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失联,请关注以下账号备用:
1973年12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非同寻常的事件。在中共“十大”召开四个月后,中央军委发布了一道命令: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济南与武汉、福州与兰州的八大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这一举措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也在国际上引发了各种猜测。
毛主席为何要对十一大军区中的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调整呢?毛主席在与汪东兴的谈话中提到:“我们军队里也不那么纯,军队里也有派嘛……不知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我信。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当然,这次对调直接导致的原因是某人利用军权和旧部关系试图篡夺政权,这也引发了“九·一三事件”。在这种背景下,“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开始逐步酝酿。
毛主席有意识地培养邓小平成为周恩来的接班人,对邓小平更加器重。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时,毛主席提到各大军区司令员久未调动的问题,询问邓小平的看法。邓小平稍作沉思,随后将自己的茶杯和毛主席的对换了一下。毛主席会心一笑,说:“英雄所见略同。”
1973年12月,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伊始,毛主席批评了政治局和军委,会场静悄悄的,气氛有些紧张。毛主席稍作缓和,转变了话题,表示:“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需要调整一下。”
毛主席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结束后,他继续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就不太好。待得太久就会失去活力!”他表示已经深思熟虑,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20年,会导致消极因素的出现。
根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12月20日中央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毛主席指示叶剑英将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召集起来,46位高级将领都接受了审议。将要调动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坐在面对毛主席的前排。12月22日,毛主席正式宣布了调动命令。当时全国共有十一大军区,除了上述八大军区外,还有新疆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的三位司令员没有被调动。会议结束后,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命令下达后10天内,各军区司令员都已就位,每人携带的工作人员不超过10人。对调工作顺利完成。
事后,邓小平谈起这次对调的必要性时指出:“这是因为毛主席深谙领导军队的艺术,绝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形成团团,形成势力范围。”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有效地保障了党中央对军队的绝对统一领导,对当时的政治局面起到了稳定作用,也为以后军队高级干部的交流制度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来源:综合网络信息