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失联,请关注以下账号备用:
“我这一生最敬佩的一个人,就是周恩来。”蒋介石晚年的时候,躺在病床上,对长子蒋经国坦言说道。蒋经国一时间摸不着头脑里,父亲为何平白无故提起一个共产党人。
时间回到1936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爆发,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作为蒋介石随行人员的张冲等也一并扣押西安。国共双方一时失去联络,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内部更是乱作一团。然而此次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正是周恩来化解了这场矛盾。
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周恩来在西安巧妙地与矛盾双方各种斡旋,竭力促成了宋子文等以及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的三方会谈,并达成了释蒋抗日的初步协议。12月23日,各方代表在张公馆西楼开始谈判,宋子文代表南京方面,而周恩来、杨虎城、张学良代表西安“三位一体”。
当天下午,谈判开始后,周恩来首先提出了中共及红军的主张:
一、停战,撤兵至潼关外。
二、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
三、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
四、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
五、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
六、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周恩来表示,如果国民党接受并保证实行上述诸项,中共将暂助蒋介石统一中国,一致对日。张学良、杨虎城等人都表示同意上述提议,宋子文也表示他本人同意这些条件,但是要转告蒋介石最后酌定。
23日下午,谈判继续进行,直至24日上午,就周恩来代表中共提出的6项条件,双方经过反复磋商,最终达成了九项协议。12月24日晚上,周恩来在张学良及宋氏兄妹的陪同下,见到了被扣押的蒋介石。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的蒋介石,一股难言之情涌上心头。
周恩来早年远赴欧洲留学,1924年回国后,中国的大革命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国共双方首次合作。此时的蒋介石组织和领导黄埔军校的师生参加镇压广州商团叛乱,讨伐陈炯明等战役,战果卓著。而周恩来恰在此时出任广州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以及革命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过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由于此中渊源,蒋介石当即握着周恩来的手说道:“恩来,好久不见,你还是黄埔的好同志。我以领袖的人格担保向你许诺不再内战,希望你日后可以到南京与我面谈。”
1936年12月26日,在周恩来千里迢迢赶来斡旋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也平安抵达了南京。1937年2月9日,国共在西安举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谈,但最终因为蒋介石的出尔反尔而收效甚微。于是,周恩来请求前往国民党统区与蒋介石面谈。
虽然,蒋介石曾口头上答应了周恩来“联共抗日”的许诺,并邀请周恩来赴南京谈判。但是,张学良送蒋介石时却被蒋介石扣押,他的举动再次使得中央政府对他产生怀疑。毛主席也担心周恩来此行凶多吉少,多次发出电报表示,周恩来应该留在西安,中共欢迎张冲前来共同协商。
不过,在周恩来的再三请求下,中共中央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3月,周恩来从西安到达杭州,此次会谈史称“西湖会谈”。3月下旬的西湖,热闹异常,到达杭州的周恩来,在张冲的安排下,周恩来与潘汉年在烟霞洞这个秘密长沙与蒋介石进行了促膝长谈。会谈的具体内容自然不得而知,不过这次秘密会谈为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而基础。
3月27日,周恩来借着宋美龄生日之际,更是给蒋介石送去了一份大礼,他带给了蒋介石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委员长,据苏联内务部来电报称,蒋经国已经找到,并批准他立即回国。”蒋介石得知此消息,喜出望外,他感激地说道:“恩来,你是中共最有理智,也最有人情味的同志。”直至蒋介石晚年期间,提起周恩来依旧是敬佩不已。较量十年的可敬对手
而让蒋介石害怕的这个人,就是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1921年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被推选为湘区委员会书记后,就一直领导工农地方武装,与敌人进行革命斗争。
毛主席和蒋介石可谓是斗争了大半辈子的对手,而且很明显,蒋介石坐拥百万大军,依旧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败下阵来,最后损兵折将,只得退守台湾偏安一隅。
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战争苦难的人民无不渴望和平。而蒋介石却居心叵测,向中共中央实施假和谈、真内战的政治把戏。蒋介石曾用20万买毛主席的人头,是蒋介石通缉的共党要犯,蒋介石以此料定毛主席不敢来重庆。如果毛主席不去重庆,就会背上拒绝和谈,蓄意内战的罪名;而如果毛主席来了重庆,身陷敌军阵营,也凶多吉少。
