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元首的继承
上期说到,屋大维没有儿孙,外甥马塞勒斯去世后,就没有合适的人继承权力了。于是,他选了没有血缘关系的阿格里帕做继承人,而这就把继承问题弄复杂了。
尤其是,这触动了王后莉薇娅的利益,那这会把罗马的局势导向何方呢?
1、再续“前缘”
首先,莉薇娅与阿格里帕本身就分属两股势力。
莉薇娅出身贵族,代表着传统的贵族共和势力;而阿格里帕出身平民,代表着新崛起的民主大众力量。
两人虽然都是屋大维最信任的人,但立场却截然相反。
最初,屋大维更倚重阿格里帕,因为他要依靠平民力量登上权力宝座。但大权在握后,屋大维就必须考虑传统贵族的利益了,因为他们树大根深,力量也不容小觑。
所以为了平衡双方势力,屋大维才娶了莉薇娅,并听从她的“劝说”,逐渐疏远了阿格里帕。
但屋大维心里清楚,如今罗马今非昔比,早已不是贵族的天下了,而是平民的舞台。因而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如果他没有直系亲属的话,那就只能选择一位平民派的代表了,否则是难以坐稳权力宝座的。
所以在外甥马塞勒斯死后,他才召回了阿格里帕,并把女儿大茱莉亚嫁给他,就是表明要选他做继承人。
但贵族们肯定不这么想,他们肯定要尽量腾挪,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实际上,罗马不管怎样发展,贵族势力也不可能被消灭,因为他们是社会生产的重要力量,至少在农耕文明中,贵族地主就是不可或缺的“中层管理者”。所以贵族们即便不掌权了,当权者也不可能忽视他们。
王后莉薇娅就是贵族们的代表,而她有两个儿子,两个孩子虽然是她与前夫所生,但却一直在继父屋大维身边成长,所以莉薇娅便希望他们能继承大宝。
那怎么争取这个机会呢?
2、天意弄人
如果屋大维一意孤行,就是要选阿格里帕做继承人,那莉薇娅也没有办法,因为她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但人算不如天算,阿格里帕比屋大维死的还早,51岁就去世了。
其实,屋大维本来就与阿格里帕同年,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算稀奇,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屋大维那么长寿,竟然活到了77岁。
当然,这毕竟是意料之外的情况,可阿格里帕一死,就意味着屋大维也是51岁的老人了,必须抓紧时间安排继承人。
这回,屋大维只能选莉薇娅的两个儿子了,因为他们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毕竟是屋大维的继子,这其实比阿格里帕都要强。
其中,屋大维偏爱小儿子德鲁苏斯,他勇猛果敢,是第一个率军打到易北河与威悉河的罗马人,而这里已经深入进日耳曼人的地盘儿了。
不过,公元前9年,也就是阿格里帕去世后两年,德鲁苏斯就牺牲了,所以屋大维只能选大儿子提贝里乌斯做继承人了。
这一次,屋大维又逼迫女儿大茱莉亚改嫁提贝里乌斯,这已是大茱莉亚的第三任丈夫了,而上一任丈夫正是阿格里帕。
可造化弄人,谁也没想到,屋大维虽是垂垂老矣,但却迟迟不肯离世,于是,阿格里帕与大茱莉亚的儿子们便渐渐长大了。
大茱莉亚是屋大维唯一的女儿,虽然她一生结了三次婚,但只与阿格里帕育有子女,其中有三个是儿子,而他们就是屋大维的亲外孙。
随着他们逐渐长大,屋大维便希望亲外孙们能继承王位,于是,屋大维不仅领养了他们,而且还介绍他们进入政坛,开始正式培养他们。
但上天再次与屋大维开了个玩笑,他的大外孙和二外孙都先后病故了,于是,他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小外孙身上。
可这个小外孙实在是不争气,屋大维派他去镇压地方叛乱时,他性格残忍,令屋大维失望至极,于是便放逐了他,后来,在屋大维临死时,还派人杀了他。
而这也意味着,屋大维已经别无选择,只能选提贝里乌斯了。那提贝里乌斯适合继承王位吗?
3、夙愿难尝
实际上,此时提贝里乌斯并没有在罗马,他也被放逐了。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此前屋大维想扶植自己的亲外孙嘛,所以当然得踢开这个“绊脚石”。
提贝里乌斯被放逐的地方是希腊的罗德斯岛,于是,他便一直在那里学习哲学。这听上去挺“高大上”的,但实际上就是被雪藏了。
等到屋大维去世,提贝里乌斯继承元首之位时,他已经56岁了。虽说在屋大维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火速提拔了提贝里乌斯,但为时已晚,所以提贝里乌斯上台后,权力基础就非常薄弱。
要知道,所谓“元首”,其实只是个头衔而已,它本身并没有任何权力,元首的权力其实是来自于他兼任的各种职务。
可提贝里乌斯上台后,显然没有能力身兼数职,无法像屋大维那样控制整个政局,于是,他退而求其次,主动请辞,想取消元首头衔,让罗马恢复共和制度。
但有意思的局面出现了,元老院竟然拒绝了提贝里乌斯的请辞,坚持让他担任元首。
这就令人奇怪了,元老院不是共和国的象征吗?按说提贝里乌斯请辞,正是他们收回权力,恢复共和的大好机会,可他们怎么反而退缩了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