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冠中医方案,除了原“六药”之外,还推荐了3种中成药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出台了新冠第十版诊疗方案,对去年的第九版方案做了很多改动,包括:
1、传染性最强的时间,从5天内缩短到3天内
2、易感人群,增加了老年人和严重基础病人群的重症率、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
3、潜伏期,从1-14天,多为3-7天,缩短到2-4天
4、临床主要表现,增加了咽干、咽痛,发烧多不超过3天等
5、临床分型,去掉了普通型,改为了中型,并增加了判断标准
6、去掉了集中隔离的部分
等等。
整体改动还是挺大的,很多文章都有分析。黄药师比较关注的是,中医治疗方面有什么改动,发现其中之一是,在原来中成药“六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中成药。
原来方案里推荐的“六药”是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具体内容可见:抢不到连花清瘟怎么办?6种卫健委推荐抗疫中成药,改善发热乏力、咳嗽、头痛咽痛)
也有提到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可用于医学观察期有乏力、发热、胃肠不适等症状。
这次又增加了散寒化湿颗粒可用于轻型感染的症状。
今天黄药师就聊聊这3种中成药功效和用法。
1、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
本药从湘西民间老中医捐献的家传方“祛毒散”演变而来。这个方在湘西民间流传百年,主要用于伤风、白喉、腮腺炎、扁桃体炎等病。
君药是虎杖,有祛风除湿,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的功效。连翘、板蓝根、败酱草等都能清热解毒。
整个药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咽痛,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等。
注意:
外感风寒的患者不适宜,表现为怕寒重、发热轻、流清涕等。
2、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组成:广藿香、炒苍术、白芷、陈皮、茯苓、姜厚朴、紫苏叶、大腹皮、姜半夏、甘草
藿香正气系列药物来自于古方藿香正气散,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寒湿型腹泻、暑湿感冒、胃肠型感冒、阴暑证、水土不服等。
表现为呕吐腹泻,腹胀,头痛身重胸闷,怕冷发热,舌苔白腻等。
君药是藿香,藿香是“化湿要药”,常用于脾胃有湿,尤其是寒湿的一系列症状。
藿香的功效应用请见:藿香,常用于急慢性胃炎、腹泻、中暑,也曾用于非典和新冠肺炎
在服药后,可以喝一些热水,来帮助身体发汗,促进药效的发挥。
注意:
藿香正气类药不适用于风热感冒,具体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嗽咯吐黄痰。也不适用于高温中暑。
3、散寒化湿颗粒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厚朴、焦槟榔、煨草果、麻黄、苦杏仁、羌活、生姜、广藿香、佩兰、苍术、白术、茯苓、焦山楂、焦六神曲、焦麦芽、绵马贯众、徐长卿、地龙、石膏、葶苈子
来自于“寒湿疫武汉抗疫一号协定方”,由麻杏石甘汤、神术散、达原饮、藿朴夏苓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而来。
散寒化湿颗粒的批准文号不是一般中成药“国药准字Z”,而是“国药准字C”,C代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本药可用于寒湿郁肺所致疫病,症见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闷憋气,纳呆,恶心,呕吐,腹泻,大便黏腻不爽,舌质淡胖有齿痕或淡红,舌苔白厚腻或腐腻。
注意:服药后偶见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饮食不消化等不良反应。
黄药师小贴士
黄药师给大家介绍的中成药,目的都不是为了让大家去买药、囤药,而是为大家梳理每一种病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分别可以用、不可以用那些药。重要的是药物的使用方法,而不是见一种药就用。
是药三分毒,每种药都有它的适应症和不适用的地方,用对了是法宝,用错了就可能是毒药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