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生物类专业,宿舍4人,毕业6年后的生活现状



    本期投稿人,2017年毕业于东北一所985院校,所学专业,是生化环材的“生”,也就是网上所说的四大天坑之一。宿舍4人的家境差不多,相处起来也都比较融洽,毕业后也一直有联系。
    室友A,安徽人,宿舍寝室长,虽然长相比较成熟,但其实上大学时,还没满18岁。学习很好,也比较认真,很有想法的一个人。毕业后,保送去了北大医学部,目前文章和工作量都够了。打算毕业后,去女朋友所在的城市,继续深造或者找份工作。但受家境所限,未来要面临的经济压力会比较大。
    室友B,黑龙江人,我们班长,非典型的东北小汉子,生性幽默,嘴皮子很溜。毕业后,考研留在了本校。研究生毕业后,入职了业内挺有名的一家,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公司,做化学检测工作,月薪一万以上,工作比较轻松,正常上下班。去年年末跟他聚餐时,他说感觉在公司能学的东西不多,就是个做重复工作的工具人。打算继续干一阵再跳槽,要不然简历不太好看。女朋友刚开始读博,所以他的压力蛮大的。
    室友C,安徽人,长得又高又瘦又帅,学习认真努力,天天泡在实验室,本科时就发过SCI。成绩也很好,通过层层筛选,最后去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四那年,我们送他提前去北京时,几个平时互称父子的人,忍不住在出租车上哭出了声。现在也是博士在读,文章和工作量都够了,正在冲击行业顶刊。他的导师发过不少CNS,也希望他的名字,可以早日出现在一作上。
    然后是我(分享人),川渝仔,标准的学渣,虽然对专业提不起兴趣,但喜欢探索有意思的东西,所以进实验室比较早,也做了很多课题,打下的基础不错。但因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所以考研回了成都,武侯区磨子桥的一所大学。做过的课题和工作量,应该够2-3个硕士毕业,但最终实在是没兴趣,便没有继续深造。后来,因为女朋友的原因,入职了上海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
    现在工作已步入正轨,每周大概有3-4天,会忙到半夜12点以后,早上6点起来继续上班。每天穿着20多斤的防护服,全程跟着医生一起做手术,帮他们找到靶点,或者指导他们进行操作。遇到问题时,有的医生会好好沟通,但部分脾气不好的大牛,则会当场开骂。总体压力非常大,但是挣得不多,基础月薪不到一万,奖金也不太容易拿。好处是平台不错,能交到很多朋友,可以探讨一些临床问题和难点,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补强,收获很多。
    分享人感悟:这就是我们4个人,毕业6年后的生活现状。研究生毕业后,2个继续读博,2个找了工作。但就目前来看,找工作的人,目前的薪资情况并不是很高,还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如果你对生物领域不感兴趣,或者想着快速积累财富的话,还是不要盲目选择生物类专业。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转发关注;如果有所感触,欢迎投稿分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