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投资箴言2011年(下)——高手和其他选手的差别就在错误率低而不是能打出多少好球来


高手和其他选手的差别就在错误率低而不是能打出多少好球来。但人们注意的往往是高手打出来的那些好球。其实普通选手有时候也能打出很好的球的——大道2011-07
79、老巴说:“利率就像是投资上的地心引力一样”。“你如果明白“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明白投资和利率的关系了。假设你有1w块,现在银行利息20%/年,你还想买啥股票?
80、这次回中国还去了一趟浙大,正好赶上毕业典礼。校友会的老师让我也上去讲2-3分钟。为这2-3分钟的讲话,我还真是费劲想了好多天,最后把我自己毕业近30年的体会总结了自认为最重要的3点。不过会场实在是有点乱,很难有情绪讲,有点郁闷。        把这3点简化如下:        1.胸无大志:大概就是踏踏实实的态度。 我们文化里有很多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东西,胸无大志的“大”就是好“大”喜功的“大”。        2.有所不为:大概就是“作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的另一种说法。做对的事情的意思就是错的事情不要做,就是有所不为的意思。        3.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是最简单但也可能最难的一点。做一个正直的人会有什么回报我不知道,但正直的人可以一生坦然。
81、企业得竞争优势,长期来讲,低成本是靠不住的,差异化最重要,专一是产生差异化的基本点。差异化其实就是顾客需要但别人没能满足的需求。千万别简单地理解成不一样。差异化的好产品一般都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出来的,当然偶尔也有运气的成分,但长期来讲,运气的成分可以忽略。
82、不是很理解人们常说的品牌溢价到底是什么意思。所谓的品牌其实就是人们对品牌产品留下的印象(好的坏的)。我个人观点长期来讲品牌是没有“溢价”的,不然你就不买了。长期来讲,品牌卖的就是其该卖的价钱。建立一个好的品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毁掉一个好品牌可以很快。
83、我说的卖call一定指的是covered的call,和市场无关但和了解有很大的关系,不了解的公司绝对不能碰任何option。卖put也不需要“大量”的资金,钱多多做些,没钱就不做,和别的一样。
84、心态的意思是,卖option其实不会有短期赚大钱的机会,但是实实在在产生净现金流的办法,在懂基本面的前提下长期而言是有机会获得高于平均市场回报的回报的。买option则是投机,常做铁亏。
2011-08
85、我买网易和买ge和研究大市没什么关系。如果你过于关注大市,那个时候你绝对不敢下手。
86、1.老巴教我的:不做空、不借钱不做自己不懂的东西。这个在这里讲过n次了。       2.只有不懂的东西才会恐惧,不懂不做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这个好像也讲过n次了吧?
87、做广告投入产出当然是要的,但要看用多长的时间算。越小的生意对回报的及时性要求越高,不然会撑不住的。好效率的广告是需要很多积累的,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或公司是很难一直有好广告的。       没做过广告或广告规模小的现在最好从搜索广告开始,容易看到效果,知道成本。我们当年开始时很多时候完全是靠感觉和悟性,有很多悟性差的对手都掉坑里了。       酒香也怕巷子深,广告只是让巷子没那么深的办法而已。如果酒不好还使劲吆喝,那秦池酒就是其必然下场。       总而言之,广告只是生意中间的一个环节,在整个企业经营当中的作用千万别扩大化,不然很容易掉坑里。     2011-09
88、价值投资难吗?       老是听人说价值投资太难了,对此我说几句自己的法。       首先,“难”是相对于“容易”的。本人觉得价值投资是最容易的投资办法,因为这是我会的唯一的投资办法。说价值投资“难”的人一定是有更容易的办法“投资”?       “难在被怀疑被耻笑时候的坚持、自信与淡定”----价值投资投的是你自己懂的企业,如果你真懂的话,又怎么会不坚持呢?如果有不自信的感觉,那就说明你还没搞懂你投的企业或还不是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怎么看与你何干?       “难在逆势而为的理性、清醒与忍耐”-------“势”实际上就是别人现在怎么看的意思。当一个人在投资上还在想着是“逆势”还是“顺势”时,就没办法专注在自己的标的上。价值投资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怎么看与你何干?       “难在自省与分清对错”-------难道非价值投资做到这点更容易?价值投资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性”,能够理性地看待面临的一切就更有机会分清对错。       “难在目光长远而不急功近利”---这是在说谁呢?       我真的说过不难吗?我说的意思是其实没有更容易的办法。
89、价值投资就一种,其实就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其他的(如果是价值投资的话)说法其实都是为了实现找到(看明白)未来现金流的办法。
