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1970-1976年,国内曾经试行过推荐上大学制度,在此期间,共有将近100万人,通过推荐上了大学,而本期分享人的爷爷,便是这百万分之一,而且是1976年的最后一届。他们全家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每次听爷爷回忆过往,都会觉得激情澎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故事。
1953年,爷爷出生于河南一个农村家庭, 家里三代贫农。16岁那年,因为活干得又好又多,被推举成了生产队长,带领村里的乡亲们劳动。听家里的长辈们说,爷爷年轻时,可谓是身强体壮,甚至可以扛起200斤的青石板。后来有一次,我们当地修水库,有位领导说:水库里的鱼应该不少,而且应该都挺肥的,谁敢下去捞两条?
当时正值寒冬,水库里的水冰冷刺骨,爷爷讨要了两杯酒,喝完便跳下去,逮了几条鱼上来,这也让那位领导记住了他。后来在1976年时,爷爷通过推荐制,得到了去武汉钢铁学院读书的机会,也就是后来的武汉科技大学。那一年,爷爷和奶奶刚结婚一年,但他敏锐察觉到了、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毅然背上行囊,去武汉读了三年大学。
大学时,除了努力学习知识,也结交了许多朋友。毕业后,入职了洛阳住建局。但后来父亲出生了,加上奶奶也没有城市户口,没办法领粮票,所以最后迫不得已,又回到了我们这个小县城,从而解决了奶奶和父亲的户口问题。后来在1987年,刚刚放开个人承包国营企业时,爷爷四处借钱,承包了县里的第一建筑公司,并且大刀阔斧地对其进行了改革,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便让公司焕然一新,签下了400万的订单。
又过了几年,爷爷甚至开上了、当地领导都没配上的红旗车,还当上了劳动模范,去了人民大会堂,并且有幸与很多领导合了影,成了国内最早一批高级工程师,一时风光无两。然而凡事盛极必衰,又过了两年,当地的领导班子,对爷爷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希望用更高的领导岗位,来交换对第一建筑公司的掌控,爷爷表示了拒绝。
后来,因为各种各样原因,爷爷被送进了监狱,奶奶四处奔走求人,又凑了很多钱,才将爷爷赎回。再后来,爷爷又办起了钢筋厂,依旧办得很红火,可惜再次让某些人眼红,最终二次入狱,父亲当时正在读大学,但也没办法,只能休学回来帮忙打理家业。
但因为爷爷人走茶凉,家里的生意日渐衰落,外债堆积如山。再后来,爷爷关了将近两年,才再一次恢复自由。爷爷今年71岁,年年打官司,再也没了当年的风光。但是不可否认,爷爷年轻时的敢想敢拼,以及对机会的把握,让他在那个年代,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励志人生路,也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
分享人感悟:在如今的社会下,爷爷的故事可能没办法重演,但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取得改变命运的成就,但只要愿意努力,便可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被记录;你的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人前行的光。我是那些无名之辈,感谢您的倾听,如果觉得有用,不妨转发关注;如果有所感触,欢迎投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