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范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8月10日,央行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了大量与一季度不同的信息。
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央妈眼中的世界和宏观经济必然会对其政策制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从央行的视角去感知和审视当前的经济形势。
1
报告指出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全球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等,更加严峻复杂。
相比一季度报告,央行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现”升级为“部分经济体存在‘硬着陆’风险”,对外部经济形势的预期更加悲观。
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央行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叠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能源粮食危机等影响。
内部环境,央行此次表述为“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这跟7月底政治局会议中没提具体增长数字目标,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一致。
一季度报告央行重点关注的是接触型消费转弱、企业减产停产、物流供应链不畅三大问题,而此次重点提及:“国内消费恢复面临居民收入不振、资产负债表受损和消费场景受限等挑战,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服务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
2
报告对通胀的判断讲的比较多,也是焦点和重要看点。
国际方面,央行判断:“高通胀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本轮全球通胀走高的粘性和持续时间可能比以往更加严峻”。
重申了地缘政治冲击、供应链受阻等短期因素的影响,新增“全球一体化、人口红利”等中长期因素的作用。
央行提到,疫情前全球经济“三低一高”即“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高债务”的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我之前在文章里也讲到全球进入高成本时代。
本世纪前二十年对平抑通胀发挥重要作用的全球一体化、劳动力供给充裕等红利已发生逆转,叠加当前能源转型和产业链重构成本上升,所以通胀不会是短期一时的问题。
这几年,各国都在不断强调产业链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很明显全球化在一段时期内发生了逆转,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本身会加快效率,但相反必然带来成本的上升,而且短期内包括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等没有缓和迹象。
国内方面,不同于此前的通胀“温和抬升”,二季度报告,重申输入型通胀的同时,明确指出“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下半年CPI中枢上移、个别月份可能阶段性破“3”。
分析了下半年结构性通胀的三项成因,猪周期、能源价格、消费复苏。
知识点:报告说“目前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启,可能拉动CPI食品分项涨幅走高”,这是央妈说猪周期已开启,所以,重要会议、关键部门的报告理解透了都是财富。
3
关于货币政策基调,新增“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不超发货币”的表述,这和政治局会议“保持战略定力”的要求一脉相承。
从报告表述看,央行对通胀形势的判断类似2019年下半年,表示宽松政策不会贸然退出,但不搞大水漫灌是底线。
同时,在外围主要经济体政策收紧外溢风险下,国内货币政策也难有进一步放松空间,也就是流动性充裕,下半年降息降准的空间和概率都不大,保持现状是最大概率。
信贷政策方面,首次提出结构性政策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明确“稳信用”要以“总量稳、结构优”为目标;新增了“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
要明白钱主要会往哪儿流:基建投资、绿色低碳、高端制造业。
4
几个关键词:物价和就业;粮食和能源;房价和汇率
央行指出,
将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还是之前说过的,上半年政策基本已经应出尽出,尽量提前,下半年关键在贯彻实施。
稳就业,稳物价就是稳民生,是重中之重。
央行表示,将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做好妥善应对,保持物价水平。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粮食、能源是根基,一刻也不能放松。
汇率方面,央行表示将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影响,继续坚持底线思维,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大体一季度一致,房住不炒不变,经济转型很痛苦,但不能溜达一圈又回到老路上,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新增了政治局会议要求的“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稳房产主要是兜底民生,保项目,保交楼。
【米筐不动产】视频号开通啦!
▼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不动产▼
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
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