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懒惰,一边是积极。



我爱人类,但我讨厌人。——埃德娜· 圣文森特· 米莱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突然脑子灵光一现,我找到一个自己的底层逻辑——懒惰。我的惰性影响了我的方方面面。
首先,就是“等待被邀请”。
我很少主动邀请别人,不是我不想出去约会,而是懒得去想——想不好出去做什么,想不好约谁——会不会打扰别人、会不会被拒绝,被人拒绝再约别人我会有负罪感。
所以,等待被邀请就成了我最安全的策略——把决策权让给了对方。所以,我很少拒绝别人的邀请,除非是我极度不愿意,如果只是一般的勉强,我大抵上都会接受。
其实,我就是懒得做决策。当对方邀请我时,那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去做什么事情,对方已经想完了,之后只剩下执行的部分。一落到执行层面,我马上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我会积极的跟进进度、确认细节、落地到位。
换个说法,我就是懒得思考目标——因为我是一个随性的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目标感,本就是怎么样都可以。所以我需要别人给我一个目标,一旦我有了目标,就会把目标拆解出大致的执行流程,然后尽力做好每一个环节,在执行阶段付出自己的积极、努力。
所以,我是一个很难自我改变的人。所有的成长或者说改变,大抵上都来自于他人给我的目标。比如最近开始玩相机、玩摄影,其实核心根源来自钰钰——看她很喜欢拍照,当时想送的生日礼物是相机,但是沟通下来,她并没有喜欢,最后才变成的项链。但是,这成了我心底一直惦记的事物,所以最后还是成了我的一个新爱好。
而我的性格,让一开始的我,只敢去拍一些夜景建筑,再慢慢演变成夜景里的路人。第一次正经拍摄单人,也是来自于最熟悉的饭搭子。后面,有朋友来长沙旅游、见新的网友,都会在地陪的时候加入拍摄的元素。直到现在,我所有的单人拍摄,还是来自于对方的主动邀请,至今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个人。所以,我拍谁拍的多,其实就是因为对方邀请我比较多而已。
其次,一个人时真懒惰,两个人时很勤快。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午饭都懒得吃,更不用说做;而饭搭子在的时候,我会主动询问吃什么、下班就去买菜、回来洗菜、切菜、炒菜、出锅、收拾厨房、摆桌、吃饭收拾桌子。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洗澡频率也会大大降低,因为无所谓,包括洗头;而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不光是洗澡,更是方方面面的行动频率都提升好几倍。就像现在,屋子里已经一团乱,又一个月没有收拾打扫了。
一个人的时候,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包括现在写这篇文章,就是躺在床上敲字;而两个人的时候,能出门就不想闷在屋子里,哪怕找个地方只是安静地坐着。
其实,本质还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目标感,一个人就会很随性,就会被懒惰所控制,能不做的事情都不去做;而两个人时,目标感就会天然存在——让对方开心幸福。
所以,可以这样说,我是对自己懒惰,对他人积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