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战役失利后,前线总指挥被连降三级,1955年错失军衔


为防失联,请关注以下账号备用:
解放福建后,三野将军率领解放军紧锣密鼓准备进攻金门岛,位于福建东南,距离中国大陆仅数公里,战略价值极高。解放军调集大量海陆空兵力,海军封锁金门,空军轰炸岛上设施,陆军计划空降和海上登陆,确保迅速占领。金门失守将重创国民党,台湾将更受威胁,解放军可加速进攻。金门攻防将成台湾局势关键,解放军计划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或将深刻改变台海局势。。

为了保卫金门,蒋介石派遣了虎将胡琏担任金门守备官,并派遣大量飞机和军舰来掩护守岛部队,以展示他们准备与解放军决一死战的决心。然而,解放军此时连战连捷,国民党军放松了警惕。在战前,三野根本不清楚金门的敌人数量,甚至不知道金门岛的防御重点。
叶飞将军认为,金门只是个小地方,无需动用太多兵力。他派遣了7个团共1万人的兵力,足以击溃金门的守军,然后可以继续向台湾进发。这次战斗由萧锋将军负责指挥,他是三野某军的副军长,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应该可以轻松应对金门的防守。萧锋按照惯例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提交给粟裕将军审阅,后者很快就表示同意对金门发动进攻。
然而,粟裕向来十分谨慎,在仔细研究金门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后,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运兵船数量,每次船队运送的兵力不能少于7千人。其次,船工人数不应少于6千,以确保运力畅通。最后,必须确保敌人没有增援,否则一旦陷入消耗战,我方必定处于下风。
然而,这三点对萧锋来说都很难实现。由于登陆时间紧迫,他根本没有足够的运兵船,目前的运力最多只能运送3千5百人,远远不够粟裕的要求。至于船工,更是严重不足,萧锋只能临时从其他部队调集,勉强凑齐了4千人。另外,根据前方传回的情报,敌人一直在向金门增兵,大约有两个师的兵力超过6千人。

这让萧锋的心里不禁打起了鼓,他觉得眼下贸然打金门实在不妥,应该再将战备时间拉得长一些,等到万事俱备之时再向金门发动进攻。然而,叶飞将军实在等不及了,他一再催促萧锋尽快发动进攻,最好要在新中国“满月”之前将金门拿下来,向党中央献礼。
无奈之下,萧锋只好硬着头皮发动对金门的攻势。某天晚上,在十月下旬,三个加强团乘坐木帆船悄悄向金门摸过去,三个小时后,船队顺利抵达金门北部海滩。当时正值退潮,木帆船被卡在滩涂上无法进退,战士们只得下船,踩在一米多深的海水中慢慢向滩头摸过去。这时,滩头的敌人发现了不对劲,果断向解放军开枪,解放军立即予以还击,双方随即展开了激烈战斗。
由于缺乏登陆作战经验,三个团在登陆后沟通不畅,互相之间缺乏配合,只能各自为战,向着滩头的敌人猛攻。胡琏得知解放军袭来后,立即动员所有部队向解放军发动反扑。与此同时,敌机陆续起飞,不断对解放军进行空袭和轰炸,敌人海军也抵近浅海,用舰炮轰击解放军阵地,给我方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另一方面,运送先锋部队的木帆船在返航途中遭到敌人战斗机突袭,几乎全部被击沉,这导致后续部队无法及时登上金门岛支援先锋部队。萧锋为此急得团团转,他连忙命人重新去找船,最终勉强凑出十几条木帆船,孤注一掷地让四个加强连登船向金门进发,支援先锋部队。
然而,此时敌人已经完全占据上风,先锋部队被压缩在一处滩头高地上,已经无路可退,而且弹药也几近耗尽,战士们已然被逼上了绝路。不久之后,增援部队赶到,与先锋部队合兵一处,并肩作战,但这并不能扭转战局,我方败局已定。

经过两天的激战,登岛的解放军部队损失惨重,大部分战士伤亡,剩余不到百人则被敌人俘虏,至此,金门战役以我方的失败告终。战后,萧锋受到严厉的责罚,行政职务连降三级。到了1955年,与他同资历、战功的干部都已晋升为少将,而他却仍然是大校。
这次战役之后,我方暂停了对攻台计划,而国民党军则趁机继续加固金门防线,将其建设成一座坚固的堡垒,以抵御解放军的战略进攻。随后,随着美国介入台海局势,解放军失去了跨海攻台的最佳时机。台湾问题也因此一再拖延。相信很快就会和平统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