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考察报告


首先,室内空调是真的冷。从我家里打包衣服到这儿来的时候,我心想不都跟我说这里很热么? 那么就带夏天的衣服好了,勉强带了一件厚点的外套和一条厚点的牛仔裤。然后来的第一周我就被冻得小脸发青、小腿发抖。第二周,我就发烧啦。为了看是不是中了新冠,我还跑去一个诊所查了,37.5度低烧,抗原阴性。医生给开了退烧药我没吃,过几天就好了。我有点了解自己的身体,每次出远门都会有反应,一般就是发低烧。第一次去委内瑞拉也是这样,低烧好几天,等熬过了时差就好了。不过委内瑞拉要坐20多个小时的飞机(无直达,必须转机),所以身体的反应要大更多。新加坡从上海就五个半小时飞机就到了,完全没有时差,简直跟回趟合肥的时间差不多(高铁不也得四五个小时)。后来我有次看到一篇文章标题“ 为何新加坡的空调冷得像停尸房”,文章中说是李光耀的智慧,为了让热带人民不被温暖的天气搞得无心上班, 要用空调把大家冻清醒。对于这个观点,我觉得是:瞎扯吧。发达国家都喜欢浪费能源,在美国我也经常被冻得跺脚。
其次,房租是真的贵。我去看了一个HDB(House Development Bureau, 政府建设的组屋)。我通过Google maps和我善于问路的嘴巴,在坐了十几站公交之后,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HDB与condo(公寓)的区别是HDB没有泳池和健身房这些设施,一般更便宜。公寓坐电梯的时候,碰到了说不清是印度还是哪里的人。我没料想到房东是个印度大姐,人挺热情的,我一到门口,她正拿着个小板凳坐在自己家门口等着我。一个次卧200 sqft(大概18平米) ,也要1200新币(大约6000人民币),家里倒是挺干净,大姐还会说几句中文。这间屋子的同楼层是3家中国人,HDB对于民族的配比有要求,要促进民族的互相理解,那就先住在一起吧,抬头不见低头见,就习惯彼此的存在了。我最后租的是另外一个社区的320 sqft的单间,在Tiong Barhu的老城区,周围便宜的吃的很多, 有著名的Tiong Barhu Market (我选择这里除了价格可以忍痛接受,还有就是听说附近吃得多,这对于做饭低能的我可太重要的),房子要2500新币(大约12500人民币)。虽然说是个condo,但是也没有泳池和健身房。我在美国的时候,小区里的游泳池我一年去了大概两次吧,健身房可能去过5次吧, 所以我对于没有这些设施也没有很难过。从新加坡防疫政策放开以来(大概是去年年底),房租已经涨了40%。像我这样的中国人拉动了房租需求不少。就这几周我都知道朋友里已经有两个要来新加坡了。
再次,新加坡人对中国文化的亲近度很高。新加坡人聊天打字、邮件往来都是英文,一半以上的华人可以说中文。新加坡人看很多中国的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我的一个当地同事非常喜欢赵露思,每部剧都会看,我是听她说了之后才查了赵露思是谁。另外一个同事的老婆喜欢看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啊之类的,他觉得罗里吧嗦(我也觉得)。新加坡的英文叫Singlish, 语法和发音都很有意思。我感觉是按照中文的表达顺序直译过来的英文,然后结尾加上中文的语气词。我有朋友评价说,新加坡人说英文跟泰国人说英文很像,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感觉。有一次听到一个妈妈呵斥她的小孩“Don’t run 呐”=中文“不要跑呐”,然后又说”I say no run 呐“=中文“我说别跑呐”。作为如此有语言天赋的我,过不了几个月,我感觉我就会说Singlish了,隐约有点担心。
还有,新加坡吃饭可贵可便宜。如果在商场吃,就比上海商场贵不少,一晚普通的日式拉面就要10新加坡币以上,大概是50块人民币。总结:只要是有冷气的地方吃饭就贵-吃冷气嘛,当地人说。不过在露天大排档(小贩中心,hawker center),价格就便宜下来,跟上海的价格差不多,3 SGD-7SGD就可以吃饱也不难吃。离我租房200米的Tiong Barhu Market, 一楼卖猪肉鸡肉水果蔬菜调味品,二楼就是卖熟食的。听说这里有很多好吃的,但是我不知道咋滴每次吃得都不太好吃。准备遵循一个当地同事的建议,去试一下海南咖喱鸡饭、牛肉面。写到这里,有点饿了。对了,新加坡人自己做饭感觉很少,都是去外面吃。一般HDB楼下都有hawker center, 物美价廉解决居民的饮食问题。
好了,准备去Tiong Barhu Market吃饭去了,这次我要找到好吃的——同事说要找排队长的,那我就有点耐心去排队吧。
对来新加坡有兴趣么?欢迎找我勾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