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贾玲减肥的前后对比照片刷屏了。
贾玲减了足足一百斤肉,太励志了。这是我看过的名人减肥最成功的一个案例。
相关专家赶忙科普,说一下子减肥过猛不可取。我心想,专家这是过虑了,一般人做不到这个毅力,我去年办的健身年卡到现在也没去几次。
没去健身房,我倒也减肥了。
没什么妙招,是炒股炒的吃不下饭。去年的大A可是太能让人减肥了。
一边是连续的每天四五千只股票待涨,一边是“环中国牛市”,把多少股民整抑郁了。
元旦之后的地狱级行情,收完盘之后,看着下跌的数字都跌到没感觉了,真是跌麻了。茶饭不思、睡也睡不着。
都已经跌到历史大底的情况下,还能不管什么板块都天天暴跌的行情实在让人是受不了。我这种专业干了这么多年的都这样,就不要想千千万万的散户了,相信心情只会比我更糟糕。
我一月份瘦了好几斤,除了俩硕大的黑眼眶,我什么都没得到。
好在是年前出了大消息,暴力反弹几天,否则这个年都过不好。
这两天电影这么火,对电影相关的股票构成利好吗?
这就得先研究研究春节档的情况了。
简单看了几份研报,发现近十年春节档票房是越来越重要了。从7.8亿元提升到62.1亿元,增速挺快的。
春节档票房有几个特点:
1、类型上看,喜剧和大制作商业片成为主流,三四线市场成为关键。
这个很好理解,大城市的打工人都回老家了,原来过年就是吃吃喝喝,现在生活方式升级,都想一家人看看电影热闹热闹,这时候喜剧片、大制作就容易受欢迎。
这就形成一个小结论:
院线类的公司,在三四线布局多的,喜剧片和大制作排片多的受益。
2、票房上看,头部效应明显。
现在观众都用脚投票,像前几年的好电影《你好,李焕英》、《战狼》等,大家都恨不得再刷一遍,而烂片也会遭到观众的强烈抵制。这导致档内电影票房两极分化的情形,倒逼行业持续输出更多的优质内容。比如你可以观察观察,春节档TOP5电影平均豆瓣评分从2018年的6.18提升至2023年的7.24,影片质量显著提升。
我统计了一下历年春节档内票房排名前二占总票房的比例,能够看出春节档的头部效应明显,而且后排影片的份额被严重压缩,这次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就基本霸占了排片,后面的电影想被排片,院线也不给机会了。
毕竟黄金假期,院线肯定要收益最大化,不再给后排选手任何机会了。
这就可以形成第二个小结论:
在春节档越来越卷的情况下,能产出优质内容的强势的出品方龙头将赢家通吃。
那今年春节档会不会突破前高呢?
今年看电影的人虽然虽然多,但是有个问题,因为不是大制作,还有消费乏力的原因,票价高不起来。
本次春节档没啥能卖高价的科幻大片,再加上现在票价太高的话老百姓也不接受,所以平均票价也就52块,假设总观影人次同比增长5%,那就能达到1.35亿,好的情况下再结合目前的春节档票房表现,简单按一按计算器,今年春节档总的理想票房大概70亿元,比去年也就增长不到十个点,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夸张。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贾玲北漂的时候最喜欢听的故事:
一群小青蛙爬铁塔,爬着爬着就有青蛙质疑说:傻不傻,为什么要爬?于是,大家停下来,开始嘲笑爬铁塔的想法。
只有一只小青蛙一直爬一直爬,终于爬到了塔顶。
大家问那只小青蛙:你怎么做到的?
结果却发现那只小青蛙是聋子,没听到大家的议论。
那时候,贾玲常常窝在出租屋里趴着活儿。
她告诉姐姐贾丹:“我很想爬到塔顶,是想看看上面的风景如何。”
姐姐问她:“为什么要上去,你不寂寞吗?”
贾玲说:“姐,你不懂。”
我想起一个类似的回答。
还记得在千股跌停的那天,我上午去开了会,晚上从第一财经下了节目,晚上十点打开后台,又有很多留言在嘲笑我对于2800点就是A股本轮底部的判断。
“为什么要等一个牛市呢?已经跌了三年了,A股永远不会有牛市了。”
“你不懂。”
我这么回答道。
周内:每日解读,独家视角看大盘
周六:要闻精选,纵览国内外大事
周日:每周策略,周一开盘前必读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