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奴隶起义的目标
上期说到,斯巴达克斯率领奴隶起义,击退了罗马军的两次围剿,算是打出了名气。
但他们没法自力更生,只能靠打家劫舍过活,而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队伍壮大后,他们便急需找到出路。
而大家之所以起义,是因为忍受不了罗马人的压榨,想回到北方的家乡,彻底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那他们能如愿以偿,重获自由吗?
1、分道扬镳
实际上,这条路无比艰难。因为要想向北逃离意大利,就必须得翻越阿尔卑斯山。
而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最大的山脉,平均海拔有3000米,超过4000米的山峰多达128座,那里终年都是积雪。
要说这阿尔卑斯山也不是没人征服过,当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就曾率军翻越过它,奇袭了意大利。
不过,汉尼拔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一半人葬身在了这雪域高原上,而斯巴达克斯的部队可远远赶不上汉尼拔。
要知道,人家汉尼拔可是正规军,装备精良、给养充足,可就算这样,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幸运脱险而已。因此,起义军里肯定有人不愿意这样白白送命。
于是,他们分成了两股:一股人坚定的跟随斯巴达克斯,要翻越雪山,重返家园;另一股人则留在了意大利,继续打家劫舍、流窜苟活。
留下来的这股人肯定没有出路,因为此时罗马人已经重视了起来,派出了正规军。于是,公元前72年,也就是起义的第二年,留在意大利的这支义军就被消灭了。
那准备北返的军队如何了呢?
2、半途而废
不得不说,斯巴达克斯率领的这支义军战力超强,他们战胜了罗马正规军,并继续向北挺进,打算翻越阿尔卑斯山。
不过,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起义军并没有翻越雪山,而是折返回来,向南打回了意大利。
对此,各个版本的史书均没有记录原因,而现代学者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测:
一种猜测是,意大利北方的经济不发达,还保留着完整的小农经济,奴隶也不多,所以义军在这里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这倒也合情合理,因为在意大利南方,土地兼并严重,出现了大地主和大富豪,所以起义军可以打家劫舍,靠“吃大户”为生。
但北方都是有田有宅的自耕农,劫掠他们肯定养不活庞大的军队,而且当地人为了维护自己安逸的小日子,也会奋起抵抗。
这样一来,义军在这里肯定得不到足够的给养,所以翻越阿尔卑斯山就变得不切实际了。
另一种猜测是,义军到达这里后,比预计的时间要晚,而在意大利北部,有条大河叫波河。
波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呈东西走向,正好把义军挡在了山脚下,而此时波河已经进入汛期,开始泛滥,所以义军没法渡河,只好南返。
还有一种猜测是,当时罗马势大,已经征服了斯巴达克斯的故乡,也就是色雷斯,所以即便回去,也没有意义了。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吧,反正义军确实折返回了南方,这一点,各大史书的记载还是一致的。
那返回南方后,义军的前途在哪儿呢?
3、意外的胜利
没啥前途,还是得回到打家劫舍“吃大户”的老路子。
按说这样的日子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真正胜利重获自由,无非是得过且过,要不了多久,士气就会出现问题。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起义军的士气并没有出现问题,他们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沿途的罗马军都挡不住他们。
士气大振的义军甚至还动起了攻打罗马城的念头。只不过由于装备不足,尤其是没有攻城器械,再加上给养不足,不可能长期围城,所以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就奇怪了,要知道,此时罗马人可没闲着,他们的大军还在东征西讨,攻占外国土地,那他们怎么就扑灭不了国内的暴动呢?
4、尴尬的局面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插播一下当时罗马的局势了,而这还得从苏拉独裁说起。
公元前82年,苏拉逼迫元老院同意他独裁。而为了压制反对力量,他便规定,野战部队不准进入意大利,只能留在驻外殖民地,而且不准任意换防。
而意大利境内只有罗马城可以驻军,其他地方只保留治安警察,负责剿匪缉盗。
苏拉在世时,这样的策略是没问题的,因为他能征善战,有他坐镇罗马,其他人当然不敢造次。
可仅仅过了2年,也就是公元前79年,苏拉就主动卸任,退隐田园享福儿去了,又过了1年,他就去世了。
而苏拉去世后5年,也就是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斯起义就爆发了,罗马的局面立刻就维持不住了。
原因是,后来的执政官都没有苏拉的魄力,更没有他的军事能力,所以驻守在罗马的正规军就发挥不出实力。
而按照苏拉制定的规则,野战主力又不能入驻意大利,所以斯巴达克斯起义后,主要是靠地方治安部队剿匪。
结果越剿,义军势力越大,罗马只好动用首都的正规军。可公元前72年,执政官率领正规军剿匪也失败了,于是,罗马就再没人愿意率军出征了,一个个都龟缩到了罗马城里。
这也是为什么斯巴达克斯能南北来回穿插,却没人能阻挡他的原因。
但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呀,罗马人不能一直当缩头乌龟呀,这可咋办呢?
5、结语
所谓时势造英雄,既然“时势”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它就会抛出个英雄来破局。
当年,面对北方日耳曼人入侵,以及南方朱古达反叛,时势就造了马略这个英雄出来,通过变法改革,解救了罗马。
那现在,罗马又会弄出个怎样的英雄呢?
下期,我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