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6个计算机室友,毕业17年后的不同人生



    20年前,最热门的专业是通信和电子信息,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即便是普通本科,也能去华为、中兴和三大运营商,或者去大专当老师。而当时的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并不算好,所以班里的大部分同学,并没有选择进互联网行业,反而去了火电厂、变电站。本期分享人,2006年毕业于一所211电力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宿舍共6人。
    室友A,北京人,情商高、人缘好,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因为不太喜欢计算机,所以毕业后去了英国留学,改学了法律专业。硕士毕业后回了北京,开始了自主创业,经历过几次失败后,跟人合伙开了家咨询公司,事业终于走上了正轨,现在也算个小老板了,收入不太稳定,跟业务量直接挂钩。
    室友B,湖南人,普通农村家庭,大四考研失败后,入职了老家郊区的一家火电厂,做自动化维保工作,现在做到了基层管理岗,年薪二十万左右,也在公司附近买了套大房子,生活安稳幸福。
    室友C,江西人,考研同样以失败告终,毕业后,进了国家电网,在北京一个变电站里倒班,现在也混成了小领导,具体薪资不太清楚,但如今在北京有房有车,偶尔还能去地方电网讲讲课,日子过得相当安逸。
    室友D,黑龙江人,宿舍里唯一进互联网行业的一个。毕业后,先去了北京一家初创公司做编程。后来,基本上一年跳槽一次。毕业第八年,成功跳去了百度,目前年薪七、八十万,也已在北京安家落户。
    室友E,云南人,考研失败后,入职了老家电网的下属单位,负责给各个电厂做自动化调试,一年中有330天在出差,工作七、八年后,终于不再出差。薪资不太清楚,只知道刚毕业时,家里就给他买了房,没什么生活压力。
    最后是我(分享人),贵州农村家庭,从小在一个小镇里长大,当时镇上最好的单位,就是发电厂。于是我高考时,填了个电力大学,但到了学校后才知道,电气工程才是学校最好的专业,计算机只能算中等。毕业后,去了西北一家火电厂,做电气维保,一干就是十年。有段时间,电厂效益一般,身上经济压力有点大。所以冲着高薪,跳槽去非洲,建了四年变电站。疫情之后回到国内,去了青海矿区做电气工程师,目前年收入四十万,在省会有两套房。
    分享人感悟:哪怕专业方向不是很好,但只要真心热爱,并且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工作,最终的结果也不都会太差。
    分享你我他的故事,讲述不同人的成长经历,打破信息差,让我们的经历,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点赞、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