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人,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好,甚至被小学班主任,公开叫过傻子,高中和大学,也都是压线勉强考上的。所以连父母都不相信,他能一路读到博士。他今年28岁,正在读博三,回首过往的求学路,不由得感慨万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故事。
1995年,我出生在四川一个小乡镇,家里靠父亲开货车维持生计。虽然父母只有初中文化,但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因此非常重视我的教育问题。但我在读书方面,从没展现出任何天赋,小学时,便经常考试不及格。在那个讲究棍棒教育的年代,考不好便要回家挨打,因此每次期末考试,我都心惊胆战的。
加上小时候又特别调皮捣蛋,所以我特别被老师嫌弃,小学班主任,不止一次在课堂上说我是傻子。几个邻居家的孩子都跟我一般大,但成绩却都比我好,在这样直接的对比下,我从小便很少被肯定,这让我特别不自信,一直唯唯诺诺的。上初中后,依旧是班上的倒数几名。那时候,连父母都想着,等我初中读完,就让我出去打工。
但初二寒假前的那次期末考试,我竟然考到了班级中游。老师的鼓励,让我信心倍增,学习劲头都足了不少,最后压线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但进入高中才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原来可以这么大,在真正的学霸面前,我又回到了熟悉的倒数几名。而且不管怎么努力,成绩始终排在中下游。高考成绩,离本科线还差了五十分。但因为觉得不甘心,连志愿都没填,直接选择了复读。
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不懂的问题,复读时一说就通。第一次月考,便考了高中以来最好的成绩。后来几次月考,也一直稳定在全班前十。第二次高考时,超了二本线32分,最后去了西南林业大学,当时因为化学和生物成绩好,便选了化学生物学专业。
入学后发现,学校在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就是我的高考分数。也就是说,跟高中一样,我的大学也是压线考上的。不得不说,我还是有点幸运在身上的。大一大二,除了按部就班地上课,就是打篮球、锻炼身体,虽然成绩始终一般,但体重却从180减到了140,整个人都自信了不少。
大三时课很少,身边同学们都在准备考研,便也萌生了考研的念头。而且我从小就有个从医的梦想,老师也说药学前景不错,便将考研目标,定在了重庆一所医科大学的药学专业。2017年3月,正式开始了漫长的备考。每天早上八点到自习室,晚上十点回宿舍,每周复习六天,假期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待在学校复习,最终顺利考研上岸。
研究生面试时,认识了媳妇,我俩是同一个导师,开学第一周,便正式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她是重庆本地人,带我逛了很多地方,也帮我很快适应了这里。因为我做事还算踏实,导师比较喜欢我,师兄师姐也愿意帮我,经历了一段入门的低谷后,很快走上了正轨。时间很快到了研三,因为女朋友找了一份重庆主城区的工作,为了不异地,我决定继续在重庆读博。但硕导当年并没有博士名额,所以将目标,定在了重庆一所军医大学。
后来,在老乡的介绍下,认识了现在的博导,我俩聊得很投机,于是便决定报考他的博士。然后从十月份开始,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医学英语。而且后来在硕导的帮助下,我的第一篇SCI被接收了,这让我信心倍增。但来年三月份,参加博士入学面试时发现,参加面试的有二十多人,个个都很优秀,但却只能录取两个,这让我瞬间没了底,面试完之后,便心灰意冷地回了学校,开始准备找工作。
然而命运,再一次眷顾了我,五月份博士录取名单出来了,我以总成绩第二名,被成功录取。而我们村算上我,一共才出过两个博士,所以我摇身一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学霸,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这让父母的脸上也有了光。但父母也曾跟我说过,他们从来都没想到,我竟然有一天能读到博士。
我现在正在读博三,暂时还没有文章,学业压力很大,好几次怀疑自己读博的选择是否正确。好在导师对我很好,一直耐心指导我,每个月还有5000块补贴,让我经济上宽裕了不少。博二时跟女友结了婚,她也一直很支持我。我知道自己没有退路,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走完。更不能急躁,只有踏踏实实毕了业,才能更多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分享人感悟:这就是我,一个差生到博士的28年,我想借此告诉那些、成绩暂时不好的同学,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自己。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快慢,决定不了最后的输赢,笑到最后,才是成功。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转发关注;如果有所感触,欢迎投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