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7个材料专业男生,毕业5年后现状



    材料类专业,曾是网上流传的“四大天坑”之一,但近几年,随着芯片和新能源行业的崛起,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正在变得越来越好。那么这个专业毕业后,工作和薪资情况,到底怎么样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期投稿人,2018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讲述了他们同学7人,毕业5年后的生活现状。
    同学A,东北人,父亲是大学教授。高考成绩不错,进学校时还拿了新生奖学金。大二曾颓废过一段时间,也挂了几科,但大三分方向后,逐渐走上了正轨。毕业后奔赴韩国,开始了硕博连读生涯。以后如果研究成果好的话,打算再去欧美刷个博后,否则就回国找工作。据他说,目前韩国的材料专业本科,大公司的月薪差不多2万多,小公司1万多,与当地的物价水平相比,算是勉强能混个温饱。
    同学B,江苏人,普通工薪家庭。刚入学时,还信誓旦旦地要争取保研,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未来越来越迷茫。到了大四,觉得没有合适的工作,便开始准备考研。但没有太用心,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所以没能考上。所幸运气不错,调剂去了上海的一所985。研究生毕业后,找了一份半导体研发岗。公司效益不错,年薪20多万,工作轻松,周末双休,以后打算在无锡定居。
    同学C,东北人,普通工薪家庭。为人豪爽随和,跟所有人都处得来,还参加过学院的合唱团和篮球比赛。大三时,谈了个同专业的杭州女朋友。本来约好一起考东南大学,结果最后分数差了不少,阴差阳错地调剂去了北京一所211,最终两人异地恋两年后分手。研究生毕业后回了东北,入职了一家知名半导体公司,年薪20万左右,目前有房有车,也算是安稳了下来。
    同学D,陕西人,普通工薪家庭。高考没有服从调剂,所以从东南大学滑档,来到了这里。对本专业不感兴趣,一直沉迷游戏,我俩经常一起通宵。也因此挂了好几科,甚至还被警告过一次。所幸在延毕两年后,终于拿到了毕业证,然后入职了武汉一家屏幕制造公司,年薪14万左右。对于未来,他还在纠结中,不知道应该考研,还是回西安。
    同学E,来自江南四线城市。虽然高考失利,但其实也能上个985,因为被学校的王牌专业吸引,最终来了这里。本来没打算考研,但在全班95%读研氛围的影响下,决定也要考研,最终成功上岸了一所华五院校。读研期间异常艰辛,早8晚11,周末单休,经常错过吃饭,偶尔还会通宵,最后还差点延毕。毕业后,入职了一家知名通讯设备厂商,做商务工作,目前年薪二十多万。
    同学F,河南人,经常来我们宿舍串门。大学期间,发现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在武汉的一次音乐节比赛中,拿到了冠军。从此在学校有了一定名气,大大小小的演出都有他的身影。毕业后,选择继续走音乐人路线。后来,决定去韩国读音乐方向的研究生。但因为疫情,一直在武汉上网课。目前跟公司签了约,也发了几首歌,算是在自己的梦想路上稳步前行吧。
    最终是我(投稿人),江苏乡镇青年。高考填志愿时,因为看了几篇材料专业的介绍,以及学校的专业排名,就作为第一志愿考了进来。大二时逛了两场招聘会,然后通过逛知乎,才知道材料专业的坑。后来想转去计算机,但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没能转成功。毕业后,先在一家安防大厂做销售。干了没多久,便跳槽去了一家锂电池材料公司做研发,并在此期间自学了编程。2019年底,开始了程序员生涯。几经辗转,目前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年薪30万左右。
    投稿人感悟:还记得本科校招时,拼车去外面面试,车上全是学材料的,但最后,没一个拿到offer的。在宿舍里,除了我是坚定的转行派以外,其他人都是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为了不荒废自己的专业所学,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虽然我们毕业后的经历都比较波折,但所幸,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有所共鸣,不妨点赞、关注,如果有所感触,欢迎投稿、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