方米以上取消限购
2、名下房源,只要已出租/挂售,就核减家庭住房套数
3、允许双证/多证合一
4、公寓等商用物业不再限制转售对象
可见,城市之间的抢钱大战已经穷途末路了。
广州提前放开限购,进一步虹吸全国购买力。
毕竟留住房子,就是留住了钱跟人。
广州120平米以上的房子,起步价一般都是700W以上。富人的消费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彻底打破城市地域间资金流动的壁垒。
广州新政针对的目标非常明确——有钱人,毕竟,穷鬼已经完全吸不动了。
这种挤牙膏式的政策,是对市场的一次探底。高层既希望楼市回暖,又不希望楼市过热。
买房这件事,穷人懒得关心,富人懒得操心。
中产的标配:股票、房产、信托及私募,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2023年的投资市场中,是全面比烂的一年,大家都在比亏了多少,而不是挣了多少。
至此,只有中产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房地产真的要彻底的放开了吗?
1月26日,住建部: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原文是: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地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各地城市将被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目前,二三线城市已经全面放开,这些话明显是针对一线城市。
一觉醒来,广州楼市全面放开限购。
显然,这步棋是经过紧密部署的,先刺激楼市有购买能力群体的信心。
没放开120平及之下房源的限购,一方面说明穷人坑不起,另一方面说明步子不敢迈得太大。
理论上讲,资产买涨不买跌。
涨价的资产,无论多高都有人买;跌价的资产,无论多低都遭人嫌。
“嫌贫爱富”,是人性使然。
先让有钱人把资金释放出来,只要钱流进市场,那么跟房子有关联的一切都会受益,最终,消费会形成一个雪球滚动起来,也会带动穷人消费。
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刺激的动。如果反响不好,政策还会再探下限。
除了降价,楼市彻底摊牌了,不装了。
当然,一线楼市松绑政策还会继续上演。
有钱人又不是没有脑子,楼市仍在下行阶段,下跌的资产不如不买,等一等再来抄底,岂不更好。
如果不能正视楼市的根源问题,只是打补丁,越补,漏洞只会越大。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信心,如何让老百姓对楼市充满信心,对未来的收入充满信心。
安居才能乐业,敢消费,才敢买房。
如果幸福只是靠砖头、钢筋、混凝土堆彻起来,那还不如流浪街头,至少那样还自由。
一线城市松一松,有钱人就会趋之若鹜前来抄底吗?
我看未必,这或许只是一线城市一贯的傲慢与偏见。
我们向往一线城市,是因为那里遍地都是能捡的黄金,就是能多赚钱。
面对一线城市楼市的镰刀霍霍,普通人摸摸口袋里的碎银,就明白不买立省100%的道理。
目前的新政,小步慢跑,纯粹就是皇帝的新衣,假装穿着衣服,实际上已经赤裸,或许也是为了守住一线城市最后的尊严。
毕竟,市场一旦下跌,投资房产的人,终日是无尽的痛苦和悔恨。
同时还抛出一个核心问题,二三线城市的存量房怎么办?
一线城市还有政策底牌可出,二三线城市几乎没有什么政策可用,近乎裸泳,等待这些房子的,可能是暴跌了。
地产逻辑: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人口:2023年出生人口902w,创历史新低;
金融:1月25日,金管局: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房地产。
懂的都懂,楼市能出的牌都出了,但以价换量的效果并不顺畅。
去年的楼市、股市,算是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上了一课,有的甚至现在还在填坑。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独善其身很难的,每个人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买单。
最终,大类资产价格的崩塌会渗透到经济的每一个角落。
事实上,房产哪怕是一线城市房产,除了心理惯性仍在,真实的性价比已经很低了。
黄金、海外市场ETF等资产,对富人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前楼市的观念还停留在那个一房难求的时代:
把限购当作调控手段,把放开限购当作刺激手段。
时代变了,手段也变了。
那个放开限购就疯抢的时代,或许一去不返了。
房产的价值来自稀缺性,但脱离购买力谈稀缺就是白搭。
没钱,买个锤子?
现在的富人,根本就不缺房子。谁会来当接盘侠呢?
对于富人,他们只缺两个东西:
一是权,二是年轻人的血。
毕竟,不能一直这么割下去,不然钱没了,年轻人也可能没了。
至于现在,护住钱袋子,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对于普通人而言,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切记:千万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