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985院校,4个生命科学与技术男生,毕业8年后的生活现状



    本期分享人,2015年毕业于武汉一所985院校,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今已毕业8年。高考那年,生物还不是四大天坑。因此,宿舍4人的高考分数都比较高,如今也基本都在从事科研工作。
    一号床,辽宁大连人,公务员家庭。本来想去学水利,但那一年,水利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很高,所以被调剂到了生科院。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看起来就一股精英范。毕业后,去了康奈尔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当地找了份工作,如今是一家实验室的研究员,年薪9万美金。
    二号床,湖北汉口人,国企职工家庭。他对读什么专业没有特别的想法,之所以读生命科学,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分数比较高,不会浪费他的高考分数。本科成绩排寝室第二,毕业后去了加州大学某分校,转到了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先在美国做了一段时间程序员,后来转到了国内,年薪差不多12万美金。
    三号床,湖北孝感人,景区员工家庭。差一点点进西交少年班,后来因为对生物感兴趣,所以才选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先在实验室干了两年,然后申请去了南洋理工。临近毕业时,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深圳孔雀人才计划,二是哈佛医学院。本来,他觉得后者的希望不大,但没想到的是,收到了哈佛医学院的offer,所以决定出国继续深造。
    四号床,湖北武昌人,大学教师家庭。从小的梦想就是做生物学家,以后去非洲动物观察站,登上discovery的纪录片。但后来被消费主义冲昏了头,只想着打工赚钱,尽快实现经济独立,逐渐忘掉了初心。因此毕业后,尝试过各种工作。干了半年,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后,便去了墨尔本大学,攻读流行病学硕士。毕业后,直接回国入职了上海辉瑞,从事临床研发工作。后来,跳槽到了一家新创药企,一直干到了现在,年薪30万左右。虽然嘴上说着,攒够钱就去读博,就去非洲圆梦,但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打工人。
    分享人感悟:对于科学研究,我跟很多学长学姐的感受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很难保持一个良好的科研心态。只有对科研的热爱,压倒对物质的渴望时,才能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我就是在读书期间,太在意其他人的收入,才变得焦虑,没法集中精力做科研,最终开始了打工生涯。希望我们的经历,能给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参考吧。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转发关注;如果有所感触,欢迎投稿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