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没更新文章了,有几点原因:
一方面是身体不行了,上周发了一晚上高烧,紧接着浑身乏力,头疼,脖子和腿酸疼,伴随腹痛腹泻。
前天按照预约去牙科治疗牙齿,根管治疗最后一次,前面已经去了两趟,钻开,下药,拔神经。
这次治疗是两个虎牙,一个烂了补一下,一个快要伤及神经,只好根管治疗了。
看到很多老人牙齿就剩下虎牙,本来还以为虎牙是不会坏的,没曾想笔者满口牙这几年一个个坏,虎牙居然也没有幸免,看来虎牙不会坏的迷信也打破了。
看牙出了趟门后,开始出现感冒症状,鼻塞加上嗅觉失灵,伴随关节酸痛,腹痛腹泻又开始了。
另一方面是学习达到白热化状态了,不想浪费每一分钟时间,毕竟老来方悔读书迟的感受是痛彻心扉的,焦虑和自责无时不刻不充斥着属于自己的每一个角落。
几乎每个夜晚都会从噩梦惊醒,家人说笔者睡梦中大喊大叫。
人们焦虑紧张,无不是能力撑不起野心。笔者只希望能达成愿望后,也能成为梦中笑醒的人。
笔者的愿望就是能把英语学好,达到雅思7级水平,不再有老来方悔读书迟的懊丧。
英语学习继续从老友记里学口语的节奏,同时开始背单词了。因为偶然从一篇英语学习文章中学到一招,就是门槛说,笔者就觉得心里一咯噔。
先说门槛这个词,笔者一看到马上联想到不好的一方面,可能悲观的心态又在作祟了。
为什么对门槛有想法,笔者最后会讲关于这方面的故事。
语言门槛假说认为,想用一门外语进行阅读,必须对这门语言具备合理的熟练度。
这个熟练程度就是生词率不能超过2%。
文章指出:想要读懂外语著作,自己的外语水平首先要达到一道语言门槛,否则无论你拥有多么高超的阅读技巧都没有用。 那么对于英语而言,这道语言门槛到底设在了哪个位置呢? 一个来自 Paul Nation 教授的著名研究是,当至少认识一份英语文本 98% 的内容时,你才能读懂它。
也就是说,当你翻开一份英语原版材料的任意一页并开始阅读,每 100 个单词里面,你最多只能有 2 个不认识的生词。 超过 2 个生词时,你就处于那条英语阅读金线之下。此时就算应用高级的阅读或分析技巧,对你在理解原文上的帮助也微乎其微。
因此,笔者在决定用老友记练习口语的同时,增加了雅思词汇的学习。同时阅读资料开始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只看高中课本和大学精读课本了,暂停了英文原著小说的阅读。
以上就是笔者最近学习英语的过程。下面解释为什么笔者看到门槛这个词,心里有一种不好的想法。
鲁迅写过一个小说《祝福》,讲的一个勤劳肯干的妇女祥林嫂,丈夫去世后,为了躲避婆婆和小叔子迫害,逃到鲁四老爷家做短工。
可她婆婆和小叔子又把她卖给了第二任丈夫。不幸的是第二任丈夫又去世了,他们的孩子也被狼叼走吃了。
由于连嫁两任,在封建社会就是不忠不洁。祥林嫂又亲信别人告诉她说什么去庙里捐门槛就可以洗脱二次嫁人的错误。
结果花光了积蓄给庙里人,捐了什么门槛,祥林嫂依然不被周围人所接受,最后祥林嫂绝望地死在了雪地里。
以上就是笔者看到门槛。心里就一咯噔的原因。
祥林嫂是生活在封建时代的悲剧人物,但对现代也有些许警示意义。
年轻时要多努力,远离和摆脱愚昧无知,努力让自己强大自由起来。
笔者看过《祝福》后,为祥林嫂感到惋惜的地方只有一点,就是她第一任丈夫死了后,他跑道镇上鲁四老爷家做工,被婆家轻易抓到。
如果她跑远一点,跑道邻县,甚至邻省,还会有后来的悲剧吗?毕竟鲁四老爷哪都有,而婆家只有一个,远离就好。
最近身体虚弱,脑子也烧糊涂了,文章如思绪,有点杂了。
但思路是清晰的:记住教训,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