90、当你去和人讨论价值投资是否对的时候就说明你其实心里是没底的,也就是说其实你还是不懂的。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老有人在强调“我为什么要坚持价值投资”这类的话题,觉得有点滑稽。
91、巴菲特什么时候说过他一定长线了?巴菲特选股一定长线,除非套利,但结果不一定,这里区别大了。巴菲特投bac(美国银行可转债)的前提就是认为bac长期无风险,不然他是不会投的。
92、我没说过不投金融股吧?但我确实说过我不太懂。金融这么大且永恒的生意不投确实可惜,所以要慢慢搞懂才行。上一次跟老巴买了富国,这次跟了点美银,也算是个学习的过程,希望学费是负的哈。不知道老巴怎么算。我知道bac的book value(含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帐面价值)是20块左右,tangible book value(固定资产)好像是12块多。相当于现在开一家bac至少要花到12块多钱                 老巴的deal(交易)当然是最好的deal,但别人做不了。我买BAC时实际上都卖call了,从而可以在牺牲暴涨机会的前提下把成本降下来,就为了赚点小钱。银行股不碰就一直不敢碰,也算试试水,底线是基本不超过老巴的比例,对bac而言就是3%左右。准备提高到20%,但要明年1月21号以后才有足够能力。(巴菲特买的是年息6%的可转换债券,只有BAC破产巴菲特才可能亏钱。老巴这个deal怎么看都是个非常好的deal,若干年后大概会赚翻了)。       老巴2002年的年报说:“在投资股票时,我们预期每一笔投资都会成功,在我们经营伯克希尔的38年中,投资获利的个案和投资亏损的个案比例约为100:1。”这才是老巴真正牛的地方啊------呵呵,说到关键了。高手和其他选手的差别就在错误率低而不是能打出多少好球来。但人们注意的往往是高手打出来的那些好球。其实普通选手有时候也能打出很好的球的。
93、借钱做生意一般而言是有还款期的,而且借款人对要做的生意一般了解度高,但也还是有很多人因为借钱做生意而陷入一生的麻烦。借钱(margin)做股票是用你的其他股票抵押的,完全由经纪人控制,但市场大跌时他们会随时要求你卖股票还钱。股票市场有时会疯狂到无法想象。
94、其实我不懂什么是“价值投资”的“定义”,但我懂“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不会因为欧元“可能有问题”而在便宜的价格卖掉自己拥有的好公司或好公司的股票或其他资产。建议你没事看看巴菲特讲的东西,在网上和人探讨很难对你有帮助,所有的道理巴菲特都讲得很透,但也许你需要打开你的思想,试图理解他所说的。另外,职业炒股不容易保持平常心,建议多看看老巴都讲啥了。       其实没人可以告诉别人怎么做投资,但巴菲特告诉别人的是投资中什么东西不该做。看看巴菲特这么多年的(低)错误率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巴菲特的总投资回报高了。       事物怪异的一个地方就是很多道理不懂的人是看不懂的,而且多数看不懂的人实际上根本就没用心“看”。所谓高成功率的概念其实只是低失败率造成的。
95、从外面请顾问对自己公司做战略评估一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很难理解当自己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战略时别人可以帮得上忙,不管别人都是谁。旁观者清的情况下,旁观者或许可以指出错误,但要教会自己该干嘛大概是不可能的事。 还有就是,让问题自己找问题大概是不会找到问题的。
96、网易我100倍时我确实绝大部分都没卖,只是人家问的时候刚好是哪个价格而已。今天我也依然是网易的股东,只是股票很少了而已。留下的这些网易光卖call都累计收了快20块/股了,也不知道是谁的钱。
97、所谓的“好公司”我觉得应该是有原则的公司,不是单纯利润导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不该做),然后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对的公司。
98、如果万科没负债,我会给他们加很多分,但他们不懂,他们想快点发展嘛。没认真看过财报。如果现金超过负债,那就应该很安全。我对大多数公司的担心是很多公司为了发展快些而去负债,结果某一天因为负债而陷入麻烦。万科相对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似乎对营业额的增长也很有追求。我一般喜欢那些追求好产品,不太提营业额目标的公司,比如苹果。
99、有息负债大概就是银行借贷或债券类的东西,到期要还的。我说的少借债指的就是这类债。会计上的债务还包括预收类的款项,这类债务一般不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100、a/b/h股是同股同权的,所以价值投资者如果想买的话,就应该谁便宜买谁。不过,由于货币不流通,不存在套利的机会。
101、别的公司回购的真实理由可能有无穷个,但老巴回购的理由大概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现在暂时很难找到比BRK更便宜的股票,也就是说他认为BRK确实很便宜了。       我理解的老巴对很便宜的定义大概是安全的年复合回报率在10%或以上的意思。 10%这个数字是猜的。老巴一般安全回报8%或以上的可转换债券就愿意投了。
102、我很少考虑踏空的问题,也不太担心没子弹。实在觉得便宜就买,没钱了就打球去,没啥可着急的,不然永远都没法解决你那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真得懂你想投的那个公司,如果还不是的话,那就再等等,多看看想想。
