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习最好的那一批人,长大后的生活现状怎么样?



    每个人小时候上学时,班里都会有几个学习特别好的同学,有的甚至不用怎么学习,就能轻松考个年纪前几名。那么小时候学习最好的这一批人,长大后的生活现状怎么样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本期分享人,2011年毕业于四川一所县城高中的火箭班,讲述了他们同学6人,毕业后的经历和现状。接下来,我将以他的口吻,讲述他们的故事。
    2008年中考时,考上了四川偏远小县城、最好的一所高中,也因此结识了一群,至今还保持联系的同学。虽然大学身处天南海北,但兜兜转转,最终都回到了四川,所以经常会找机会聚一下。
    朋友A,普通双职工家庭,经历最传奇的一个。高考发挥一般,去了省城一所双非一本,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大学时,彻底放飞了自我,天天待在网吧里,那时候LOL刚流行起来,他就打上了rank前十,后来也试过打职业,不过因为年龄偏大放弃了,后来在网上接代练,赚点零花钱。但大三时,因为挂科太多被劝退了,开始跟着亲戚做生意,刚有了点起色,又出了车祸,后来便消沉了很久。2021年,在石油系统里找了份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年收入七、八万。
    朋友B,父亲在体制内,母亲做生意,家境最好的一个。为人很低调,人也很大方,经常跟我们一起上网、撸串、打牌,基本都是他请客。没参加高考,通过竞赛保送去了中科大,金融类专业。大四时,又保送本校继续读研,硕士毕业后,迫于父母的压力,考了老家的选调生,前不久刚升了实职正科,虽然薪资不高,但发展前景很好。
    朋友C,父亲小学校长,母亲在事业单位。性格比较张扬,爱交朋友、很自来熟,在学校里混得风生水起。高考填报志愿失误,没去成心怡的军校,去了辽宁一所双非一本,机械专业。毕业后,受不了东北的气候,选择回四川找工作,最后去了中铁二局,年收入6万左右。干了一年,受不了工地的条件和微薄的收入,选择了辞职考公。17年上岸县里的公务员,21年又通过遴选,考到了市里,前一阵刚提了副科,很受领导重视,年收入8万左右。
    朋友D,父亲下岗职工,母亲酒店保洁,家境最差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生。长得很漂亮,但性格大大咧咧,很男孩子气。人也很聪明,从来不熬夜学习,但成绩一直是最好的。但高考时发挥市场,去了西安一所211,自动化专业。大四时选择考研,成功上岸本校的双控专业。硕士毕业后,去了成都一家半导体外企,起薪8000+,现在应该涨了不少。
    朋友E,父亲在体制内,母亲在事业单位。家教很严,人也很踏实,虽然人不是很聪明,但学习很刻苦,最后通过竞赛,保送到了北京一所985,法学专业。大四考研上岸本校,硕士毕业后,去了北京一家央企,纪检岗,年收入十二三万。工作一年后,因为薪资太低,加上在北京没什么朋友,便回到了四川,目前在一家国企、纪检岗,年收入15万左右。
    最后是我(分享人),父母在外务工,从小跟着外祖父母长大。刚入学时排名垫底,还好有点学习天赋,成绩慢慢有了起色,还曾做过清北的梦,不过高考发挥失常,最后去了成都一所211院校、国防生。毕业后,分到了成都周边一个部队里,经过职务升迁和涨工资后,月薪一万多。因为表现优异,成了同一批人中,最早提拔去上级机关的一个。2022年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选择了转业,目前处于待安置阶段。还是想趁年轻,去完成一些、年少时没完成的梦。
    分享人感悟:认识这帮朋友已经15年了,虽然高考后散落天涯,但如今却不约而同地回到了四川。从我们的现状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只是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视野和心性,三代人的积累,凭什么输给十年寒窗,这句话虽然不好听,但却很现实。但每个人,对成功和失败的定义不一样,做好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分享你我他的故事,讲述不同人的成长经历,打破信息差,让我们的经历,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点赞、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