然而,毛主席洞若观火,早就对蒋介石的阴谋了如指掌。在离开延安前,在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就明确指出了,蒋介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忘记消灭共产党的;蒋委员长只认拳头,不识礼让。毛主席也说道了,共产党的胜利越大,人民群众活动得越积极,我自身的处境就越安全。
毛主席接受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邀请,他就要赶赴国统区的政治中心重庆了。这天,延安机场早早地就聚集了许多的人,他们都是自发来为毛主席送行的。毛主席乘坐的军用飞机,徐徐降落在了重庆九龙坡机场。当毛主席走出机舱后,前来迎接的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蜂拥而至,毛主席声势浩大地出席了重庆谈判。
在重庆的43天里,毛主席和蒋介石有过很多次的会谈。但是蒋介石对谈判毫无诚意、也没有充分的准备;毛主席则更为鲜明,具体地表明了中共的原则和立场。在此次接触中,蒋介石也对毛主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对身边的人说:毛主席此人不可轻视。毛主席喜欢抽烟,据说每天都要抽上不少,但毛主席知道蒋介石不吸烟后,在同其谈话的期间,从来没有抽过一支烟。10月10日,国共两党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次日,毛主席飞往了延安。
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毛主席独树一帜的作战方针,带领中国工农红军一步步地走向胜利。而蒋介石在跟毛主席争斗了这么多年,最终还是败下了阵来,所以他害怕毛主席是情理之中的。邓演达最能代替蒋介石的人
而第二个让蒋介石害怕的人却是邓演达。为什么邓演达会使蒋介石害怕呢?
邓演达是跟着孙中山先生一起搞革命的,并且深受孙中山先生的信任和爱戴,曾经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等众多重要职位,在国民党内部可是蒋介石最强有力的对手了。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出生在广东惠阳永湖乡鹿颈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少年时代的他深受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反清运动。1909年,14岁的邓演达考入了广东陆军小学,在校学习期间,邓演达成绩异常优秀,小小年纪的他就很有主见。少年时期的邓演达耳濡目染的都是中国外受帝国主义的野蛮,内受清政府封建王朝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邓演达自小就萌生了立志报国的信念,他从小发奋读书,小学毕业前夕就加入了同盟会,希望能够报效国家。
邓演达小小年纪就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1910年参加了广州庚戌新军起义,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年仅16岁的邓演达就在民军部队当起了教官,在革命军中成为了一段佳话。此后在随姚玉萍北伐的战争中,邓演达的军事才能崭露头角。然而,南北议和,眼见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十分悲愤怅惘的邓演达从南京回到了广东,决定重习军事。
1913年邓演达从广东陆军俗称学校学习一年后毕业,正赶上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他再次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的洪流中,此后他便一直为中国革命努力奋斗。
1927年6月20日,邓演达发表了《告别中国国民党同志们》的告别书,强烈谴责了汪精卫与蒋介石同流合污、背叛革命的行径。此后他多次斥责了蒋介石以后无耻叛变革命的行为。邓演达还在上海主持开办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干部培训班,以培训反蒋力量。
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在为干部培训班做结业讲话时,因叛徒告密,被逮捕入狱。在此期间,蒋介石多次派人劝说邓演达放弃其政治主张,都当即被邓演达严词拒绝了,他明确表示“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
1931年11月9日夜,邓演达在南京被秘密杀害,去世时年仅36岁。邓演达去世后,宋庆龄公开发表通电,强烈谴责了蒋介石的卑鄙行为,指出,中国国民党早已丧失其革命集团之地位,至今已成为不可掩蔽之事实。亡国民党者,非其党外之地人,而其党内之领袖。
邓演达是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工农民主党的创始人,他的一生都在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步伐,其在民主革命中立下的功绩,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称颂。孙中山先生更是对他给予厚望,曾说过:“干革命,有两达,革命有希望。”两达指的就是邓演达和张民达,足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对他的赏识和器重。
怪不得后来蒋介石曾同几位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一起聊天时,有人提到:“蒋委员长,您觉得百年之后,谁能代替您?”本以为蒋介石会深思一会再说,没料到蒋介石毫不犹豫地当即回答道:“能代替我的人已被我枪毙了。”而这个被蒋介石枪毙了的人指的就是邓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