103、千万不要被pe误导,因为pe是个历史数据,未必能说明未来。我说的pe一般指的是相对于未来长期实际利润的pe,不是一般财报上的那个pe。你愿意给多少pe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或者说你自己的资金的机会成本,其实和市场无关。
104、“投资者”是应该具有基本常识的,不然就成投机了。老巴肯买优先股的公司一般都是老巴认为足够安全的公司,印象中老巴好像没怎么错过。2008年大跌时老巴完全不中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些被消灭的公司老巴一个都没有。
105、老有人说投资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个说法其实完全不着边际,因为投资没有改变我任何东西,但我确实找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做而已,就像学会打高尔夫球一样。投资并没有让我觉得自己更有钱,不然很难拿得住一只涨了100多倍的股票。要想拿得住一只涨了很多的股票必须要有很好的平常心(芒格叫理性),平常人是很难有平常心的。不过,平常心大概是可以修炼出来的,和年纪可能也有点关系。
106、投资风格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从只投看得懂的变成只投看不懂的了?哈,有人问过我都喜欢投什么公司,我总是说“看得懂”的。然后一般人家会问一般是哪类公司,我一般会回答不知道。网易和uhal其实是很好的例子,因为这两个公司所处的行业风马牛不相及。也许就是个运气。有时候能想明白一点啥也是运气,老巴好像也是这么说的,所以运气好的人应该多回馈社会。
107、彼得林奇的做法实际上是属于短视,所以早早就白了少年头,投资也没法做了。80多的老巴依然威武啊,芒格87了还自己开车。        大部分人如果学peter的话,会只学到白头发的那部分,而且最后还要亏钱,何苦? 不明白老巴的话还是不要碰股市的好。不过,要明白也确实不容易,虽然老巴的办法是最简单的赚钱法,当然亏钱的办法就多了去了。       这里说的最重要的不是peter厉害还是巴菲特厉害的问题,说得是我们这些业余投资者能学谁的问题。老巴的东西实际上和老巴没什么关系,也就是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和老巴没啥关系,老巴不过和我们一样这么理解和运用罢了。我没办法理解一个搞不懂5只股票(5个公司)的人如何可以靠投100只股票赚钱,历史的统计也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实际上他们确实做不到,句号。
2011-10
108、对yhoo而言,大涨我不怕,只是少赚而已。大跌我也不怕,因为我觉得我了解yhoo的价值,知道掉下来迟早也会涨回来。 我一般只卖out of the money(会输)的call,卖in the money(会赢)的call和持股的逻辑有冲突。       call要求去到哪个价位和时间长短有关。其实我怎么做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东西不应该做哈。使用option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为option而option,只有对基本面非常明白时才有可能有时用一下。还有就是不要用margin做option。       买option是投机行为!我如果买option就是愚蠢!最郁闷的是每次跟别人讲卖option时别人都说我在买,买和卖真的那么难区分吗?有一个简单的区别,卖是收钱的哈。
109、学巴菲特最重要和人们能够学的东西其实是他不做什么!绝大多数人学的是相反的东西,就是他在做什么,那是没办法学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巴菲特说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 当然,能力圈的大小也是可以学的,但那是每个人自己的经历包括学历等,巴菲特不教这个。 最重要的是我不做什么,巴菲特不做什么。你想学人怎么做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但什么不做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比如说欺诈的事不能做,不能用margin等。
110、我对关于投资的书一点兴趣都没有,只翻过老巴的给股东的信和关于芒格的“穷查理”,到现在也都没看完。投资的书实际上最没意思了,看来看去就那么几句话:不懂不做啊,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啊等等,无聊。搞个书苑就更无聊了。       我只是表示我本人没兴趣而已。我只是个业余投资者,自己那3板斧够用就行了,不想跟自己过不去。老巴也说过,知道自己能力圈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未必是明智的(这话一般可能看不懂哈)。不过老巴喜欢看书,我喜欢看点别的东西而已。       111、投资只有价值投资一条路。量化投资就像赌场里的看图看线,有时候真准啊,就是没办法事先知道到底哪次会是准的。我烟酒生时学的是计量经济学,如果量化投资真管用的话,那现在世界上最有钱的一定都是我以前的那些老师和同学们或其它数学家们,啥时候能轮到那些数学其实不那么好的人们?这个悖论真得那么难懂吗?
