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类专业毕业后,真实的去向和薪资情况:江苏双非一本,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宿舍6人,毕业4年后现状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毕业后的去向、薪资和工作环境,却有点一言难尽。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期分享人,2019年毕业于江苏一所双非一本,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宿舍共6人。
    室友A,老家河南,家住在无锡,成绩最好、也最努力的一个。大三春招时,拿到了上海和南通造船厂的offer。当时觉得上海的压力太大,所以去了南通。但没从事船舶结构设计,而是干起了软件优化和开发,月薪四、五千。公司位置偏、要啥没啥,平时生活很枯燥,办公室、宿舍两点一线。现在,已经厌倦了船厂的生活,想去大城市闯一下。所以,一直在自学编程,希望能去上海,找一份程序员的工作。
    室友B,扬州人,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学习也还不错。大四时,跟女朋友一起考研大连理工,但是女朋友成功上岸,他复试被淘汰了。不过好在,调剂到了大连海事。虽然不在一个大学,但两所学校离得非常近。今年研究生毕业,成功考进了上海的一家船舶研究所,初始年薪15万左右。女朋友没考上,最后签到了一汽。毕业后,两人的距离反而远了很多。
    室友C,连云港人,非常潇洒随性,大三没参加春招,考研复习也一直吊儿郎当,经常睡到中午才起床。考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再玩三年。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报了本校,由于船舶专业的特殊性,以极低的分数上岸了。读研时,对本专业还是深恶痛绝。甚至一度扬言,哪怕是去搬砖,也决不会进船厂。果然,开开心心混完三年后,签了苏州一家光电公司,月薪七、八千。
    室友D,常州人,典型的网瘾少年,非常喜欢DNF,冲了不少钱。为了打游戏,挂的课也不少,还好最后补考都通过了。大三时,跟室友A一起参加春招,但不一样的是,他选择了上海的造船厂。他的想法很简单,哪工资高就去哪儿。现在,也没干船舶设计,而是在工地现场做监管。刚去时月薪五、六千,现在据说涨到了六、七千。
    室友E,嘉兴人,比较特别的一个,有点自傲,喜欢独来独往。考研的目的,也是为了再玩三年。所以,目标直接定在了本校。而且觉得考本校简单,没去过图书馆,基本就是坐在床上看看书。果不其然,最后没考上。毕业时,说准备再复习一年,去考个211。结果第二年,因为家庭的缘故,还是没考上。第三年,虽然进了复试,但由于初试排名靠后,复试被淘汰了,最后还是调剂回了本校,成了舍友C的学弟。
    最后是我(分享人),无锡人,成绩最差的一个,足足挂了6门课,好在大三时都重修过了。也在那时,意识到自己不适合船舶行业。认真想了很久,发现挺喜欢当老师的,很享受把学生教会的过程。于是,决定跨专业考研,目标定在江苏一所211师范。运气很好,成功上岸了两年制专硕。2021年通过校招,考上了无锡一所公办初中的在编数学老师,月薪六、七千。与船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比,已经非常满足了。
    分享人感悟:总的来说,我们6个都是普通人,没有谁特别突出、特别聪明,而且因为专业的原因,工作和薪资都不是太理想。虽然船舶专业是工科大类,但毕业后,却要面对残酷的现实,薪资低、工作杂、环境差,大都需要生活在乡下。运气不好的话,还要经常随船出海,一去就是几个月。对于应届生来说,真的很不友好。虽然没有土木惨,但也算是半斤八两了。也希望我们的经历,能给大家做个参考吧。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转发关注;如果有所感触,欢迎投稿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