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的确定是不确定





1
开头我想以2024米宅破竹跨年演讲中米公子提出的一个思考做个引子:
当下我们是要100万变成200万,还是100万变成120万,还是先守住100万。
这的确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好好想一想的。
因为预期决定你的动作,动作决定你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来说,2023年可能是药物反而让疾病恶化的又一年。
我们当然都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明年为更好,未来会更好。
但毕竟从出口,到地产,到股市,到产能过剩,到消费等这些冰冷的数据;
从企业家的躺平,到中产的煎熬,再到基层百姓的境遇,又让我们似乎没有过多乐观的支撑。
23年全年经济目标5%完成已是既定事实,但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出现很大的“温差”。
老是被提及需求不足,预期偏弱这些词。
何为需求不足?我的理解就是大部分的人口袋干瘪!
何为预期偏弱?我的理解就是信心不足,甚至信任危机!
就像我标题写的那样,可能2024年最大的确定就是不确定。
我们正处在极不确定的时期,这种不确定并不是一种短期行为。
不止我们,全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会被各种不确定所笼罩。
把当下想好了,比我们当下想如何赚钱更重要。
我试着从一些视角去聊一聊当下的种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示。
2
百年变局、双循环这些词刚提出来的时候,可能有不少人跟我一样感觉莫衷一是。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幕徐徐展开,很多人似乎不再怀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已置身其中。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短期中美之间缓和也好,紧张也罢,竞争和博弈是战略性的,是不可调和。
只有重新完成全球资产和资源的重新分配,秩序的重新协定,全球经济才能重新启航。
这几年,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过去中国式的创富叙事已经接近尾声。
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互联网信息化的四股浪潮或衰竭,或转向,或转入峡谷地带。
仔细想想,我们当下所感受到的撕裂和痛苦,几乎都跟这几股力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我们所经历的各种动荡,房子、股市、汇市、就业、出口……也都是这些浪潮变动泛起的涟漪。
而且你会发现,曾经被这些浪潮托举得越高那群人,当下感受到的痛苦就越深。
如果把我们个人看作一项资产的话,那时代大盘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Beta,不管是时代红利还是时代冲击。
3
我说被上一波浪潮举得越高的人,当下痛苦越深,因为有一些人被“洪流”推到了他们不该有的高度。
无论承不承认,喜不喜欢,房地产都是中国经济重要的一环,房地产毫无疑问依然会是24年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迟早会发生。
之前我们无法确定的仅是何时发生,以何种规模发生。
在这个周期里,房地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属于它的高光时代落幕了,这是相对确定的。
地产依然会是支柱产业,但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房地产业应该会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
你如果还固守在房产,甚至幻想回到那个疯狂的的时代,那......
现在一线还没有完全放开,2024年一线的完全放开,是完全可以期待。但这点我和大渔老师讲的观点一致:放开一线不能救楼市,房地产也无法实现行业出清。
她甚至在刚刚结束的年终演讲中做了个比喻:
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围城里面的人躺平了,如果围城外面的人冲进来,围城里面的人可能就被激活了。
但结果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一线可能不会起到带头示范效应,反而会对其他城市形成虹吸效应。
这是周期问题,万物皆有周期,经济有经济的周期,房子有房子的周期。
4
说完房子再说说债务吧,这点我之前不管是直播还是文章中都反复强调过:
债务可能是悬在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最大的不确定。
米公子也给大家讲:债务问题才是2024年最重要的问题。
确实,债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看看灯塔美国极速膨胀的负债就知道了。
就像我上面说的一样,经济规律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知道它有问题,但无法准确预测它何时爆发,以多大规模爆发。
我们地方ZF、房地产的主要任务可能都是化债,债务是刚性的。
不能继续向上的时候,债务就显得格外刺眼,可能未来几年债务会成为不少公司,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同样我们也要相信,我们是有空间、有能力打破这个平衡,为经济冲出一个突破口的。
所以我同意吴小平老师说的:化债成功的中国,仍有增长故事。
但某种程度上23年的政策来的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
“没必要死守3%的财政赤字率界限”,这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
你不能长了双40的脚,非要穿一双38码的鞋子。
很高兴看到23年我们发了万亿特别国债,但这还不够。
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空间也有必要进一步放松,但应该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先导。
降息无论对股市、房市、债市、地方政府化债都有积极作用。
你搞个存款降息,甚至降准根本不解渴,甚至是贻误了战机。
24年应继续扩大财政赤字,加大国债发行量,为广义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充分资金,扭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
5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好长期、持久战的准备。
这两年,我发现很多人不再相信太大的饼,不再关心太远的事,更多的关注于当下、短期和眼前。
这就是预期的改变,就像对于房子的预期一样,预期一旦变了就很难迅速扭转。
11月份,网约车司机数量超过600万人,人数较2020年翻了2.5倍;
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83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万,平均竞争报录比为71.57:1,创历史新高;
......
中年男人,甚至是中年人想躺都躺不平,可以说都在蠕动。
作为个人那还得努力向上爬,向远看,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之前说过,我们要学着与时代和解,与社会和解,与自己和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
具体到投资,如果你还是困守在当下的认知,那我劝你就存在银行里。
但如果你还想再挣扎一下,那就必须改变现有的认知,必须要有配置概念,把眼光放得开一点,在全球寻求稀缺性资产。
吴小平在我们年会上说,高息资产逐渐走向消亡,是我们底层交易的资产消失了。
但老大老二打架,周围的邻居可是一个个得吃得喝,包括一些产业链转移国家,比如墨西哥、越南、日本都是受益者。
墨西哥离我们投资稍远,但越南、日本我们还是相对触手可及的,换个鱼塘去钓鱼,等这边鱼足够多了再加大配置。
最后引用米公子一句话:
2023,是各位回望思想、梳理思考至关重要的一年。
2024,是调整坐标、调整策略至关重要的一年。
我们的年会结束了,错过了直播的朋友,别再错过回放了。
扫码添加客服,限时免费领取2024跨年演讲直播回放,限量100份!领完即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