112、“遇到事情不要问乔布斯会怎么做”,当年去松下时,当时中村社长就是这么说的:“我总在想如果松下老人站在我背后,他会怎么想这件事”(希望不是翻译错了)。我马上心里就想,松下要有麻烦了,回来后就把松下的股票慢慢都卖了。逻辑是:当一个社长都在这么想的时候,这个公司的文化肯定都是这样的,那他们的产品时间长了以后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113、巴菲特投比亚迪了吗?1.巴菲特一直说他开始是不愿投的,是芒格一再“逼”他投的。2.他只投了他管的钱的千分之一,大家还是不要太当回事的好。他只不过是想试试。我觉得他真正的错误是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而已。
114、单纯的理想主义者走不远,单纯的现实主义者做不大。马云两个都是。       马云是我最欣赏的企业家。或许是我自己觉得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在很多地方高度相似吧,但他的实施和表达在很多方面确实要强很多。       我不知道“榜样”的定义是什么,好像心里也没有个榜样。       学习某个人并不是想要成为某个人,因为谁也不可能成为某个别人。       我觉得其实也没有谁比谁更值得学习的说法,因为每个人从别人那里学到的应该是能够提高自己的东西。我其实也有一些比马云强的东西,比如乒乓球或golf,呵呵。        所谓学习并不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式的学习,那样的学法只能让自己在自己原来的圈子里打转转,因为人们往往不知道哪些东西是精华。       补充一点,如果让马云从头再来一次,他依然有很大的概率再成功,我也差不多。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好好看看马云,你也许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至于怎么学我也不知道,这都是猿粪的事。有点像学价值投资,其实是学不会的,但有悟性的人可以提高而已。       反正每次和马云聊天我都有不少收获,他看问题的角度经常确实很独到,确实思考的很深入。       人们(经常包括本人在内)一般很难open自己去学习别人,即使对方做的很好也老是想办法给自己找个不用学他的借口,有趣的很。
115、千万记住老巴讲的,“一生只富一次”的名言,就是不应该冒冒不起的风险。和富没富起来前后没关系。如果没富起来前出问题了你打算赖账?
