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政治 | 富人与穷人的“交易”


关键字:对外攫取,对内分配
上期说到了古罗马著名的“投毒者”——小阿格里皮娜,她费尽心机,终于成功让儿子尼禄登基,成为了罗马的元首。
所谓虎毒不食子,虽然在罗马史上,小阿格里皮娜臭名昭著,但她也只不过是被权欲所诱惑。现在她已经成功把儿子推上大宝了,也就意味着她自己也登上了人生之巅,那这下她是否该收敛了呢?
1、“得而复失”
很遗憾,在权力这个“竞技场”上,所有人都只能一往无前,没有人能走回头路。而小阿格里皮娜虽然帮儿子登上了元首之位,但当时尼禄只有17岁,实在是太年轻了,根本驾驭不了王位,所以还得靠她辅佐。
但问题是,小阿格里皮娜只是个女流之辈,她能有什么办法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千万别联想到我们的武则天或者慈禧,因为当时罗马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女人。
要知道,尼禄只是罗马的第五任元首,所以罗马的权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到元首的手中。比如,尼禄当政时,曾想取消所有间接税,尤其是想取消港口的关税,这样一来就能实现自由贸易了。
按说这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很遗憾,元老院否决了这个提案,而对此,尼禄也毫无办法。
这说明,元首的权力非常有限,大家虽然要听命于元首,但具体的管理权还非常分散,元首并没有都抓到手里。
而既然权力还没有收拢集中,那女性就不可能操控罗马大权了,因为她们连施政的资格都没有,又如何控制一堆分散的权力呢?
不过,情况分析到这里,我们又会生出一个问题:之前文章说过,屋大维实行元首制以后,税收大权就掌握在了他的手里,怎么到了尼禄这里,元首又控制不了了呢?
2、惨痛教训
这看似是另一个问题,但却与小阿格里皮娜之后的行动息息相关,不弄懂它,我们就看不懂她为何会“自取灭亡”了。
税收看似只是政府的一项普通工作,但却是理解一个政体最好的切入点,因为它最能体现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在罗马共和时期,平民大众是不用交税的,公共事业都要由富人建设管理,而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富人慷慨,而是他们“有求于”穷人。
那求什么呢?
求穷人们参军打仗。
罗马处在四战之地,所以长久以来,他们的重心既不是种地,也不是经商,而是打仗。
可打仗不仅要钱,更得靠人。
这个道理看似普通,但罗马人可是付出了血的代价才弄明白的。公元前390年,北方高卢人南下,攻破了罗马城,富人们只好退守到城里的高地上。
他们手握金银,想用钱买命,乞求高卢人退兵,但高卢人却坐地起价,不仅一把火烧了罗马城,还要逼死山上的富人。最后,还是溃散的平民士兵重新集结,杀回罗马城,这才解救了他们。
这场浩劫让富人们深刻的认识到:人比钱重要。
也幸亏罗马人清醒的早,否则后来迦太基的惨剧就是他们的结局。迦太基就是因为太有钱了,所以干脆就雇人打仗了,但这样的军队显然没有忠诚度,最后迦太基也国破家亡了。
而罗马则想方设法的调动平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心甘情愿、发自肺腑的想为罗马而战。
那怎样激发这样的情感呢?
3、穷人的“生意经”
这就需要“让利于民”了。
像古希腊古罗马这样的城邦,公共开支都要由富人承担,无论是修神庙,还是搞演出;无论是修下水,还是搞比赛,都是富人出资。
既然公共事业都被富人们“承包”了,那平民自然也就不用交税了,而在城邦时代,这也是人们的共识,那就是:直接征税属于暴政,会遭人唾弃。
可富人们做了这么多“慈善”事业,当然不是因为善心大发,而就是为了让平民能心甘情愿的上阵杀敌。因此,富人也好,穷人也罢,他们其实都像是在做买卖,富人出钱,穷人出人,各取所需。
而打完仗以后,战利品虽然都归富人所有,但他们会以各种“慈善”形式反补城邦,从而让穷人们受益。
可以说,整个城邦时代,罗马都是在这种逻辑下运行的,因此,不可能出现独裁专制的局面,即便偶尔出现,那也是为了应对危机情况。
试想,这样的罗马又怎么会听命于一个女人呢?
当然,罗马如果一直是这样,那别说小阿格里皮娜了,就算是屋大维也驾驭不了它呀?因此,罗马一定是发生了变化。
那它发生了什么变化,才让人们愿意听命于一人的专制了呢?
4、改换门庭
上面的情况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富人和穷人合作,对外攫取资源,对内分配资源。
但罗马扩张后,这一模式便失灵了。
罗马人走出意大利后,攫取的财富太丰厚了,而这些全用来搞建设、办娱乐,显然就不合适了。因为穷人就算什么也不做,也看不完那么多比赛呀?更何况他们打仗的时间越来越长,根本没时间享受这些“福利”。
再加上战场的距离越来越远,离家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对穷人来说,当兵打仗就不再是划算的买卖了。
也就是说,由穷人攫取外部资源,再由富人分配调整的模式失效了。于是,穷人们开始转向有权有势的个人,为他们卖命,从他们那里获取国家无力提供的东西,比如粮食。
就这样,原先由富人与穷人协商共治的局面被打破,变成了强人辈出的寡头政治。而屋大维就是那个最强的人,他横扫了其他寡头,建立了一家独大的“元首制”。
而小阿格里皮娜辅助小儿子上台时,却是孤儿寡母,她们可没有屋大维的权威,那这可如何是好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