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攻秦所展示出的军事才能


楚怀王政权建立后做出了连个决定,一是援赵,二是攻秦。执行援赵任务的是宋义和项羽,而西向攻打秦国本土的则是刘邦。刘邦入关中灭秦的这次千里远征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以往说到刘邦,总给人印象他是因人成事,好像没韩信就不会打仗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为什么项羽对其他反秦诸侯都很轻视,独独忌惮刘邦,不但将其分封到西南偏远之地,还让章邯这样的名将去看守?为什么名将英布造反时对部将说:“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将刘邦也视作一个应该担心的人?就连韩信不是也表示“陛下不过能将十万。”能带领十万人马作战这就能证明,韩信对刘邦的军事才能也是肯定的。

刘邦
其实,刘邦的地位也是靠打出来的,虽然在战术造诣上不如项羽和韩信,但在秦末群雄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怀王命令刘邦入关中击秦。当时楚军在彭城,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要入陕西,需要横穿整个河南,之间有开封、荥阳、洛阳、函谷关等重镇和险关,都有重兵防守。楚怀王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让只有一万人的刘邦去执行这个高难度的任务。当然也有可能是高度信任,毕竟刘邦曾经击杀秦三川郡守李由,大破秦上将军王离,也是楚国赫赫有名的大将。
刘邦采取了边进军、边发展的战略。一路上相继收编了刚侯武和郦商两支杂牌武装8000余人,扩充到2万,并得名士郦食其相助,占领了粮食很多的陈留,为正式西进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参
三月,刘邦进攻陈留以西的开封,在野战中击败秦将赵贲。需要说明的是,赵贲手下兵力不少,虽然史书对战斗本身避而不谈,但史载刘邦部将五大夫樊哙率先冲锋击退敌军,斩侯一人,斩首68级,俘虏27人;另一部将靳歙斩骑千人将一人,斩首57级,俘虏73人。这仅仅是两位军官的斩获,其中还有侯爵和千人骑将。部将曹参还俘虏了司马、御史这样的高级官员,可见秦军规模。然而在野战中依然不敌刘邦的混合军队,也可见刘邦排兵布阵的本事。
野战虽胜,但开封是大城,难以骤拔(这时候秦军围攻巨鹿已经半年了还没有什么进展,可见攻城之难),于是刘邦绕过开封,在野战中击败了另一名秦将杨熊,史书还是没有细说战斗经过,不过从其部将夏侯婴俘虏68人、收降士兵850人、缴获金印一匣的战功来看,又是一次大胜利。杨熊逃入荥阳。刘邦还是绕过不攻,又在洛阳以东大破秦军,当然城依然是攻不下来。
刘邦也感觉自己老这样也不行,后面的秦军城镇越来越多,总感觉后背发凉。于是他不再试图进攻函谷关,而是转道南下,准备从武关入关中。

六月,刘邦在野战中再次大破南阳郡秦军,迫降心里素质不如赵贲、杨熊的南阳郡守,占领宛城。然后并未急于进攻武关,而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又平定了十七个县,收编戚鳃、王陵两支杂牌武装,占领整个南阳郡,为自己最后入关之战打造了一个坚固的根据地。
八月,刘邦进至武关东,派魏人宁昌使秦劝降,而这时章邯的秦军主力战败,投降了项羽。赵高杀秦二世,令使者还报刘邦,欲约分关中。
刘邦根本不信,他用了张良的计谋,派郦食其、陆贾游说武关秦将投降,然后突袭夺取武关。之后,刘邦一面率军西进,一面令郦商率军攻取了秦的汉中、巴、蜀等地,从战略上完成了对关中地区的包围。

郦食其
九月,刘邦北上蓝田峣关,故技重施,派郦食其带着大量黄金宝物与秦将谈判议和,收买他们。另一方面,按张良的计策,在峣山遍插旗帜,布下疑兵,以动摇秦军军心。最后“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靳歙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斩首28级,俘虏57人。至霸上,樊哙斩都尉一人,斩首10级,俘虏146人,降卒2900人。至此,秦王朝失去最后一支军队,只得投降,刘邦入咸阳,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这次西进之战可以看出,一是刘邦军野战能力很强,秦军根本不是对手。二是刘邦善于避实击虚,因此他在正面强攻不利的时候,也常常做侧翼迂回甚至战略反转,不但出空击虚,避其所守,也保证了侧后的安全,避免了孤军深入而无后续的危险。三是刘邦擅长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对能招降的就诱降,能联合的就联合,既不影响进展速度,又不过多消耗实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