116、别人我不知道,但说我是营销高手则绝对是源于误解。我从来没学过怎么营销,我们一直做的所谓营销只不过是想办法如实告诉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怎么样之类的信息。千万不要以为会打广告就是营销。会打广告的多了去了,几年一过大多数都不见了,为什么?所谓营销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只是一个环节而已,相当于木桶的一块板,凡是认为公司好是因为营销好的说法其实就像认为一个能装水的木桶是因为有了一块叫“营销”的木板一样可笑。
117、打球和投资一样,最重要的是避免犯错,尤其是犯大错。只要少犯大错,成绩总是不错的。
118、记住老巴的那句话:不打算拿10年的股票为什么你愿意拿10天呢?我就是想通了这句话后把我手里管的的UNG全部亏本卖了,如果当时不卖的话,到现在为止每股要多亏6-7块钱,总数大概超过一亿了。当然还有一句话是我自己的,那就是:发现错误要尽快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可能是最小的代价。
2011-11
119、做空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是和市场的疯狂作战,一生只要错一次就可能全盘皆墨。况且,做空的利润最高只有100%,未必合算。把找做空目标的时间好好去找好股票持有,你的投资生涯的总成绩会好得多。
120、是不是高估和是不是牛市其实没关系。是不是高估是由自己对某特定股票(公司)的理解,是不是牛市是所有人对所有股票的看法。有时候判断大市是不是高估了要相对容易的多,比如A股6000点左右的时候,你只要想象你如果有钱把市场所有的股票都买下来合不合算就很容易判断当时有点太贵了。
121、我选股不厉害,是业余级的,花的功夫太少。但我犯错的机会的确是大师级的,不懂就是不碰。真看得懂这两句话的日子长了一定会有不错的赚头哈。
122、从投资的角度看,如果你真打算买一只股票(公司)拿10年,你绝不会去多付30-40%,除非脑袋坏了。但是,中国AB股的情况有点复杂,主要是外汇兑换不能自由流通造成的,尤其是现阶段很多人能看到rmb有对外升值压力的大背景下。无论如何,不要以AB股的差价多少来判断是否买,因为有可能AB股都高估了,只是某一边高估的少点而已。
123、老巴的“衍生品投机”实际上就是卖了个指数的长期的put,还不用交押金的。我认为那是投资,相对于卖保险。买put的人才是投机,也可以说是买保险。老巴的这个“亏损”是不会影响到现金流的。       我没看老巴具体卖的是什么put。大致看到过报道,说是用信誉卖的是s&p500的15到20年的put,按当时大概是1300点左右的价格卖的,收了几十亿美金的现金(可能后来掉下来后又做了不少,我猜)。代价是如果15或20以后如果掉到1300点(后来补得可能更低)以下,老巴要付钱,如果那时s&p500掉到0的话,老巴要赔300多个亿。第一,很难想象s&p500到那个时候还会在这个价钱,第二,就算在这个价钱(不涨不跌)老巴也已经赚了几十个亿了,第三,老巴白拿着几十个亿用20年,就算8%一年的复合增长,老巴也要赚个4-5倍了。但是,虽然老巴不用给现金,但可能需要按mark to the market去记账,所以每个季度都会有“金融衍生品”的盈亏显示,让那些老想等着看老巴笑话的人乱激动一把。       老巴这个deal实际上就是长期不看坏美国。如果谁给我这么个deal,我也愿意啊。和借margin是完全两码事。margin由于抵押的是账上的其他股票,任何是个市场短期的大波动就可能将你的钱wipe out掉,但老巴的这个put是不受市场波动影响的,有兴趣想了解的可以去看老巴的年报哈,没看的就别乱讲了。       老巴卖的这些put买家只能在到期的时候行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和平时大家在市场上卖的普通不一样。所以说老巴这几十个亿白用20年不是没有理由的。
124、Yahoo16的call被call走无所谓嘛,反正有钱赚,回手再卖个16的put不是更好?现在一礼拜的premium差不多有2-3%,好多人投机,好玩哈。
125、(完美世界)有信心为什么会拿钱去投资别人而不是自己呢(回购)?想吧鸡蛋多放几个篮子的意思就是担心自己这个篮子靠不住,对吧?我这里说的拿钱投资别人指的是去建立投资公司,不是买工作室。买工作室属于战术问题,我不想说什么。另外,投资一个公司往往很大程度上是投资在公司的文化和主要领导人身上,如果这帮领导人还有一堆别的事在干,就有点不太靠谱了。希望什么时候能明白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其实是有效提高风险的最好办法,虽然能明白这个东东非常不容易。        126、老巴不可能教会我们投资,因为会否投资是关乎每个人自己的能力圈的事情。不过,老巴教导我们要呆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这样就会少犯错,时间长了以后投资就会有好的表现。关键在不懂就是不碰的原则。多数人错在一知半解时由于害怕失去机会而急急忙忙出手了。每个人看看自己犯错的比率,再看看老巴犯错的比率就明白差别在哪里了。
