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失联,请关注以下账号备用:
1986年9月1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
这位访客乃是毛主席的孙子、毛岸英的侄子——毛新宇,当时年仅16岁。
毛新宇此行朝鲜,目的是为了悼念已故伯父毛岸英。
在毛新宇诞生之际,他的伯父毛岸英早已英勇牺牲!尽管毛新宇未曾亲眼目睹伯父,但在他的成长历程中,毛岸英的名字始终伴随着他。
从父母、老师、同事以及妻子的口中,毛新宇对于自己的伯父表达着内心深深的敬佩。特别是对于伯父毛岸英的事迹,毛新宇更是如数家珍……
然而,毛新宇内心一直存在一个遗憾,那就是从未亲自前往朝鲜,为自己的伯父扫墓!1986年初,毛新宇已经年满16岁,在父母的安排下,他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朝。尽管年龄尚幼,但他深感这是一个珍贵的机会,终于有机会亲自为伯父扫墓……
在青年代表团中,有几位成员的身份和毛新宇相仿,同样是烈士的亲人。因此,当他们抵达朝鲜后,受到了当地百姓热烈的欢迎。毛新宇抵达朝鲜后不久,由于可能受到了水土不服的困扰,身体感到极为不适。当地百姓得知他的情况后,热情地为他熬制了粥,并亲自送到毛新宇手中,目睹他喝下粥后才安心。
对于这段经历,毛新宇铭记深刻。他曾回忆说: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们都深刻地感受到中朝人民以鲜血凝聚的友谊,以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真谛。
中国青年代表团在访问朝鲜期间,受到金日成的热烈欢迎。得知几位烈士的亲人来到朝鲜后,金日成挨个握手,向他们表达敬意。特别是在见到毛新宇时,金日成极为高兴。
在随后的交谈中,金日成向大家讲述了几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并表示:“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牺牲在朝鲜的土地上,朝鲜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世世代代都会怀念他们……”
金日成还特别叮嘱毛新宇:“务必去看望你伯伯的墓,要永远记得他!”毛新宇听后点了点头。
1986年9月1日,毛新宇来到了位于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为自己的伯伯毛岸英扫墓。
踏入毛岸英墓前,毛新宇将鲜花婉放于墓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凝望着伯父那半身塑像,他心头涌动着许多感慨,于是他谱写了一首悼亡诗,以表达对伯父的崇敬和深切思念:
(节选)
我来了,伯父,在金达莱盛开的国土上,与你相逢。我知道,伯父,你在深深的地下,正微笑将我相迎……亲爱的伯父,请接受吧,我真诚地敬礼!我一定将你的思念带回祖国,带给韶山的父老乡亲。沿着你的路,沿着爷爷指给的路,勤奋耕耘。再见吧,伯父,安息吧,伯父,请原谅侄儿悄悄离去,只留下一首小诗。让它伴你度过日日夜夜,权当侄儿的一片孝心。
毛新宇的言辞虽简,却充溢深情,令人感动得如泣如雨。在场的众人听到他倾情书写的文字,个个眼含热泪,而毛新宇在读到最后时,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感慨,眼泪如泉涌般滑落而下。
毛新宇在离开烈士陵园的那一刻,心中充满了对伯父毛岸英的敬仰和对祖国的深厚热爱。他明白自己肩上承载着家族的英雄传统,同时也深切感受到自己是一名来自英雄后代的责任。这次朝鲜之行,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国家、家庭、责任和奉献。
回到祖国后,毛新宇努力学习,时刻保持对伯父毛岸英的敬仰之情。他投身学业,培养自身的才能,立志成为一名有远见卓识、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家族的英勇传统。
在校园里,毛新宇努力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信仰,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族的家国情怀,成为校园里的楷模。
毛新宇的理想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成功,更注重为国家和人民的繁荣进献一份力量。他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投身到国家发展的众多领域。无论是在科研、教育、医疗还是社会服务方面,他都尽心竭力,努力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新宇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创新,为国家的科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他的励志故事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为了家国情怀而努力拼搏。
毛新宇,如同伯父毛岸英一样,成为家族英雄的继承者。他的励志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激励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拼搏,为了家族的荣誉而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