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 爱是唯一,已成为历史。



我爱人类,但我讨厌人。——埃德娜· 圣文森特· 米莱

撰文 | 君子宿
编辑 | 君子宿
先说原因:真正能让我们喜欢上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某一类人。
我们喜欢一个人的开始是出于一种感性的情绪,而产生这种情绪的直接因素是荷尔蒙,但产生荷尔蒙的本质原因或者说核心原因还是生物本能的性冲动。这是局中人的路径。假设这是一组人体实验,对于实验员或者旁观的观测者来说,通过不停更换女性实验体,很快就可以找到一组规律,具有某个标签的女性可以刺激你的荷尔蒙分泌,产生喜欢的感觉或者叫爱。这是统计学逻辑,是必然成立的。
当然,人类不是完全被激素所掌控的动物,毕竟还有着一颗神奇的大脑,它会思考,以至于很多时候是会抵御这种生物性的冲动,而这种思考就落在了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作者卡洛琳·戴奇在《在亲密关系中成长》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追求人性的完整,胜过对于幸福快乐的追求。这就是人性追求中的一种强烈冲动,会让自己不断地对抗对立的一面。”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会放不下对某个人的执念,本质上是对缺失性格的一种执着;一个人之所以能吸引到你,不过是这个人能够满足你丧失已久的需求感。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人会是唯一的存在吗?
纵观历史,我们似乎可以得出唯一的结论: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东方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反观当代,我们见证了一个个的大瓜,坐看一个个名人人设的崩塌,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永远,更没有什么唯一。
至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得出问题出在哪里:最大的区别是时代背景的不同。抛出掉那些生产力发展等社会面的区别,我们很快可以发现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变化是社交效率的巨大差异。
在古代,我们穷尽一生,能认识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尤其对于普通人来说,被空间限制在了一个小小的区域,一辈子大概只见过几百个人,当你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那个唯一的时候,你可以想出几十个人物标签去描述对方,以此来证明她的独一无二——这么小的样本下,其实几个标签就可以达成了。
但是到了现代,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当下,一切都变了。全世界的人们都通过互联网连在了一起,如果你的时间充足,全球几十亿人,你大概都可以认识到。只要你在社交上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你会找到无数个在过去你会认为是“唯一”的存在。
让我们回到最初,重新反思一下你是怎么喜欢上一个人的。虽然对当时的你来说,是一种感性的感受,但实际的逻辑是,她身上的某个标签激发了你的荷尔蒙;深度的交往中,在其身上找到了你缺失的性格。而喜欢一个人的深浅,数据化证明,就算对方身上具有多少个你喜欢的标签、弥补了几个你缺失的性格部分。
有人会问,标签是什么?这是完全由你去定义的一些描述词语而已,外在的比如长发、大眼睛、五官标致、身材高挑、曲线完美;性格的落脚点也是标签,懂事、乖巧、文静、知书达理...普遍来说,一个异性具有你喜欢的标签越多,你喜欢的程度就越高。而在这样浩瀚的人海里,你可以打出90分的女生,绝对是无穷尽的。

所以,我们只能从历史中找到那些唯一的爱情,从影视剧中满足自己的想象,却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这时候,一定有人会站出来反驳认为自己实现了,那我想说的是,你实现的只是唯一的婚姻关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