127、“核心竞争力”有点像巴菲特讲的“护城河”,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时间足够长后会立于必败之地。
2011-12
128、记得很久以前我就跟丁老大说网易的最大问题可能是现金太多。现在的现金显然已经比那个时候要多多了,但丁磊似乎没有因为有这么多现金而犯什么大错,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连老巴都说以前他现金一多就容易犯错。如果网易对自己公司的未来有信心的话,回购永远是最好的消耗现金的办法(在价格过得去的情况下)。目前网易的市值扣掉现金大概只有8-9倍的pe了吧?如果网易相信未来依然能赚这个利润,这个价钱回购应该还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现金放在银行里实在是没啥回报,去投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会更糟,还要占用精力。
129、去赌场赌钱从概率的角度看是一定输的,一万美金已经很多了吧?我离开中山后一次澳门都没去过,显然对赌场这种必输的游戏没啥兴趣啊。我去赌场玩大概能够接受的赌注一般也就是100-200块,因为我知道道理上我肯定会输的,赌得大就愚蠢了。
130、好企业注重消费者感受,所以能得到消费者好感,从而也就有能力去从事一些公益。其实好企业本身的经营行为从广义的角度看也可以算是公益行为,因为他们在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131、卖多长时间到期的CALL?看价钱。便宜的时候就不卖call。卖的时候什么时间都可能,从一个礼拜到一年的都卖过。只要觉得机会成本ok就行。现在这个价就不太想卖call了,但有时候被put进来的也会卖。比如今天15块put进来就可以卖一个月15块的call,上下各收接近一块钱,总共两个月时间应该算不错的回报了。       我做股票的第一个交易就是卖put。一直不是很不明白为什么大多数人搞不懂卖put和卖covered call的道理。照说如果明白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道理后,应该很容易明白卖put无非就是让你更便宜买你原来想买的股票的办法而已。       10年前一个香港的朋友告诉我有put这个东西,从那时开始做投资到今天,没看过任何option的书。我认为其实option是个很好的工具,因为这个市场上有太多的源源不断的投机的钱,卖option大概可以算最好的赚投机或对冲的钱的好办法。我自己从来就没有一个所谓的option策略,都是跟着基本面走的。不过,作为辅助工具,卖option用好了还是蛮有效地,我管的钱在利用option上产生的利润好像可以赶上很多赚钱的上市公司了。 我见过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把option复杂化了,其实option和价值投资的概念一样,不了解的公司的option是绝对不应该碰的。 只要有想用option赚快钱的想法,最后的结果一般都会很糟。           我一直用卖保险来比喻。但两者其实最本质的差别是保险的费率大概是可以算出来的,put实际上不能。次级债实际上也是put,很多银行根据'算出来”的价钱卖给用户后就中招了。我做的东西和"金融"无关,不需要是高手,但需要了解公司。                 我一般想卖的股票会倾向于卖call,除非是着急用钱或想跑的时候。我的网易就是用卖call的办法慢慢卖掉的,现在也还没卖完呢,手里还有一些被卖了45的call,明年一月到期。这个价位的网易我不会卖put,但以前在20块左右的时候可是买过很多put,有一次一下就被put进来很多万股,呵呵。       顺便说下,理解不了价值投资的人更难理解option,做option的技巧越高,最后吃的亏会越大。老巴也用,不过老巴规模太大,只能卖点s&p的put。 我自己也觉得越来越难用了,规模大了以后市场没容量,卖不出好价钱就没意思了。132、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的净现金流(的折现)。账上的现金在“未来”不一定还在,所以不能简单用现金来衡量,除非马上清算。
133、当你看到很便宜的价钱时就应该出手!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意思是包括少出手的。买到底部往往不是好事。       我一般见到自己满意的机会就出手了,不太留钱,但会换股。比如,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把网易和GE等都基本卖了,不然也没钱买想买的股票。另外,我经常卖put,所以一到期就又有钱了。我对比例一般不太在意,但对自己认为有风险的则会严格控制比例,比如银行股不超过20%等。
