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证,生活越累越残酷,考过的概率就越大


      今天,一个考友问我考一级消防工程师的问题。
      他说:
     “那我想请教你,因为我也刚入行没几天。
我也听同事讲 要是想专心考证的话,就找个简单点的工作 业余时间多的,工作时间也可以看书的。等证书考到了 再去消防公司实习,进入这个行业。
      我现在做了几天,感觉还是比较累的。每天大概5点多下班,回家晚上有2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休息天大约能有个5-6个小时。然后我查了一下,每年大概都是在11月份考试。
     想请教下老哥,我这个情况,要是正常上班的话,学习到23年底考试大概能不能过呢?
      还是找个轻松的工作,专心备考。“
      我个人给他的建议是不用换工作,因为现在的环境工作不好找,尤其是轻松的工作,内卷的太厉害了。
      重要的是,想考证,除了少数记忆力好,天赋异禀的学霸,绝大多数人拼的是意志和决心。
       笔认为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比如考证,成功的原因无外乎两个:巨大的诱惑和巨大的困难和不安全感。
      但巨大的困难给一个人产生的动力要远大于巨大的诱惑。
      笔者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在建筑行业搞设备安装。
      那时候一建、造价全国刚开考,笔者工资也就几百块钱,如果有个一建或造价证书,可以实现年薪20万了。
      在巨大诱惑面前,笔者也买了教材,大家考试网上也收集了一大堆资料。
      然而,始终处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状态。
      一年二十万的诱惑抵不住和小伙伴们吃喝玩乐的吸引。
      直到后来,人到中年,上有老,不能伴左右。下有小,亦不能伴其成长,而自己也进入了年老体衰阶段,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时候在想,如果年青的时候早点遭遇到艰难困苦,早点努力,何至于此。
      社会对中年人是最凶残的,很多人都是人到中年,才开始拼了命的考证,就是因为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想当初那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努力考个证书?
就是因为很多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容易失去斗志。
     笔者想想小时候,每次在农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候,总在心里想,我哪能吃这个苦,一定得好好学习,考个大学找个轻松工作。
     考一级消防工程师的时候也是一样,人到中年,危机重重,明白过来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总得有人努力付出,否则,只要是一代代的重复上一代的劳碌、恐慌和贫困。
      因此,我给这个考友的建议是工作不用换了,考过证书之前,没有什么轻松工作好换的。
     就像笔者上一篇文章写的,笔者认为以色列人之所以那么刚,正是因为曾经的血与泪的历史和深埋入心底的不安全感,促进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建设出了一个发达国家。
     因此,苦难不是坏事,尤其对于年青人来说,早吃苦早觉悟,早学会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如何对抗磨难与艰苦。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道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