134、如果你买得确实便宜,再跌其实无所谓。最怕就是买到底部,结果钱没用完就涨了。抓一堆现金在手里干着急的味道更不好,容易犯错。
135、我一般不太选股,除非某只股票因为某种原因跳到我眼里。一年有一次机会就很好了。当然,有主意以后执行起来还是很花时间的。
136、在你的投资字典里删掉那个卖字;同时在头脑里删掉“盈”和“亏”两字。这里说的就是“理性”问题,卖的时候不要考虑成本(盈亏),买的时候不要想过去到过什么价。不过,投资里还是有“买”有“卖”的,不要太绝对理解“不卖”的意思,尤其是发现买错了的时。       长线持有一定是在买对好股票的前提下。有很多人往往只是在“被套”的时候才想起“长线”来。这里“被套”的意思是指有些人本来指打算拿10天的股票,结果因为“亏钱”了而决定改为拿10年,这种决定往往会让人亏更多。不打算拿10年的股票一定别去打算拿10天,不然就是“炒”了。特别说明一下,我理解中“不卖”指的是“绝对”好股。
137、老巴讲的护城河实际上指的是某种形式的垄断,往往是由生意模式决定的。当然,拥有一个好的生意模式需要有好的企业文化等等,不然很快就会搞得像雅虎一样。       特别好的生意模式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机会一旦错过就没了。不过,没有好的生意模式也是有可能成为一家不错的企业的。       不好的生意模式也是有机会在一段时间里赚钱的,但赚起来累,效率差,持久性不好。需要用很多人(相对营业额和利润而言)是不好的模式的一个特征。另外,短期内增加很多人往往也是很危险的(比如一年内在一万多人的基础上增加两万多人),当然有些公司可能会是例外,虽然我还没见过例外。       也许可以给个未必合适的比喻,商业模式像马,管理层加企业文化像骑师,经营结果就是比赛结果。不过企业经营不像赛马那么短时间而已。
138、其实投机是博弈,非常需要水平也很难学,反正我学不会,觉得太累。投资像打golf,只管自己打好就行了,其实和别人干什么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结果看起来是有关的。    139、德州扑克确实属于博弈,打得很好非常不容易,不是很同意你的比喻。打德州扑克是真的需要戴墨镜的,不然厉害的人真的能看出来你是不是有牌哦。而且,我觉得戴墨镜也许还不管用,因为身体语言还是会不小心透露一些信息。我也很喜欢打德州扑克,但不觉得这个游戏和投资的关系很大。投资的时候我是可以完全忽略别人的,但打牌的时候却必须时刻关注别人的反应,所以觉得打牌确实像博弈。
140、我老觉得没有一定的能力圈就不应该开始投资。芒格讲没见过40岁以下的价值投资者或许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圈在40岁以前大概就定了,之后恐怕很难扩展。好像打golf也有点类似的东西。
141、晒一年的业绩实际上蛮投机的,虽然我理解作为一个网站或许希望用这个办法来增加人们的参与度。投资实际上过程比结果重要,只要过程没问题,结果自然不会坏。但从成事在天的角度看,一年恐怕不够长。如果有个5年或10年的晒业绩倒是可以说得过去。142、不要以赚钱喜,不要为亏钱悲哈,关键在过程。要时刻记住的就那么几条:1、不要用margin;2、不要sell short;3、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东西。尤其是最后这条比较难,因为比较难界定自己的能力圈。我经常看到有人跑到自己的能力圈以外去做事情,回头安慰自己的话就是“扩大能力圈”是要付学费的。其实,对大多数有能力投资的人而言,自己的能力圈里能做的事情实际上往往是足够多的,实在是没必要冒太大的风险跑到一个未知的地方去。当然,如果是拿别人的钱或许可以试试?(玩笑哈)       顺便说下,这不是说我自己今年业绩不好哈。实际上我今年还行,今天应该收在新高或附近了。新高其实不表示我今年业绩有多好,但确实表示我这么多年的总业绩不错哈。          143、对行业和企业的了解(和理解有一点点不一样)总是可以提高的,但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非常难改变。比如说有人认为股市就是赌场,那他们就会一直这么认为下去,怎么说都是很难改的;又比如习惯了看图看线的人们,怎么说都会时不时看一下的。以我这10年投资的经历来看,我还真没有见过谁真的变了。       大概是要亏钱以后才会明白吧。别人不知道,我自己一般是要亏钱以后才会真正明白的。多看看老巴的东西确实有些帮助。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或大或小的能力圈,而且不管发生什么,一般最后大家都会回到自己的能力圈内的。我只是觉得主动在里面呆着比被打回来要好很多而已。       另外,善于聚焦大概是源于习惯。凡事喜欢想明白所以然的习惯其实是可以学的,至少40岁以前可以学哈,也许养成坏习惯后就不容易改了。
整理:大漠胡杨0001来源:网易段永平博客、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